摘要:目前,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性日漸明顯,其對修復自然環境和生態環境十分重要,在過程中需要運用行之有效的方式來促進林業生態建設的有效性。近年來,退耕還林和天保工程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的運用較為廣泛,并且作用也十分明顯,使林業生態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可能。針對于我國林業生態工程建設來講,堅持穩扎穩打以及攻堅克難的原則,退耕還林與天保工程也取得了矚目的成績。
關鍵詞:退耕還林天保工程林業發展生態建設作用
中圖分類號:F326.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22)03(b)-0000-00
Role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Natural Conservation Project in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JIN Chengbo
(Yuexi County Forestry and grassland Bureau, Liangshan,Sichuan Province, 616650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importance of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obviou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restore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recent years, the projec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forestry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and its effect is very obvious. In view of the construction of forestry ecological engineering in China, the project of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 and natural forest protectio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Key Words: Returning farmland to forest;Natural conservation project;Forestry developmen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Function
1退耕還林與天保工程的概述
退耕還林工程與天保工程屬于生態工程,其涉及面廣且群眾參與度高,為良好的生態建設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從生態環境角度出發,退耕還林與天保工程通過不同方式將水土流失較為嚴重的耕地與沙化地、糧食產量較低的耕地、宜林荒山荒地采取有計劃、有步驟的停耕,然后再依照區域的實際情況來造林種草,實現植被的恢復,長此以往不僅可以改善和優化我國整體生態環境,還能夠為災后重建與整治綜合環境提供幫助。
2分析退耕還林和天保工程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的作用
2.1為國家開展生態文明建設帶來了政策機遇
早在2012年提出了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并且還進一步提出了緊緊圍繞建設美麗中國,深化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加快建設生態文明制度。國家十分關注和重視生態文明的建設,同時出臺了諸多決策和部署,在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文件中明確地將生態文明建設放在重要位置,并且還需要將其與經濟建設與文化建設以及社會建設進行結合。需要注意的是,在國家全面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上,其對新時期的林草發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即為應樹立良好的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以及保護自然的理念,并且始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使全社會都可以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與自然的統一發展,所以新時代發展賦予了林草重要使命。
