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小慧 李同利

關鍵詞:小兒上消化道異物;經胃鏡取出術;優質護理;滿意度
【中圖分類號】 ?R57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2--01
各個年齡階段均可能發生上消化道異物,通常為有意或無意吞入消化道中。結合異物在人體中停留的位置可能產生不同的影響,包括胸骨后疼痛、吞咽困難、胃部隱痛以及胃部刺痛等。若異物未及時取出,異物長期停留在人體中則會對患者生命安全產生嚴重影響。經胃鏡取出術屬于治療小兒上消化道異物的主要方法,為提升治療效果,需積極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基于此,本研究從我院選取經胃鏡取出術治療的上消化道異物患兒共計66例作為研究對象,則分析探究了優質護理的作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2021年2月至2022年1月期間于本院接受治療的上消化道異物患兒共計66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33)和觀察組(n=33)。對照組中,有男23例,女10例,年齡為1~14歲,平均年齡為(7.45±1.32)歲;觀察組有男22例,女11例,年齡為1~13歲,平均年齡為(7.36±1.29)歲。兩組的基線資料相比無較大差異(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干預,包括術前評估、術中和術后監測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術后給予環境指導和飲食指導。
觀察組給予優質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1)術前護理。患兒入院后指導熟悉環境,詢問病史,明確異物大小和種類,獲知患者具體情況。掌握對患者進食時間,此后配合醫師展開影像學檢查。(2)術中配合。積極結合醫師安排將患者按時送到手術室,術中護理人員積極輔助醫師咬緊牙墊,避免術中出現惡心現象。取出異物期間積極配合醫師觀察鼻腔時候存在異物堵塞,維持呼吸道暢通,避免堵塞而影響正常呼吸。(3)術后護理。在異物取出以后要求護理人員結合醫囑監測患者食道或胃黏膜損傷情況,從而擬定合理飲食計劃。在沒有食道損傷或胃黏膜損傷的情況,應清淡飲食,并選擇易消化的半流質飲食。若損傷嚴重,則禁食6小時后再觀察胃黏膜是否存在出血情況,從而擬定飲食方案。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兒上消化道異物取出成功率和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
采用自制滿意度評價量表實施評價,滿分100分,非常滿意指評分介于80~100分之間;滿意指評分介于60~79分之間,不滿意指評分小于60分。()*100%=護理滿意度[1]。
1.4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x±s)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異物取出成功率比較
觀察組患兒上消化道異物取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成功率為72.73%(24/33),觀察組成功率為93.94%(31/33)(x2=5.345,P=0.021<0.05)。
2.2兩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由于上消化道異物情況十分復雜,難以自然排出,會不同程度損害消化道,因此需及時取出異物,從而才能滿足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經胃鏡取出術屬于一種經濟、操作方便、效果突出的治療方法,為提升治療效果,需積極實施有效的護理干預措施[2]。
此次研究結果提示,觀察組患兒上消化道異物取出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其中對照組成功率為72.73%(24/33),觀察組成功率為93.94%(31/33);觀察組患兒家長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優質護理干預分別從術前護理、術中配合以及術后護理方面入手,其中術前護理通過積極向患兒及其家屬講解消化道異物的危害,促使其掌握了吞服異物的原因,通過實施針對性的心理輔導,有效改善了負面情緒。手術期間,通過密切觀察患者狀態和是否存在不良反應,為手術提供了便利[3]。
綜上所述,小兒上消化道異物經胃鏡取出術中展開優質護理干預可提升異物取出成功率,且得到了患兒家長的滿意認可,建議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李玉玫.經電子胃鏡上消化道異物取出術的護理配合及臨床效果[J].當代護士(上旬刊),2021,28(01):72-73.
[2]吳曉云,滿桂月,韋巍巍.對進行無痛胃鏡下上消化道異物取出術的患兒實施優質護理的效果觀察[J].當代醫藥論叢,2019,17(17):15-17.
[3]曹晶霞,孫建榮.小兒上消化道異物經胃鏡取出術的護理干預分析[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5):1929-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