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雅楠 王 巖 孫榮欣 郎佳楠 曹 斌 楊龍艷 趙 冬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內分泌代謝與免疫性疾病中心,北京 101149
甲狀腺癌是世界范圍內和我國最常見的內分泌系統惡性腫瘤[1]。甲狀腺乳頭狀癌(papillary carcinoma of thyroid,PTC)更是占我國甲狀腺癌的99%以上[2]。其特點是易轉移,且復發率高達25%[3-4]。三碘甲腺原氨 酸(triiodothyronine,T3)作為甲狀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的主要活性成分,能通過與TH 核受體形成復合物介導自身的生物活性,發揮重要的生理功能[5-6]。近年來研究發現,T3能促進人前列腺癌[7]、肺癌[8]、乳腺癌[9]細胞的增殖,增加腫瘤治療難度。然而目前,T3對PTC 細胞增殖的影響及其確切機制仍不清楚。有研究發現,TH 受體可以調節PDZK1 的表達[10]。PDZK1 能通過受體蛋白調控腫瘤細胞的增殖[11]。因此本課題組推測T3可能通過調節PDZK1 表達而調控PTC 細胞的增殖,本研究將對此科學問題進行探討論證,并期望為PTC 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人甲狀腺乳頭狀癌細胞系TPC-1 購自國家生物醫學實驗細胞資源庫;RPMI-1640 培養基購自Gibco(貨號:C11875500BT);胎牛血清購自Excell Bio(貨號:FND500);活性炭處理過的胎牛血清購自HyClone(貨號:SH30068.03);辣根酶標記的羊抗鼠免疫球蛋白(貨號:ZB-2305)、辣根酶標記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貨號:ZB-2301)和anti-GAPDH 抗體(貨號:TA-08)均購自北京中杉金橋生物技術有限公司;anti-PDZK1 抗體(貨號:ab121248)購自Abcam;PDZK1 過表達慢病毒(滴度:2×108TU/ml,貨號:30038-J1)、陰性對照慢病毒(滴度:2×108TU/ml,貨號:CON335)和HitransG P(25×感染增強液,貨號:#REVG005)均購自上海吉凱基因;PDZK1 shRNA(h)慢病毒顆粒(貨號:sc-106840-V)和shRNA 慢病毒顆粒對照-A(貨號:sc-108080)購自Santa Cruz Biotechnology;T3(3,3,5-Triiodo-L-thyronine)(貨號:S5726)購自Sigma;2×Laemmli Sample Buffer(貨號:1610737)購自BIO RAD。
在含10%胎牛血清和1%青鏈霉素的RPMI 1640完全培養基中培養TPC-1 細胞。將生長良好的處于對數生長期的TPC-1 細胞接種于6 孔板,待細胞密度約60%時進行后續實驗。
T3處理細胞:配置含不同濃度T3的細胞培養基:用含5%的活性炭處理過的胎牛血清的RPMI 1640 培養基稀釋T3儲液,使T3終濃度分別為0、12.5、50 ng/ml。對照組(0 ng/ml T3處理組)、12.5 和50 ng/ml T3處理組的培養基換成相應T3濃度的培養基(每組3 個復孔),在37℃,5%CO2恒溫細胞培養箱中培養48 h 后,PBS溶液洗滌細胞3 遍,用含β-巰基乙醇的2×Laemmli Sample Buffer 提取總蛋白,95℃金屬浴10 min 煮樣。
細胞轉染:共分為四組,敲減PDZK1(shPDZK1)組、敲減對照(shNC)組、過表達PDZK1(PDZK1)組、過表達對照(Vector)組。棄培養基,RPMI-1640 雙無培養基洗滌細胞1 遍。配制病毒轉染混合液:A 液為40 μl 感染增強液(25X)用RPMI-1640 雙無培養基稀釋成1 ml。B 液為40 μl PDZK1 shRNA(h)慢病毒顆粒(或shRNA 慢病毒顆粒對照-A,或PDZK1 過表達慢病毒,或陰性對照慢病毒)。A 液和B 液混合后即為轉染混合液,將上述轉染混合液按分組加入6 孔板內,放入培養箱24 h 后換成RPMI-1640 完全培養基。48 h 后傳代至10 cm 培養皿培養。待細胞密度為80%~90%時,將PDZK1 過表達慢病毒及陰性對照慢病毒感染的TPC-1 細胞利用流式細胞分選儀(購自美國BD 公司,型號:FACScantoll)分選出帶有綠色熒光蛋白標簽的細胞,用RPMI-1640 完全培養基繼續培養。
RTCA 實驗:TPC-1 細胞以2000 個/孔接種于E-plate 16 孔板中,貼壁后對照組(0 ng/ml T3處理組)、12.5 和50 ng/ml T3處理組培養基換成相應T3濃度的培養基(每組3 個復孔),實時無標記細胞分析儀(購自艾森生物科學公司,型號:xGElligene rtca)記錄細胞指數(細胞指數可實時反映細胞的生長增殖情況)。將更換為相應T3濃度細胞培養基的時刻計為0 點,共持續記錄28 h。
克隆形成實驗:TPC-1 細胞以1500 個/孔接種于6 孔板中,貼壁后對照組(0 ng/ml T3處理組)、12.5 和50 ng/ml T3處理組培養基換成相應T3濃度的培養基(每組3 個復孔)。細胞培養箱中培養10 d。組織細胞固定液固定細胞,0.1%結晶紫染色后拍照,計數克隆形成數(含有10 個細胞以上的集落為1 個克隆)。
提取的蛋白樣品用10%SDS-PAGE 分離后轉PVDF 膜,5%脫脂牛奶封閉1 h。anti-PDZK1(1∶1000)抗體、anti-GAPDH(1∶3000)抗體4℃孵育過夜,TBST洗4 次,分別用辣根酶標記的羊抗兔免疫球蛋白(1∶3000)、辣根酶標記的羊抗鼠免疫球蛋白(1∶3000)室溫孵育1 h,TBST 洗4 次,用Bio-Rad XRS 化學發光檢測系統測量信號強度。
