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胃癌根治術;優質護理;胃腸功能;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573【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2--01
由于醫學界內窺鏡技術快速發展,胃癌的早期確診率逐漸提高,大大提高治療成功率與患者生存率[1]。手術治療屬于臨床治療胃癌的首要方式,通過切除腫瘤組織的方法,根治疾病。但是由于患者病情嚴重,且手術對身體健康影響大,基于此,在圍術期需要給予患者優質護理,以改善患者臨床癥狀[2]。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時間為2020年1月-2021年12月,研究對象為此期間我院收治的64例胃癌根治術患者。將入組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與觀察組(優質護理)。對照組32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5例,年齡47-74歲,平均年齡(58.14±3.64)歲。觀察組32例患者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年齡47-74歲,平均年齡(57.95±3.92)歲。比較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資料,差異較小,不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良好。
1.2方法
對照組進行常規護理。護理人員需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并告知其注意事項與正確用藥方式。
觀察組行優質護理。(1)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需主動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發現其出現不良情緒可詢問其內心是否存在擔憂與顧慮,從而進行針對性心理疏解,并向患者進行積極心理暗示。(2)疼痛護理。告知患者術后出現疼痛的原因,并引導其正確進行疼痛評估,教會其通過正確使用鎮痛泵緩解疼痛感。(3)早期活動指導。為避免患者臥床時間過程出現下肢靜脈血栓或壓瘡情況,應為患者進行四肢按摩。術后6-24h,患者可進行深呼吸練習、擴胸練習等。術后2d,指導患者在床上進行四肢訓練。術后3d,則可根據患者恢復情況,指導患者進行坐位、床邊站立等練習,但不可出現劇烈運動情況。(4)飲食護理。為減少患者術后胃腸道負擔,可在術后8-12h給予患者緩瀉劑。術后24h,根據患者恢復情況,從流質逐漸過渡到半流質、正常飲食。
1.3觀察指標
(1)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包括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時間與首次排便時間。
(2)護理滿意度。通過自制調查問卷評估,滿分100分,等級劃分為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60-89分)、不滿意(0-59分)。總滿意率=非常滿意率+滿意率
(3)生活質量。通過生活質量調查核心問卷(QLQ-C30)對護理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價。
(4)心理狀況。從焦慮(SAS)評分、抑郁(SDS)評分行觀察。
1.4統計學分析
數據分析用軟件SPSS23.0,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c2檢驗。以P=-0.05為標準,若存在P<0.05,表明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患者胃腸功能對比
對照組腸鳴音恢復時間為(29.19±5.88)h、首次排氣時間為(42.77±6.53)h、首次排便時間為(50.63±7.02)h。觀察組同指標數據分別為(23.23±4.69)h、(36.06±5.14)h、(43.58±5.69)h。觀察組患者在腸鳴音恢復時間、首次排氣與排便時間方面,均短于對照組患者,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t=5.547/5.652/4.413)。
2.2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100.00%(32/32),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87.50%(28/32),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c2=4.267)。
2.3兩組患者護理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軀體功能、角色功能、情感功能、認知功能、社會功能評分分別為(83.24±10.26)分、(86.79±18.94)分、(88.57±13.49)分、(88.92±13.67)分、(87.94±18.22)分,對照組對應指標評分分別為(76.63±11.59)分、(72.86±18.76)分、(73.73±14.88)分、(72.51±14.48)分、(73.42±17.76)分,均存在同指標評分均為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t=2.989/3.658/5.172/5.769/3.995)
2.4兩組患者護理后心理狀況評分對比
護理干預后,觀察組SAS、SDS評分分別為(34.09±1.51)分、(34.77±4.08)分,對照組SAS、SDS評分分別為(38.33±1.92)分、(38.13±2.93)分,均為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t=9.819/3.784)。
3 討論
通過加強胃癌患者胃癌根治術后的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副作用干預、生活護理等一系列身心雙重護理手段,輔助胃癌患者康復,讓患者不管是在身體營養支持,還是心理的積極面對以及護理滿意度均明顯發生優化,其護理效果十分良好[3]。本次研究中,觀察組使用優質護理后,患者胃腸功能恢復情況及護理滿意度均優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心理狀態及生活質量也得到顯著改善(P<0.05),存在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胃癌根治術患者護理過程中使用優質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可以有效提升護理滿意度,對于促進患者胃腸功能恢復、緩解不良心理狀態具有積極意義,值得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田敏.優質護理對胃癌根治術患者胃腸功能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20,37(01):45-46.
[2]曹娟,劉文禎.預見性護理聯合腸內營養對膽管癌患者術后胃腸功能和營養狀況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0,27(07):861-863.
[3]甘思云,尹榮麗,陳丹丹.胃癌根治術后麻醉蘇醒期優質護理對患者躁動和尿路刺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社區醫師,2022,38(02):130-132.
作者簡介:鄭金萍(1988-01),女,漢族,新疆阿克蘇人,大專學歷,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醫院普外科二病區,護理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