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君梅,宋明洋,楊曉波,鄒光燦
(中國建筑國際工程公司,北京 100015)
中建海外剛果(布)有限責任公司(CSCO CONGO)是剛果(布)國家 1 號及 2 號公路特許經(jīng)營公司 LA GONGOLAIS DES ROUTES(LCR)的養(yǎng)護及大修分包商,負責在 30 年特許經(jīng)營期內(nèi)實施國家 1 號及 2 號公路的養(yǎng)護及大修作業(yè)。目前實質(zhì)進入運營養(yǎng)護的為國家 1 號公路(517 km)、1 號公路乙(52 km)及部分國家 2 號公路(35 km),國家 2 號公路剩余 780 km公路將在完成建設后進入運營養(yǎng)護階段。為了準確把握養(yǎng)護公路的彎沉變化情況,中建海外剛果(布)有限責任公司(CSCO CONGO)引進了落錘式彎沉儀。
世界范圍內(nèi)彎沉檢測技術經(jīng)歷了從靜態(tài)彎沉到模擬行車荷載下的動態(tài)彎沉的發(fā)展。靜態(tài)彎沉使用的主要彎沉儀器就是貝克曼梁彎沉儀(簡稱“BB”),動態(tài)彎沉使用的典型代表就是落錘式彎沉儀(簡稱“FWD”)。剛果(布)位于非洲西部,該地區(qū)長久以來都使用靜態(tài)彎沉作為路面結構狀況評價指標之一。
BB 彎沉儀主要的缺點就是整個檢測過程全由人工完成,速度慢、作業(yè)強度大、對交通干擾大。為了提高彎沉檢測的效率同時引進先進的彎沉檢測技術,剛果(布)國家 1 號公路養(yǎng)護項目部引進了落錘式彎沉儀(FWD)。FWD 的工作原理:重錘提升至設定高度后自由下落至橡膠緩沖器上,再通過承載板把力轉至路面,被測路面產(chǎn)生形變,與路面緊密接觸的彎沉采集該荷載下沖擊力數(shù)據(jù)。FWD 相較于 BB 的優(yōu)點是:①落錘系統(tǒng)更好地模擬了行車荷載對路面的作用;②彎沉檢測速度快、精度高、檢測的彎沉信息量大。
為了更好地將 FWD 檢測數(shù)據(jù)用到 1 號路養(yǎng)護當中去,剛果(布)國家 1 號公路養(yǎng)護項目部開展了 FWD 與 BB 的對比試驗,對二者作出全面評價,并分析比較二者實測彎沉的相關關系,以便加速該地區(qū) FWD 的開發(fā)利用,更好地指導該地區(qū)公路設計、施工和養(yǎng)護工作[1-5]。
試驗采用 FWD-150 型車載全自動落錘彎沉儀,采用進口液壓鎖來控制重錘,通過軟件與硬件的相互配合,極大地縮短了檢測過程中的“不必要”重復反彈時間,加快了彎沉儀的檢測速度,設備單點檢測時間控制在 15 s 之內(nèi)。
荷載脈沖持續(xù)時間 25μs 左右。圓形加載板直徑30 cm。
荷載傳感器測量精度≤1 %,分辨率 0.05 kN;彎沉傳感器測量精度≤2 %,分辨率≤0.2 μm。
剛果(布)屬于法語國家,實行的是法國標準。法國是世界上最早進行彎沉研究的國家。為了更快更多地檢測彎沉,1956 年法國 Dordogne 省路橋工程師 MJ.Lacroix 在卡車上安裝了彎沉儀,這也是世界上第一臺公路彎沉檢測車。但是由于技術所限,其檢測效率不是很高。1961 年在法國道路總署和橋梁實驗室的幫助下,第一臺真正意義上的公路彎沉檢測車誕生,每天可以檢測上千測點,這給世界公路網(wǎng)和測試方法研究帶來了一次革命。
法國標準中,彎沉相關標準主要有:法國標準化協(xié)會 NF P98 200:1-7 系列;法國路橋試驗中心 LCPC:Méthode D’essai N°39。法國標準對彎沉相關規(guī)定如下。
法標中,根據(jù)交通量的不同,將彎沉分成了 9 個等級。每個等級對應相應的交通量從而可以用來評價路面技術狀況。如圖 1 所示。

圖1 交通量-彎沉評價路況表
法國彎沉測試采用的標準荷載為 130 kN±2%(即 130 kN 的后軸重,后軸為單軸四輪),采用兩個半徑為 0.125 m 的圓盤來表示該荷載,兩個圓盤中心間隔 0.375 m,在路面表面施加大小為 0.662 MPa 的均勻壓力。計算點位圖如圖 2 所示。

