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向煜 通訊員 湯越玲
蘇州的春天,總是令人充滿遐想。四季更替,不時不食,每年這個時節,不僅各色美食競相登場,還有滿園的春色惹人醉。同時,在講究的老蘇州人眼里,春天還是養生、食補的好時節。
作為“不時不食”的蘇州人,清明螺向來是大家追捧的對象。“這一碗醬爆螺螄,就是家的味道……”姑蘇區白洋灣街道路南社區工作者們趁著中午短暫的休息時間,一邊嗍著螺螄一邊感慨這一碗美食讓此刻的他們多么滿足。
4月初,路南社區網格員袁全妹從家里帶了自己做的醬爆螺螄、蔥香蠶豆、清炒萵苣筍等時令美食,讓社區工作者們嘗嘗鮮。“忙碌的社區工作讓這些年輕人顧不上吃飯,平時看到他們為了節省時間,一塊面包、一碗泡面就草草解決了午飯,我看著很是心疼。最近碰上疫情,工作量增多,總是吃這些,身體也吃不消呀,所以我就想著炒一些時令菜給他們嘗嘗,也是想借這個吃飯的機會讓他們休息一下,放松一下緊張的心情。”

袁全妹是一名老黨員,她表示,社區有許多年輕的外地工作者,因為工作性質,已經近兩年沒有回過老家了,經常聽到他們念叨著懷念家里媽媽燒的菜。多年的工作默契,讓彼此之間相處得就像家人一般,煮一頓有“家的味道”的飯菜是一直想為他們做的。
“看到他們吃得香,我心里就高興。”社區主任李玲玲說,“已經很久沒有像這樣坐下來定定心心地吃完一碗飯了,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吃螺螄的季節能一嗍螺螄的鮮美,一口飯、一口螺螄肉,忙碌和疲憊仿佛都一掃而光,工作起來都更有動力了!”
清明前后,是養生的絕佳時機。“喝一杯清明菊花梅子茶,養生又健康……”4月初,路南社區黨委邀請居民參與線上學習課程。黨員葛晨曦是不折不扣的“養生達人”,她通過線上學習課程,與大家一起分享清明養生茶的制作過程。
“拿5朵菊花、一小撮綠茶葉,3顆梅子干放入杯中。如果追求好看,還可以加入幾絲藏紅花。接著,用燒開的水緩緩注入其中,靜置15分鐘以上,待所有材料相融合,杯中茶水色澤金黃明亮,葉片逐漸散開且醇香清甜的香味飄散出來后,養生茶就制作好了。”葛晨曦介紹,這杯茶中,梅子的酸甜中和了菊花的苦澀,配合綠茶爽口解膩的作用,抿上一小口,茶香味兒便溢滿了整個口腔。除了菊花梅子茶,葛晨曦還介紹了決明子茶、薏仁茶、荷葉茶的泡法,讓居民們對她的泡茶手藝贊不絕口。



4月的另一個節氣谷雨,蘇州人也有喝茶的習俗。路南社區居民陳艷芬最喜歡喝茶,對泡茶頗有講究。她表示,谷雨時節降水量多,所以茶葉長得特別好,“谷雨茶”也叫“二春茶”,就是谷雨這天用采摘的新鮮茶葉泡成的,而且最好要上午采的。另外,“谷雨茶”色澤鮮綠、葉質柔軟、聞之清香、嚼之微苦,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嚼上一口令人口齒清爽,更有健牙護齒的效果,民間還有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的說法。
“谷雨這天我都會和家人一起采摘一些新茶回來,制成茶葉,分給周圍鄉鄰一起品嘗。大家坐在一起,泡上一杯熱乎乎的‘谷雨茶’,喝上一口,從舌尖暖到胸口,討論著最近發生的奇聞趣事,在歡聲笑語中迎接夏天的到來。”陳艷芬說道。
蘇州人在谷雨時節,除了喝茶還有“食椿”的習俗。
“鮮椿芽中含豐富的蛋白質、胡蘿卜素和大量的維生素C,具有健胃、抗菌、消炎的功效。谷雨前后,人們把春天采摘、食用香椿說成是‘吃春’,故有谷雨‘食椿’的習俗。這個時候的香椿味道最為醇香爽口,且營養價值高。老蘇州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香椿炒雞蛋,可謂老少皆宜。”4月中旬,在路南社區開展的谷雨節氣體驗活動中,社區美食達人錢晶通過攝像頭,邀請居民參與了一堂線上“食椿”主題課程。
“今天我們不做香椿炒雞蛋,來學習一道新菜——香椿土豆泥。”隨后,錢晶向居民們展示了所需食材:土豆、香椿、香蔥、番茄醬……在鏡頭中,她細致地介紹了香椿土豆泥的制作方法:香椿放入熱水中焯一下,晾干后切碎,小蔥和土豆切碎備用,接著將土豆蒸熟,用勺子搗碎,加入自己喜歡的調味料,攪拌均勻,最后加入香蔥香椿,挖成球狀裝盤即可,淋上番茄醬,這樣一份色、香、味俱全的香椿土豆泥就完成了。居民李雅琴表示,綿密爽嫩的土豆泥與翠綠的香椿融合在一起,再配上番茄醬汁的酸甜口感,真是妙哉!學會了就做給自己女兒吃,她一定愛吃。
品完“谷雨茶”,食完谷雨椿,當然少不了賞花。谷雨時節,正值牡丹花姹紫嫣紅、爭奇斗艷的時刻。古有“谷雨三朝看牡丹”的說法,所以牡丹花又稱“谷雨花”。往年的4月,居民黃建英就會帶女兒去上方山的玫瑰園游春賞花。
相比百合、水仙這樣素雅清麗的花朵,飽滿艷麗的牡丹是她最喜歡的。每每看到花園里綻放的牡丹,她就很興奮。今年因為疫情防控,很多景區不再對外開放,無法出門賞牡丹花成了黃建英女兒心里的小遺憾,只能對著手機里的照片和視頻“云賞花”。不過為了滿足女兒賞谷雨花的心愿,黃建英準備通過相機鏡頭,將街邊、小區、沿路的春日花卉的“倩影”記錄下來,將這份春日美景定格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