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其俊
譜例1:
原曲《騎驢歌》輕六調 1=F
變譜法 1=F
變弦法 1=B
譜例2:
原曲《柳青娘》輕六調
變譜后成反線調
反線句讀之調整
變譜法與變弦法的區別首先表現在音律上,由于潮州弦詩樂的樂律采用的是不平均七律,所以在這兩種變奏法中所對應的音階、音程的音高關系也就不相同了。另外,潮州弦詩樂中各種樂調還有著各自的旋律句讀和音韻潤飾,潮州樂人稱之為“造句”和“做字”。
在變譜法中,通過改變唱名將輕六變成反線之后,為了使音樂更具有反線的特點,一些句讀常常要作適當的調整。如譜例2《柳青娘》中反線句讀之調整,就是利用色彩音來更好地突出反線調的風格。
通過變譜法改變唱名將輕六變成反線之后,其中各音級之功能也會隨之改變。例如輕六調之骨干音“1”是穩定音,不能亂用、濫用滑音,變譜之后成為反線調之骨干音“4”,則是色彩音,它常常要運用各種恰當的滑音進行裝飾。如譜例一《騎驢歌》變譜法譜中第三小節之“4”音作下滑,譜例二《柳青娘》反線句讀之調整譜中第一小節之“4”音作上滑就更能突出反線之風趣和詼諧的情調。
在變弦法中,由于唱譜(唱名)不變,故樂調的風格自然也不會變,也就是說,以輕六調唱(或記)譜,在B調上或者在其他任何調門上演奏仍然是輕六調。同理以重六調唱(或記)譜,在任何調門上演奏仍然是重六調……
通過上面的分析可知,變譜法是保持原調門而改變樂調風格,變弦法是保持原樂調風格而改變調門。其實區別潮州弦詩樂之樂調,調門、音區都并非實質,唱譜、記譜(即唱名)才是根本。
輕(六)、重(六)、活(五)、反(線)作為潮州弦詩樂之樂調名稱,它們是并列概念的關系,分別擅于表現明快、莊重、悲凄、諧趣之音樂情緒。通過前面的論證可知輕六調弦詩只有運用變譜法將其唱名升高四度或降低五度才能使音樂的骨干音發生變化,從而將其音樂風格從明快轉變為諧趣之情調,這樣才是反線之意義,才能稱為反線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