2.2為林草重要工程繼續實施提供了發展機遇
針對于越西縣來講,在黨和國務院不斷強化對生態環境建設與保護的背景下,開展了以公益林保護和全縣范圍國土綠化以及森林質量提升為主的工作,同時還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退耕還林來作為林業發展的切入點,在“十四五”期間全面推動了天然林的保護,使森林質量得到了全面提升,并且儲備林建設工程項目與新一輪退耕還林以及自然保護地的體系構建等為越西縣林業發展奠定了強有力的基礎。
2.3為社會需求多樣化帶來的發展機遇
目前,社會群眾的收入水平都在不斷提升,優化和改善生態環境與生態產品已經成為了關鍵重點,并且這也是社會發展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近年來,社會群眾對綠色、健康以及高品質的需求日漸提升,多樣化的需求拉動了林草快速發展的動力與空間,從社會需求角度分析,越西縣全面深化了生態文明建設,并且也構建了綠色產業體系,全面提升了資源產出效率和地方經濟發展,經濟發展模式已經從環境換增長向著環境促增長的方向轉變,新型城鎮化發展也為越西縣林草發展提供了全新的思路。目前,國家相關部門著重提出了將生態文明理念落實到城市發展中,然后在這一基礎上構建綠色的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以及消費方式。越西縣優先考慮城鎮集約化發展與綠色發展,根據國土三調設置了城市建設用地的上限與資源環境指標,全面促進了越西縣生態環境健康和諧穩定發展。
3林業生態建設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挑戰
3.1技術支撐能力建設有待提升
針對當前越西縣林業發展中的科技技術來講,難以滿足實際發展需求,科技人才隊伍總量嚴重不足,存在結構不科學且缺少復合型人才的現象。另外,林業生產建設技術培訓工作開展較為落后,城市林業與生態公益林的管理以及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等科技成果儲備滯后。另外,生態建設與林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技術滯后,例如林產品加工技術與生物技術等,如果科技投入不足,那么科技成果的推廣就會不健全且不完善,難以滿足為基層林農進行技術服務。所以,從這一角度分析,需要同高校和科研單位合作加強越西縣林業科技的研究和發展,為越西縣林業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
3.2財政投入力度較為薄弱
由于地方財政收入低,越西縣林草業的地方財政投入相對較少,特別是在林草產業工程建設,很多時候都是以中央資金的方式來下達補助資金,縣級財政配套很難落實。另外,主管部門還需要重視和關注生態與美化功能,進而造成公共財政的使用較為不足。因此,在城市快速發展與群眾健康意識不斷提升的大背景下,公共財政應加強對林草產業的支持力度。
3.3林業生態建設任務較為艱巨
目前,越西縣的生態系統還存在薄弱環節,應重視鞏固特殊區域的植被恢復,確保生態建設的優化和完善。越西縣的林業產品結構存在不科學的問題,資源利用率較低且森林資源質量低下,生態基礎設施的建設也有待提升,給城市生態發展建設帶來極大的挑戰。近年來,越西縣的社會經濟體系正在快速發展,規模不斷拓展,隨著人口的不斷增加,如何在這一背景下保障這一區域的生態環境從數量增長轉變為質量的提升與結構的優化以及綠色發展是越西縣林草工作面臨的主要挑戰。
4闡述退耕還林與天保工程在林業生態建設中的對策
4.1強化森林資源的管護
首先應保障兩大工程成效。在過程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管理:(1)嚴格控制與監管農民群眾生產生活中自用材采伐天然林和退耕還林;(2)切不可以贏利為目的來挖掘或移植天然林,嚴禁將天然林大樹轉移到城市中;(3)重點關注區域內天然林和退耕還林的保護,不僅要防治森林病蟲害與森林防火以及自然還在受害木的清除等工作,也應規避和禁止相關生產經營活動。在“十四五”期間,可以落實和貫徹林木權屬,即為集體與個人的天然商品林停伐管護補助,補助主要為19.38萬畝;集體公益林保護補助58.34萬畝;國有林管護,“十四五”期間在越西縣落實了65.94萬畝國有林的管護,需要注意的是其中有12.20萬畝為公益林。鞏固“十三五”期間退耕還林9.12萬畝的成果。在過程中需要完善管護責任制度,全面強化林地保護制,同時還需要創新管護方式并加強林政執法力度,健全森林防火與林業有害物的防治。嚴格依照“十四五”上林草主管部門發布的最新退耕還林和天然林資源保護政策來調整,持續落實越西縣退耕還林政策補助資金和天然林管護、森林生態效益、天然商品林停伐管護補償補助標準與補助內容。
4.2健全工作制度管好護林隊伍
天然林保護工程區在主管部門的領導和帶領下需要將天然林資源保護管理工作視為重點,在過程中作為實施單位,需要樹立相應的管護責任,應制定以下制度體系,即:天然林保護修復制度、護林員招聘辦法與護林員職責、護林員管護目標的量化評比制度體系、護林員考核與獎懲辦法以及護林員學習培訓制度體系,等等,并且還需要嚴格規范護林員工作的開展,保障其可以根據相關標準來開展森林巡護管護。同時在天然林保護資金的使用方面也需要嚴格規定,堅持運用資金報賬制度體系,并且還應實施封閉管理,確保資金的使用效益可以得到全面發揮。
