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嵐嵐 朱玉

關鍵詞:放射技術;肺部腫瘤;診斷結果;準確率
【中圖分類號】 R56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2--01
引言
我國國民經濟不斷發展的同時,重工業和汽車的增多也導致了空氣質量的下降,人民肺部疾病的患病率也在逐年增加。作為較為嚴重的肺部疾病,腫瘤主要在肺間質和肺實質發生,患者主要會出現咳嗽、感染、發熱等,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咯血,不僅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還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較大負擔。為了盡早對患者進行治療,需要對患者的腫瘤性狀進行掌握就需要找尋診斷結果較高的檢查方法[1]。鑒于此,為了分析放射技術在肺部腫瘤的診斷結果,本文選取80例患者進行以下研究?,F在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進行肺部腫瘤診斷的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的患者進行X光聯合CT診斷、痰脫落細胞與纖維支氣管鏡聯合檢查,對比分析放射技術的診斷結果。本次研究中的80例患者年齡在28-53歲之間,平均年齡(37.43±1.85)歲。
1.1.1納入標準
(1)經過病情初診、檢查等初步診斷為肺部腫瘤需要進一步檢查的患者;(2)所有患者病情均符合診斷治療指南相關標準[2];(3)經過患者及其家屬的同意參加本次研究。
1.1.2排除標準
(1)處于妊娠的患者;(2)臨床資料不完善的患者;(3)有過胸部手術史的患者;(4)難以表達自身真實感受的患者;(5)患有精神類疾病、繼發性通風患者。
1.2研究方法
所有的患者首先接受放射技術的檢查,主要是X光聯合CT診斷。X光以胸部照射為主,主要范圍是胸廓入口到隔面前,對層厚和層距都設置為5毫米。CT檢查使用64排128層高螺旋CT儀,向胸(肺)部四周進行放射狀掃查,并結合縱橫切面掃查[3]。設置電流峰值為60毫安,掃描層厚參數為3毫米,土層的厚度為8毫米。
1.3觀察指標
分析80例患者的肺部腫瘤診斷結果,統計分析將病癥劃分為:肺錯構瘤、中央型肺癌、周圍型肺癌、轉移性肺癌等,對比分析痰脫落細胞與纖維支氣管鏡聯合檢查的結果[4]。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個獨立樣本的t檢驗;P<0.05認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X光聯合CT診斷、痰脫落細胞與纖維支氣管鏡聯合檢查診斷結果比較
經X光聯合CT診斷為肺部腫瘤的80例患者中,肺錯構瘤、中央型肺癌、周圍型肺癌、轉移性肺癌分別為18例、28例、15例、19例,診斷符合率高達100.00%;而痰脫落細胞與纖維支氣管鏡聯合檢查診斷準確率為83.75%。
目前對于肺部腫瘤的治療主要是手術、化療以及放射治療,針對不同的病癥需要應用不同的治療方法,因此診斷結果的準確率是十分重要的。針對肺部腫瘤采用的診斷方法主要有X光、CT、痰脫落細胞與纖維支氣管鏡聯合檢查等,只有采取多種診斷方法聯合檢查才能夠對腫瘤的部位、大小以及性狀進行確認,并最終制定相應的治療方法[5]。近幾年,由于X光、CT等放射技術的更新發展,其憑借操作便利,準確率高的優勢在肺部腫瘤的診斷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6]。
綜上所述,針對肺部腫瘤患者應用放射技術(X光聯合CT診斷)的效果較好,診斷率較高,并且能夠發現肺部的一些腫瘤分型也能夠觀察到位,對于腫瘤的大小和位置都可以分析清楚,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梁勇.放射技術對肺部腫瘤的診斷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26):103-104.DOI:10.15912/j.cnki.gocm.2021.26.038.
[2]歐家旭,龍安軍,林志光.肺部腫瘤診斷中應用放射技術效果分析[J].中外醫療,2021,40(11):53-55.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21.11.053.
[3]陳雷.放射技術應用于診斷肺部腫瘤中對提高診斷結果準確率的意義[J].保健文匯,2021,22(01):130-131.
[4]朱峰,于晶.放射技術應用于診斷肺部腫瘤中對提高診斷結果準確率的意義[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17):84-86.
[5]張統家.放射技術在診斷肺部腫瘤方面的應用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08):121-122.
[6]廖德泳.放射技術在診斷肺部腫瘤方面的應用價值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8(06):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