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小娜 王吉萍 陳海金 朱俊雅
摘要:腎臟病屬于危害患者機體健康的常見病,其包括腎病綜合征、泌尿道感染、腎衰竭、腎囊腫、腎結石等多種疾病類型,病因以及診治方案具有復雜性,所以從事腎臟病的醫療工作者應該全方面掌握相關專業知識。為了培養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醫學專業人才,在臨床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轉變傳統灌輸式教學理念,創新腎臟病臨床教學模式,不僅要注重腎臟病理論知識的傳授,同時還要加強臨床實踐教學,掌握更多的腎臟病理、血液凈化治療等專業知識。本文首先對腎臟病臨床教學現狀進行分析,然后闡述腎臟病臨床教學的改進策略,僅供有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腎臟病;臨床教學;教學現狀;改進策略
【中圖分類號】S941.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11--01
醫學教育涉及到基礎醫學、臨床實踐等多個環節,通過有效的醫學教育,主要目的是培養理論知識豐富、實踐能力強、品德高尚的醫學專業人員,醫學教育中實踐教學屬于重要環節,可以幫助醫學生將學習到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教學中,從而強化醫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培養醫學生的臨床思維以及人文素養。在臨床醫學領域中,腎臟病學屬于重要的學科,其具有較強的專業性,涉及到的內容較多,不僅要求醫學生掌握更多的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提高疾病鑒別以及實踐操作能力。腎臟病理這一知識模塊屬于學習的重難點,疾病知識復雜難懂,這時應該采取科學有效的教學策略,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提高腎臟病臨床教學質量。
一、腎臟病臨床教學現狀分析
(一)腎臟病學習難度大
腎臟病知識的十分復雜,其中腎臟病理學概念繁多、內容抽象,與臨床診治過程密切相關,因此授課難度及學生學習難度極大[1]。在開展基礎課教育的過程中,傳統言傳身教的教學模式所造成的課堂氛圍枯燥乏味,醫學生在短時間范圍內無法有效理解理論內容,與此同時,腎臟病的用藥與其它科室存在多重交叉性,若發現患者存在透析指征,才會將其送往腎內科診治,然而腎臟病學知識理解起來難度大,難以精準的掌握這些知識,極易出現疾病漏診、誤診的情況。醫學生、臨床醫生針對腎臟病的透析方式、透析指征等治療知識僅具有大致了解,這是由于醫學生多是在病房內進行輪轉,很少有時間到血液透析室進行學習,然而血透治療作為腎臟病臨床教學重大知識模塊,屬于重點的教學內容,而在重視度不足的情況下,無法全面了解透析適應癥、禁忌癥、并發癥,在真正踏入到工作崗位后會遇到許多問題。
(二)忽視與患者的溝通
醫學生在學校學習以及臨床實習的過程中,往往只注重傳授臨床醫學知識而忽略了人文技能,尤其是醫患溝通技能[2]。所以在開展腎內科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強調醫患溝通的重要性。腎臟病患者中的病程周期較長,疾病治愈難度較大,臨床療效有限,部分患者在接受疾病治療后,出現病情急性加重,臨床治愈率低及預后差,增加患者的身心負擔,出現緊張、焦慮、抑郁、悲觀等負面情緒,所以應該對患者進行積極有效的溝通,使患者認識到腎臟病治療的重要性,鼓勵其積極主動參加到疾病治療中,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三)臨床教學效果差
醫院內的許多實習醫生以及住院醫師在腎臟病科的主要任務就是書寫病歷、粘貼化驗單,帶教老師的教學理念較差,臨床教學多是走形式,整體教學質量較差。通過調查發現,現階段多數醫院的教學意識較差,將臨床實習生放在一旁不加管教,與此同時,醫院內的帶教老師臨床工作繁忙,難以抽出更多的時間來進行臨床實踐教學,其實際的教學內容主要是進行病例書寫,而病例討論、教學查房等教學工作較少,所以整體教學質量較差。
二、腎臟病臨床教學的改進策略
(一)重視腎臟病專業知識的教學
在對醫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發現腎臟病理論知識較為復雜,采用言傳身教的教學方法,會使得這些知識變得更加枯燥、乏味,學生難以吸收這些知識,隨著時間的延長,學生就會遺忘這些專業知識,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開展臨床教學應該結合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教學,使得這些理論知識可以真正被理解與運用。針對剛進入醫院的醫學生,可以舉辦與腎臟病專業知識相關的講座,更好的樹立腎臟病學知識,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專業理論知識構架與脈絡,與此同時,應該叮囑醫學生在空閑時間內對腎臟病學專著涉及到的章節內容予以閱讀,使學生深入了解腎臟病變,在掌握相關知識后,帶教老師在臨床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于實踐教學中多培養學生,指導學生更好的進行疾病診斷與治療。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理念,多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搜索與疾病相關的知識點,并且帶教老師應該開展問題討論總結,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使得書本知識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二)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
臨床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培養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通過健康宣教以及患者的心理疏導,將患者身心痛苦降到最低,增加患者對醫療工作者的理解度,實現臨床療效的提高。腎臟病多為慢性疾病,難以完全治愈,在長時間病痛折磨下,患者心理壓力較大,所以開展醫患溝通至關重要,使患者積極樂觀配合醫療人員進行治療。教師應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醫德,要在醫患溝通中尊重患者,理解患者的感覺,傾聽患者的意見并提供積極的幫助。在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時,應該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懷與鼓勵,運用禮貌性、輕柔性的語言與患者進行溝通,確保患者的身心舒暢。
(三)創新教學方法
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帶教老師講究教學方法和技巧,才能提升學習效果??刹捎脝栴}式教學法、小組合作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針對一些晦澀難懂的腎臟病知識,臨床教學醫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病理標本制作流程與方法,使得醫學生對腎臟病理知識有更多的理解,參觀后可以指導學生自己進行標本制作,使學生對腎臟病的病理知識有更多的理解。
結束語:綜上所述,腎臟病臨床教學現狀并不樂觀,存在許多問題,所以當前提倡采取重視腎臟病專業知識的教學、加強與患者溝通交流、創新教學方法等改進策略,提高教學質量,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金華,王億平,張磊,任克軍,王東.病例教學法在腎臟病理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20(07):102-103.
[2]章惺惺,高曉,林才.醫學生臨床實習教學中醫患溝通技能的培養[J].當代醫學,2019,25(20):185-187.
作者簡介:梁小娜(1989.10),女,漢,廣東遂溪人,本科,住院醫師,研究方向:血液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