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蓉


關鍵詞:麻醉科;護理;帶教;小組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 ?R614【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2--01
麻醉科作為醫院的重要戰略陣地,主要于患者手術前對其麻醉,以保證手術能順利進行為科室宗旨,臨床要求以無痛、安全為主[1]。患者在圍手術期的各種常見問題、麻醉相關禁忌癥,甚至因各自對麻醉劑的反應不同而出現的過敏反應等,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均存在嚴重威脅,這顯得護理人員在此期間對于麻醉操作的配合、麻醉用藥的觀察、麻醉后的安全復蘇尤為重要[2]。我院每年均會有不同醫學院校畢業的應屆及歷屆畢業護士被分配至麻醉科工作,作為協助新進護士盡早獨立上崗的重要流程,培訓的內容及方式極其重要,應在指導新進護士掌握工作內容的基礎上,教會其及時反應和處理各種并發癥,同時兼具分析各類風險因素和突發情況的能力,能自主制定有效干預措施和解決方針[3]。對此有研究[4]曾指出小組教學模式可及時對每個新進護士的問題進行解答,保證新進護士的實踐能力,充分了解日常工作流程和要點,同時本文在應用后顯示帶教滿意度亦有明顯提高,現報道如下。
1 一般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8-2021.8轉入的麻醉科8名新進護士,按隨機數字表法各分4例,為對比組和研究組。對比組男性和女性各2例,年齡在23~26歲之間,平均年齡(24.47±0.51)歲,受教育程度:本科以下2例,本科及以上2例;研究組男性和女性各1、3例,年齡在22~29歲之間,平均年齡(25.41±0.57)歲,受教育程度:本科以下2例,本科及以上2例。收集統計兩組新進員工的基本資料,確認兩組數據差異在統計學上無意義(P>0.05),有實驗可行性。
1.2 方法
(1)對比組采用傳統帶教方式,將新進護士集中至帶教課室內進行統一授課,全面講解麻醉護理中的要點及工作流程,在課后集中回答新進護士的疑問。
(2)研究組采用小組帶教模式:①成立專門的帶教小組,將帶教小組按帶教老師細分成麻醉科護理知識基礎組、專科操作技能提升組和整體護理組,以麻醉科的醫生和護士為主要成員,選擇資歷較深的護士長作為帶教組長,配合各帶教老師布置相應任務,告知小組內護士麻醉科的基礎環境、工作內容、工作流程等,其中麻醉科護理知識基礎組重在引導提問,專科操作技能提升組重在實踐操作講解,整體護理組為上述小組留存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完善,為小組護士全面構建對麻醉科的認知,幫助其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提高新進護士的責任感;②指導新進護士進行實踐操作,并逐步放手讓新進護士自主完成麻醉用物/藥物準備、生命體征監測和術后復蘇等操作,放手期間注意觀察其操作要領,及時糾正其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常規麻醉過程中,可鼓勵新進護士在麻醉前進行詢問,鼓勵各新進護士之間相互探討,制定解決方案,再由帶教老師進行逐一解答,事先處理已有疑問的操作問題,告知新進護士常見并發癥、操作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風險事件,幫助新進護士樹立預見危險和處理的能力;③將新進護士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共同探討問題出現的原因,制定切實有效的處理方案,避免后續工作中再次出現,同時學習期間對于操作禁忌癥和并發癥的處理方面,帶教老師應積極觀察給予糾正,避免在正式上崗時出現嚴重事故,對患者和醫院造成嚴重影響。
1.3 觀察指標
(1)采用我院自擬帶教考核問卷,考核內容包括基礎知識、臨床應用、理解記憶、綜合分析四項,每項滿分25分,總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帶教效果越好。
(2)采用我院自擬帶教滿意度調查問卷,將調查結果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3個級別,收集統計兩組護士對帶教方式和內容的滿意度,并進行對比。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軟件SPSS 23.0分析及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x±s)表示,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士的帶教效果對比
