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潔
有資料顯示,教師和家長在幼兒階段培養幼兒閱讀興趣,根據幼兒的個性特征、年齡和認知特點,選擇相應的早期閱讀讀物,有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可以為幼兒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在面向小班幼兒的時候,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活動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促進幼兒思維的發展。有學者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他的精神發育史。由此可見,教師面向小班幼兒進行閱讀教育具有重要作用。教師應結合幼兒的實際,從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出發,為他們選擇合適的閱讀材料,以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拓展幼兒的視野,促進幼兒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根據實踐經驗,筆者認為可從兩個方面分析開展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的意義。
第一,從思想層面認識開展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的意義。教育領域與其他領域的具體行為有所不同,教育行為往往是在教育思想的引導下進行的。心理學表明,0~6歲是幼兒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教師在這一階段開展早期閱讀活動,能夠促進幼兒大腦的開發,促進幼兒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和社會化認知的提高。同時,教師在這一階段開展早期閱讀活動,有助于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增強幼兒的自主閱讀能力,可以為后續的閱讀教學奠定基礎。兒童讀物以豐富的色彩和圖畫、故事性的情節為主,承載著提高幼兒閱讀興趣的功能。教師選擇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的閱讀材料,能夠提高幼兒的閱讀質量,促進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

第二,從實踐角度認識開展幼兒早期閱讀活動的意義。從閱讀實質的角度看,可以發現所謂早期閱讀,實際上就是面向小班幼兒運用閱讀材料,讓幼兒從視覺通道接受信息,并經過自身的思維加工形成屬于自己的理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根據小班幼兒的認知特點,為幼兒提供圖文并茂的閱讀材料,讓幼兒和閱讀材料進行積極的互動。
(一)材料類型和主題較為單一,引導方法不正確
當前,部分教師在為小班幼兒選擇早期閱讀材料時,容易忽視閱讀材料的多樣化,選擇的材料類型和主題都較為單一,材料的主題內容大多圍繞童話故事、動物寓言、神話故事等,缺少科普知識讀物和傳統文化讀物。單一的繪本內容會導致幼兒閱讀的內容不夠全面,可能對幼兒的全面發展造成不良影響。此外,部分教師沒有選擇正確的方法引導幼兒開展閱讀,而是讓幼兒自由閱讀繪本,導致一些幼兒沒有按照正常順序翻閱圖書,他們被書本里的精美畫面所吸引,忽視了對文字材料的理解,從而降低了早期閱讀的效果。
(二)忽視了幼兒的早期閱讀需求
在為小班幼兒選擇閱讀材料時,一些教師通常以成人的眼光出發,忽視了幼兒的閱讀需求。比如,小班幼兒的思維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主要關注閱讀材料中的畫面,而文字類的描述則很難引起幼兒的閱讀興趣。然而,部分教師選擇的閱讀材料具有較強的說理性,蘊含著深刻的道理,難以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不利于提升早期閱讀活動的效果。
(一)注意閱讀材料的故事體驗性和畫面感
小班幼兒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于語言文字處于比較陌生的階段。所以,小班幼兒的閱讀材料大多以圖畫為主,配合簡單的文字描述。在選擇早期閱讀材料時,教師應注重材料的畫面感和故事的體驗性,選擇一些貼近幼兒實際生活,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的閱讀材料,讓幼兒通過閱讀豐富對現實生活的認知,增強交際能力和思維能力。比如,繪本《幼兒園的第一天》講述了主人公小兔子第一天去幼兒園的故事,小兔子第一天去幼兒園非常不適應,它總是哭泣,在與爸爸媽媽分別的時候哭,吃飯的時候哭,睡午覺也在哭,這能夠讓幼兒想起自己第一天來幼兒園的情景,引起幼兒的情感共鳴,有助于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同時,這篇故事能夠幫助幼兒緩解與父母分離的焦慮情緒,讓幼兒了解來幼兒園的很多好處,比如能夠和很多小朋友一起玩耍、學到很多知識等。
(二)把握繪本故事中的情感認知
教師可以根據小班幼兒的閱讀興趣制訂早期閱讀計劃,不斷豐富早期閱讀材料的類型。幼兒階段是人形成情感認知體驗的重要階段,幼兒閱讀材料具有鮮明的轉折性、喜劇性的情節,這些情節可以促使幼兒發散思維、積極思考,有助于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在講解故事內容時,教師應把握故事中的情節線索,讓幼兒通過閱讀形成情感認知。例如,兒童繪本《小熊的帽子》講述了小動物之間互相關愛、互幫互助的故事,故事情節以小熊的帽子為線索,小熊丟掉帽子后很傷心,幾個小動物一起幫助小熊找回了帽子,但是小熊最后又把帽子送給了小雞。這個故事具有明顯的轉折性,許多幼兒在聽到結局時會產生疑問:為什么小熊會把失而復得的帽子送給小雞呢?教師可以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解答幼兒的疑惑,增加幼兒對故事內容的情感認知,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
(三)增加閱讀材料主題和內容的豐富性
豐富的閱讀材料可以極大地調動幼兒閱讀的積極性,還可以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知識,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教師可以適當增加科學科普、生理教育、衛生習慣、冒險科幻等類型的閱讀材料,拓寬幼兒的閱讀視野。比如,《十萬個為什么》就是一本很好的科普類閱讀材料,作者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幼兒解釋了生活中的自然現象,有助于激發幼兒探究世界的欲望,促使幼兒掌握基礎的科學常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選擇一些具有情感啟蒙作用的閱讀材料,讓幼兒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情緒,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養成積極、健康的心態。
(四)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閱讀需求
幼兒的性格和愛好具有差異性,教師應充分了解幼兒的個性特點和興趣愛好,在日常的閱讀活動中認真觀察幼兒的閱讀喜好,并為幼兒提供有針對性的閱讀材料,以滿足幼兒的個性化閱讀需求,進而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增強幼兒的閱讀能力。
(五)創設適宜的閱讀情境
在培養幼兒的閱讀習慣及閱讀能力時,教師應在關注幼兒認知特點的基礎上,尋找能提升幼兒閱讀興趣的方法。幼兒早期閱讀需要情境作為支撐,對于幼兒來說,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閱讀有利于提高閱讀效果。教師可結合閱讀材料,為幼兒創設閱讀情境,讓幼兒充分發揮主動性展開閱讀,從而提升早期閱讀的效果。例如,教師可以指導幼兒改編繪本,還可以將繪本內容與幼兒的生活場景相結合,創設生活化的閱讀情境,促進幼兒思考能力、想象能力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為幼兒選擇早期閱讀材料時,教師應把握材料主題和類型的豐富性,注重材料的體驗性和畫面感,并為幼兒提供個性化的閱讀材料,滿足幼兒的閱讀需要,拓寬幼兒的閱讀視野,進而讓幼兒真正愛上閱讀,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理想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