shPDZK1 組及shNC 組細胞感染48 h 后,PDZK1組及Vector 組細胞感染48 h 分選后,均接種于6 孔板上,待細胞密度達90%時,PBS 洗滌細胞3 遍,用含β-巰基乙醇的2×Laemmli Sample Buffer 提取總蛋白,95℃金屬浴10 min 煮樣,Western blot 檢測PDZK1 的表達。
shPDZK1 組、shNC 組、PDZK1 組 和Vector 組 細胞分別以1500 個/孔接種于6 孔板,各組內再分為3 個不同T3濃度的處理組(0、12.5、50 ng/ml),每個處理組設3 個復孔,細胞貼壁后培養基替換為相應T3濃度的培養基,細胞培養箱中培養10 d。組織細胞固定液固定細胞,0.1%結晶紫染色后拍照,計數克隆形成數。
選擇GraphPad Prism 8 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作圖,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RTCA 實驗結果顯示,12.5 及50 ng/ml T3處理組TPC-1 的細胞指數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克隆形成實驗顯示,12.5 及50 ng/ml T3處理組TPC-1 的克隆形成數明顯多于對照組,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12.5 ng/ml T3處理組與50 ng/ml T3處理組細胞指數及克隆形成數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圖1。
Western blot 的結果顯示,12.5 及50 ng/ml T3處理組細胞中PDZK1 表達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 或P <0.01)。12.5 ng/ml T3處理組與50 ng/ml T3處理組PDZK1 蛋白表達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見圖2。
Western blot 檢測結果顯示,與shNC 組比較,sh-PDZK1 組細胞中PDZK1 表達量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圖3。
Western blot 檢測結果顯示,與Vector 組比較,PDZK1 組細胞PDZK1 的表達量明顯升高,差異有高度統計學意義(P <0.01)。見圖4。
在0、12.5、50 ng/ml T3處理下,與shNC 組比較,shPDZK1 組細胞的克隆形成數均明顯減少,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 或P <0.01)。見圖5。
在0、12.5、50 ng/ml T3處理下,與Vector 組比較,PDZK1 組細胞的克隆形成數均明顯增加,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 或P <0.01)。見圖6。
甲狀腺癌根據組織學類型分為乳頭狀癌、濾泡狀癌、未分化癌和髓樣癌,以濾泡上皮細胞起源的PTC最常見[12-13]。最近一項數據庫分析顯示,PTC 發病率在過去幾十年里一直穩步上升[2],雖然短期預后良好[14],但是易轉移[3]且復發率高[4]仍是導致其死亡率升高的原因[15]。因此尋找能夠防治PTC 的有效靶點,將對提高PTC 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有重要意義。
TH 是甲狀腺濾泡上皮細胞分泌的重要調節因子,能調節機體的發育、代謝及細胞的增殖、凋亡和分化[5,16-17],其中T3是主要發揮作用的TH,能與TH 核受體形成復合物[5]來發揮生理功能[6],對腫瘤的增殖過程也產生重要影響[7-8]。在本研究中,利用不同濃度的T3處理PTC 細胞系TPC-1 細胞,發現T3促進TPC-1 細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這與之前的研究結果相類似[18-19]。
T3能作用于TH 受體發揮功能[5],TH 受體可以調節PDZK1 的表達[10]。由此本課題組猜測T3可能通過PDZK1 調節PTC 的增殖。PDZK1 作為一種支架蛋白[20],存在于甲狀腺組織在內的多種組織,根據組織的特異性[21-26]在癌癥過程中起雙重作用。在本研究中,采用不同濃度的T3處理PTC 細胞系TPC-1,Western blot 結果顯示T3能夠促進TPC-1 中PDZK1 的表達。TPC-1成功敲減PDZK1(或過表達PDZK1)后,克隆形成實驗結果顯示,與shNC 組比較,shPDZK1 組TPC-1 的克隆形成能力減弱,與Vector 組比較,PDZK1 組TPC-1的克隆形成能力增強,提示敲減PDZK1 抑制TPC-1的克隆形成;而過表達PDZK1 促進TPC-1 的克隆形成,提示PDZK1 在TPC-1 中有促克隆形成的作用。同時本研究發現,經12.5 及50 ng/ml T3處理后,shPDZK1組細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較shNC 組明顯減弱,PDZK1組細胞的克隆形成能力較Vector 組明顯增強,提示敲減PDZK1 后,T3對細胞克隆形成的促進作用明顯減弱,而過表達PDZK1 后,T3對細胞克隆形成的促進作用明顯增強,提示T3可能通過上調PDZK1 的表達促進TPC-1 細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
綜上所述,T3可能通過調節PDZK1的表達影響PTC 細胞系TPC-1 的增殖,為PTC 防治提供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