另外,在天然林保護工程區內,護林員需要肩負起自身職責,全面配合林業站落實管護區域與管理任務以及保護標志等,同時還需要保護好野生動植物資源,切不可出現亂捕濫獵的行為,積極做好制止毀林開墾與破壞林地等的行為。針對于護林員工作特點和自身素質高低差異的特點來講,林業站在對護林員進行公開選聘、學習培訓、目標責任考核兌現以及淘汰解聘的制度,在強化管理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堅持實施護林員的公開聘用制。在聘用護林員的過程中,應由本人提出申請,然后由村民委員會小組來進行推薦并由鄉鎮林業站來負責考核,之后再由鄉鎮政府來審核同意,最后由上級林業主管來進行公示和任用。(2)定期對護林員開展學習培訓。針對于已經聘用的護林員來講,相關部門需要定期組織進行學習培訓,讓護林員可以明確管護對象與管護內容,全面提升其管護能力和管護水平。(3)堅持護林員管護目標責任制。作為鄉鎮林業站,需要與護林員簽署合同,讓護林員可以明確自身管護區域、面積和職責等,護林員需要定期上報管護日志。(4)開展報酬考核兌現制。
4.3全面加強林業站自身建設
為提高越西縣森林資源的管護能力,應改善和優化基層林業工作人員的生活條件,并且在這一基礎上還應強化對森林資源的保護。在過程中需要依照省林草局的相關規范標準來加強國有林區森林管護站標準建設工作,依照整體要求來對森林管護站的基礎設施進行完善和升級,這樣不僅可以保障天然林資源保護工作有序實施,同時還可以有效推動林區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十四五”期間越西縣將對多個管護站開展標準化建設,健全管護站點體系保障森林資源的安全性,促進森林資源保護工作的有序開展,在過程中需要做到以下幾點:其一,需要強化鄉鎮林業站職能。即為在積極做好森林資源林政管理的基礎上,還需要做好科技推廣與社會化服務工作,構建科技示范基地,并且積極開展技術培訓與技能服務,將這項工作和各項措施都落實到位。其二,應強化培訓工作。切實提升林業管護站職工的綜合素質,為更好地適應林業建設需要強化隊伍的整體素質。規范林業站教育培訓工作,依照《全國林業站培訓教育工作“十五”規劃》中的相關要求更新和優化工作人員的觀念,積極探索和強化工作人員的培訓方式與培訓路徑,做好崗位培訓工作,這對于提升林業站職工隊伍綜合素質有著極大的幫助。開展退耕還林和天然林保護工程可以說是黨中央在我國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建設中的重要決策。
5結語
結合全文,當前,我國社會呈現出了快速發展態勢,人民群眾對生活環境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綠色的生態環境是我們始終追求的。在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應重視和關注林業資源建設,林業建設是生態環境的關鍵組成部分,并且也是生態文明的主要體現和象征。我們始終要認清,林業建設是一個周期很長的過程,在強化國民經濟體系承擔著一定作用。所以,只有長期堅持林業建設并融入現代化社會發展理念,才能達到人與自然和諧共處。
參考文獻
[1]? 阿不都瓦衣提·買買提.淺談林業生態工程技術在天然林經營中的應用[J].新農民,2020(19):69.
[2]? 張義生,王峰.白銀市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二十年回顧及對策[J].甘肅林業,2020(1):24-26.
[3]? 師曉輝.淺談實施天保工程實現林業經濟的可持續發展[J].農家科技,2019(6):242.
[4]? 祝青松.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管理的策略[J].江西農業,2019(20):80.
[5]? 郭候平.基層林業站在退耕還林工程建設中所起的作用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9,39(4):67-68.
[6]? 吳婷,邴丹琿.荒漠化區域公益林生態效益監測與對策研究[J].甘肅科技,2020,36(14):178-180,153.
[7]? 蒙吉軍,王雅,江頌.基于生態系統服務的黑河中游退耕還林生態補償研究[J].生態學報,2019,39(15):5404-5413.
[8]? 馮為棠.淺談林業生態建設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J].農家科技,2019(4):177.
[9]? 黃振保.森林病蟲害防治對林業生態建設的重要性及對策[J].農家科技,2019(5):143 .
[10] 劉莉.森林在生態環保中的作用及建設生態林業的策略[J].農家參謀,2020(15):235.
[11] 譚星,馮鵬飛,張旭,等.物聯網技術在我國智慧林業建設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策略[J].世界林業研究,2019,32(5):57-62.
作者簡介:金成波(1976—),男,本科,林業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林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