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玉齊

關鍵詞:急診輸液;護理干預;護患糾紛;治療性溝通
【中圖分類號】 ?R4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2--01
急診是醫院面向患者展開疾病救治的重要科室之一,部分患者存在病情嚴重、突然等現象,導致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焦慮、煩躁等負面情緒,在進行相關治療措施如靜脈輸液時,易出現溝通時間過短、溝通過少、溝通方式不恰當等現象,導致護患糾紛[1]。常規護理是臨床常見護理措施,具有系統化、規范化及科學性,但在護理過程中并未針對患者健康問題進行溝通,因此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關系無法有效改善,護理效果并不理想。治療性溝通護理干預主要針對患者健康問題進行溝通,能夠有效完善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信息傳遞及交流,從而滿足患者需求,改善護患關系。本文現針對院內70例患者展開研究,內容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隨機抽樣法為分組依據,將本院抽取的70例急診輸液患者分為常規組及干預組,每組分別納入35例,所有患者均于2020年9月-2021年9月期間在本院就診。常規組納入患者男女比20:15,最小25歲,最大60歲,均值(42.67±5.37)歲,患病時長最短3d,最長6d,均值(4.62±0.57)d;干預組納入患者男女比18:17,最小26歲,最大60歲,均值(42.78±5.28)歲,患病時長最短4d,最長6d,均值(4.82±0.59)d。所有患者臨床資料完整且組間無差異,P>0.05。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靜脈輸液指征;②認知功能健全,能夠建立良好溝通關系者;③對相關治療藥物無過敏反應者;④本次研究已經過患者及家屬同意。
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臟器疾病;②精神、意識障礙或異常者;③合并自身免疫疾病者;④合并嚴重凝血功能障礙或血液疾病者;⑤中途退出本次研究者。
1.2 方法
常規組:護理方式為常規護理,給予患者健康宣教,告知靜脈輸液相關知識及輸液過程中注意事項,并按照臨床規章制度完成藥敏試驗、靜脈注射、藥液更換等措施。
干預組:護理方式為治療性溝通護理干預,如:①患者進入急診輸液室后,護理人員及時接待并詢問其姓名、藥物過敏史等相關信息,根據患者的年齡、職業、文化程度及社會角色采取不同的溝通方式。②針對治療藥物及相關措施向患者進行介紹,使患者充分了解藥物名稱、作用、注意事項及不良反應,并了解相關治療措施的目的、過程及意義,使患者能夠配合護理人員進行靜脈輸液,并當患者存在恐懼、焦慮、緊張等情緒時,護理人員及時給予安慰,通過轉移注意力的方式減輕患者心理負擔,及時解答患者提出的相關問題,滿足患者合理需求。③設置呼叫模式,完成靜脈穿刺后,護理人員將呼叫鈴放置于患者手邊,便于患者呼叫,告知患者護理過程中相關注意事項如不可調節滴注速度、避免穿刺部位劇烈活動等,并在指導過程中增加與患者的眼神接觸及肢體接觸。④穿刺前需協助患者取舒適體位,并在患者手腕下墊軟枕幫助支撐,增加輸液期間巡視次數,巡視時針對患者感受進行詢問,觀察穿刺部位,出現異常及時采取對癥處理措施。
1.3 觀察指標
(1)比較組間心理狀態及舒適度,評估時間為護理前及護理1周后,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及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簡化舒適狀況量表(General Comfotr Queationnaire,GCQ)進行評估[2];SAS總分100分,>69分為重度,60~69分為中度,50~59分為輕度;<50分為無;SDS總分100分,>73分為重度,63~73分為中度,53~62分為輕度,<53分為無;GCQ總分為112分,>84分為良好,84~56分為一般,<56分為差。
(2)比較組間輸液不良事件(多次穿刺失敗、針頭脫出、藥液外滲、拔針淤青)及護患糾紛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組間心理狀態及舒適度比較
護理前常規組及干預組SAS、SDS、GCQ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干預組相較于常規組SAS、SDS評分較低,GCQ評分較高,P<0.05,見表1。
3 討論
靜脈輸液是臨床常見的治療措施,可用于急診病情危重患者的治療,也可應用于部分無需住院治療的患者,急診輸液患者相較于住院患者通常存在住院時間段、病種復雜、輸液室內人員流動量大等特點,因此護理人員工作繁重,缺乏與患者之間的溝通,易導致護患糾紛[3]。
常規護理是一種以臨床規章制度為基礎開展的護理措施,能夠為患者提供具有系統化、科學性及合理性的護理流程,但在護理過程中并未強調與患者之間的溝通,因此無法滿足患者相關需求,減少護患糾紛。治療性溝通護理干預是指完善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信息傳遞及交流,以患者為護理重心,針對患者健康問題進行溝通,從而有效改善護理人員與患者之間的關系,減少護患糾紛[4]。本文經過研究發現,護理前常規組及干預組SAS、SDS、GCQ評分無差異,P>0.05,護理后干預組相較于常規組SAS、SDS評分較低,GCQ評分較高,P<0.05。表明治療性溝通護理干預可減少患者不良情緒,提高舒適度。護理人員通過了解患者相關信息,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從而與患者之間建立良好溝通,并給予健康宣教,使患者充分了解疾病及靜脈輸液相關知識,從而減輕緊張、焦慮等負面情緒,并給予及時安慰、心理疏導。同時在靜脈輸液過程中為患者選擇舒適的體位,給予呼叫鈴,便于患者呼叫的同時,提高其舒適感,提高增加巡視次數,溝通中增加眼神及肢體接觸,給予患者安全感,滿足其心理需求。同時本文還針對輸液不良事件及護患糾紛發生情況進行比較,結果顯示,干預組不良事件及護患糾紛發生率相較于常規組較低,P<0.05。表明治療性溝通護理干預可減少輸液不良事件及護患糾紛發生。通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及舒適度,可使患者了解并配合臨床治療,能夠充分理解護理人員工作內容,從而有效預防不良事件發生,減少護患糾紛。
綜上所述,治療性溝通護理干預可減少患者負面情緒,提高舒適度,使輸液不良事件及護患糾紛發生率降低,在急診輸液患者護理中具有顯著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鄭燕芳,鄭娟娟,林君梅.優化護理流程在小兒急診輸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3):111-113.
[2]王京,顧玲燕,王婷婷.風險防范護理在兒科急診輸液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7):134-136.
[3]石紅梅,石詠梅.六西格瑪管理法對急診輸液室輸液質量及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0,39(24):4442-4445.
[4]馬建新,劉麗,王改榮.治療性溝通護理干預在支氣管內鏡治療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19):99-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