圖2 計算點位
用于 BB 測試的荷載為后軸重 130 kN±2 % 的標準加載車(單后軸四輪)。標準軸載如圖 3 所示。

圖3 標準軸載
彎沉代表值計算公式見式(1)。

式中:dc為彎沉代表值;dm為各測點彎沉平均值;σ為各測點彎沉標準差。
選擇 1 號路 7 段代表性路面結構作為試驗路段,開展兩種方法的對比試驗。選擇的各段路段長度為 500 m,以保證彎沉值有一定的變化幅度。7 段路面結構如表 1 所示。

表1 試驗路段路面結構表
①先由 BB 檢測位于車行道輪跡帶處的測點回彈彎沉。試驗車開走后,以測點為圓心畫一個半徑為150 mm 的圓,標記出測點位置。
②將落錘式彎沉儀的承載板對準圓圈,位置偏差±30 mm 以內(nèi),對測點開展動態(tài)彎沉檢測。
③對各段逐點計算二者相關性,得出各段回歸方程式見式(2)。

式中:LFWD、LBB分別為落錘式彎沉儀、貝克曼梁測試的實測彎沉值。相關系數(shù)R應≥0.95。
標準荷載下,F(xiàn)WD 錘擊次數(shù)設定為 1 次預擊、3 次錘擊,以評定 FWD 數(shù)據(jù)的穩(wěn)定性。
結果表明,F(xiàn)WD 實測彎沉值的變化與路面結構狀況存在某種關系。
①路面結構狀況較好時,標準荷載 65 kN±1 % 下實測彎沉值在 0.10~0.3x10-3m之間時,3 次重復檢測的彎沉值波動很小,基本一致,說明此時 FWD的數(shù)據(jù)穩(wěn)定。
②路面結構狀況較差時,3 次重復檢測的彎沉值中,第一次側值較大,后兩次測值基本一致。
究其原因,是由于路面結構狀況較差時,路面局部松動,第一錘作用下彎沉值較大。鑒于此,今后運用 FWD 進行檢測時,在路面結構狀況較好時,可設置重復檢測 2 次,以提高檢測效率,而對于路面結構狀況較差時,可設置重復檢測 3 次,取后兩次檢測的平均值作為測點彎沉值。
圖 4~圖 10 是各段在標準荷載 65 kN±1 % 下實測彎沉沿線的變化情況。

圖4 段 1 實測彎沉沿線的變化情況

圖5 段 2 實測彎沉沿線的變化情況

圖6 段 3 實測彎沉沿線的變化情況

圖7 段 4 實測彎沉沿線的變化情況

圖8 段 5 實測彎沉沿線的變化情況

圖9 段 6 實測彎沉沿線的變化情況

圖10 段 7 實測彎沉沿線的變化情況
由圖可見:
①段 1、2、3 大部分測點在 20 mm 左右波動,段 4、5、7 大部分測點彎沉在 30 mm 左右波動,段 6 測點在 40 mm 左右波動。從彎沉值的分部情況看,此次對比試驗的路段具備一定的代表性。
②總體上,BB>FWD,且隨著彎沉值的增大二者的偏差也在加大。段 6 實測彎沉比其他段落大,但BB 和 FWD 的差異卻不大,說明路面結構狀況越差,荷載時效性對實測彎沉的影響越大。
根據(jù)實測的彎沉值,結合路面結構,將段 1~段 4 數(shù)據(jù)合并,段 5~段 7 數(shù)據(jù)合并,得出兩組數(shù)據(jù)分別繪制 FWD~BB 關系,如圖 11、圖 12 所示。

圖11 段 1~段 4 實測彎沉 FWD 和 BB 關系曲線

圖12 段 5 ~段 7 實測彎沉 FWD 和 BB 關系曲線
對實測的 FWD 與對應點的 BB 進行相關性分析,結果表明。
1)兩組 FWD 與 BB 的相關性較好,線性相關系數(shù)均>95 %。
2)第一組 FWD 與 BB 回歸方程為:LBB=3.95+1.22LFWD,平均誤差為 13 %。
第二組 FWD 與 BB 回歸方程為:LBB=1.97+1.28LFWD,平均誤差為 11 %。
1)不同于貝克曼彎沉儀,F(xiàn)WD 能夠實現(xiàn)快速、高精度、多級加載檢測。
2)當路面結構狀況較好時,F(xiàn)WD 與 BB 比較接近。當路面結構狀況較差時,F(xiàn)WD 與 BB 偏差較大。總體來說,F(xiàn)WD 與 BB 之間存在良好的線性關系。
3)剛果(布)彎沉檢測還是以貝克曼梁為主。作為剛果(布)首次 FWD 與 BB 對比試驗,此次試驗建立的特定路面結構 FWD 與 BB 的回歸方程,不但填補了剛果(布)在此方面的空白,而且將為本地區(qū)同類工程的設計和施工提供參考,同時也將促進 FWD 在剛果(布)的推廣使用。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