經比較,研究組的四項問卷指標評分均明顯高于對比組,P<0.05,詳見表1。
2.2 兩組護士的帶教滿意度對比
經比較,研究組的帶教滿意度100.00%明顯高于對比組25.00%,P<0.05,有實驗可行性。
3 討論
麻醉科作為醫院的重要科室,以保障手術能夠順利進行為科室宗旨,要求麻醉過程無痛、安全,因此護理人員的操作、配合、觀察及防范方面顯得尤其重要。臨床患者在接受麻醉后均會出現體征減弱或偶現并發癥的表現,對于我院的新進護士而言,全面培訓的方法和內容有著重要意義[5]。現如今臨床常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進行集中授課教學,對護理工作要點、工作流程及注意事項等逐一介紹,最后以問卷考核的方式驗收教學成果,但多數考核效果并不理想,知識掌握程度方面干預效果較差,新進護士極易在此模式的教學方案下出現思維慣性和記憶模糊等表現,容易影響新進護士的獨立上崗進度,可見臨床亟待新的教學方式對麻醉科的新進護士進行創新帶教,以全面提高其知識和實踐等綜合能力,盡早上崗。
小組教學模式作為新型帶教模式,通過分組教學,將教學任務進行細分,使得組內護理成員變少,帶教老師可逐一觀察新進護士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予以解決,按照崗前環境熟悉、知識教學和實踐操作等環節進行細分教學,可有效保障新進護士綜合素質的全面發展情況,提高新進護士的綜合素質[6]。本研究顯示:研究組的帶教效果明顯優于對比組,帶教滿意度明顯高于對比組,P<0.05,證實了小組教學模式的優異性。分析原因:本文在選用小組教學模式后,將培訓小組細分為麻醉科護理知識基礎組、專科操作技能提升組和整體護理組,各組踐行任務各不相同,組內成員較少,帶教老師可予以充分精力對每位護理人員進行細致教學,對于實踐操作方面可有充分的時間進行觀察,及時予以糾正,對新進護士綜合素質和水平的提升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同時本文鼓勵小組內成員在操作前自行探討,再由帶教老師予以解答,增強其思維能力,使新進護士在學習過程中更具積極性與主動性,接受程度更高,對教學方式更滿意,而在護理及操作疑問方面,小組教學模式會對學習期間的問題進行統一總結,尤其在麻醉禁忌癥、并發癥和注意事項方面著重強調,告知其預防措施和解決方案,對錯誤操作及時予以糾正,進一步提高了新進護士的專業性和護理水平,有助于新進護士盡早構建對于麻醉科的全面認知,幫助其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保持積極上進的工作習慣和負責的工作態度,為新進護士日后獨立上崗奠定更扎實的基礎[7]。
綜上所述,在麻醉科護理的帶教過程中,應用小組教學模式,能有效提高新進護士的綜合素質及專業水平,教學效果好,滿意度高,建議采納與運用。
參考文獻:
[1]譚運文,方郁嵐,張輝,等.體驗式教學在麻醉護理臨床實踐培訓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21,36(19):1760-1766.
[2]蘇丹,方郁嵐,于建海,等.麻醉護理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師資建設與效果評價[J].廣西醫學,2020,42(21):2884-2886,封3.
[3]徐能夢,陳罡,李文奇.基于虛擬仿真教學平臺的麻醉專科護士培訓[J].護理學雜志,2021,36(22):42-44.
[4]劉尚昆,代恒茂,羅蘭,等.麻醉專科護士培訓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21,36(19):1786-1789.
[5]楊薇,黃偉,吳麗燕.基于PAL的預習-主題-案例教學對實習護士自我導向學習能力及護理核心能力的影響[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0,17(6):136-138.
[6]鎖蓉飛,顏君.基于CBL-RISE教學模式的《護理理論與概念模式》教學體系的構建及檢驗[J].護士進修雜志,2020,35(7):661-664.
[7]孫娜,舒朋華,劉青,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翻轉式”教學模式在藥事管理與法規課程中的應用[J].中國藥事,2021,35(7):841-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