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萍
語言是人類重要的交往工具。《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幼兒的語言能力是在運用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發展幼兒語言能力的關鍵是創設一個幼兒想說、敢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反饋的環境。因此,教師要重視自主游戲的促進作用,為幼兒營造自由、輕松、愉快的語言學習氛圍,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游戲內容和游戲玩伴,支持幼兒自主與玩伴進行交流,引導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促進幼兒語言表達能力的提升。
筆者發現,在自主愉悅的語言環境中,幼兒想說、敢說、喜歡說,可以自信地表達個人的想法。一方面,教師要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真正成為游戲的主人,鼓勵幼兒按照自己的意愿選擇游戲內容,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游戲材料,支持幼兒研究新的游戲玩法,讓幼兒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設計和選擇游戲,引導幼兒真實、主動地表達自我。另一方面,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鼓勵幼兒多與玩伴交流,支持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引導幼兒提出問題和需求。
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困難時,教師要給予幼兒充足的思考時間,鼓勵幼兒相互協商、共同解決問題。在協商的過程中,幼兒不僅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還可以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以小班游戲“提線木偶”為例。在游戲前,筆者以木偶的口吻向大家做自我介紹:“大家好,我是木頭人,今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山上有個木頭人’的游戲。”筆者一邊操作著木偶拉線,一邊念著兒歌:“山上有個木頭人,山,山,山,山上有個木頭人,三,三,三,三個好玩的木頭人,不許說話不許動。”這既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又幫助幼兒了解了“提線木偶”游戲的基本內容。
教師要成為幼兒忠實的傾聽者,認真傾聽幼兒的語言表達,引導幼兒使用恰當的表情和詞匯去表現自我,給予幼兒積極的回應,幫助幼兒建立表達的自信心。在“提線木偶”游戲中,筆者激發了幼兒學念兒歌的熱情。在幼兒學習兒歌的過程中,筆者及時糾正了幼兒的錯誤發音,為幼兒營造了相互傾聽的友好氛圍。教師要引導幼兒之間相互尊重、相互欣賞和相互學習,為幼兒提供良好的語言交往環境。
對于幼兒來說,每一次自主游戲都是一個積累學習經驗的機會。教師要做好游戲前的規劃和游戲后的反思,科學地設置游戲目標,提高幼兒做事的計劃性、條理性,鍛煉幼兒分析問題的能力,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在游戲中,教師要引導幼兒把自己的真實想法表達出來。
在自主游戲中,教師要讓幼兒了解游戲的四要素,即玩什么、用什么玩、和誰玩以及怎么玩。對于“怎么玩”這一要素,教師要鼓勵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從細節入手,認真規劃游戲的各個環節。當幼兒在表述自己的規劃時,教師可以適當提醒和輔助幼兒,引導幼兒使用合適的音量、完整的詞匯和規范的句式,向其他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當幼兒表述不清、用詞不恰當時,教師可以給予幼兒必要的提示或示范。
例如,筆者所在班級幼兒的詞匯量有限。在闡述游戲規則時,他們只會使用一些簡單的詞匯和短語,不能清晰地解釋一些復雜的游戲環節。這時,筆者會先了解幼兒的想法,教給幼兒一些完整的句子,引導幼兒進行復述練習。教師要盡量避免“一問一答”式的對話,保持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幼兒的自主表達,做到不催促、不打斷、不取代,讓幼兒慢慢梳理思路、組織語言、自信表達。
“提線木偶”游戲旨在幫助幼兒分清平翹舌音節,讓幼兒聽懂并理解游戲規則,提高幼兒對木偶身體的控制能力。在自主游戲中,幼兒要一邊念兒歌一邊讓木偶做動作。兒歌念完后,木偶不能動,也不能發出聲音。教師要制訂簡單的游戲規則,以便幼兒理解游戲、體驗到游戲的快樂。教師可以參與幼兒的游戲活動,豐富幼兒的游戲體驗,激發幼兒的游戲熱情。
在游戲的反思環節,教師可以采取分組就座的方式,為幼兒營造輕松、和諧的交流氛圍,引導幼兒表達個人的游戲體驗與收獲,鼓勵幼兒講述游戲中發生的趣事,激發幼兒自我表達的積極性,讓幼兒感受到交流的快樂。教師要關注幼兒的情緒變化,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引導幼兒找出游戲中出現的問題,鼓勵幼兒自主分析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前期的觀察與后期的分析中,教師要多傾聽幼兒的表達,用肯定與鼓勵的態度適時指導幼兒,幫助幼兒理清游戲的思路,幫助幼兒做游戲小結,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
筆者認為,聽、說、讀、寫、畫是語言表達能力的一部分。教師要尊重幼兒的天性,調動幼兒自我表達的積極性,引導幼兒將語言表達與自主游戲相結合,鼓勵幼兒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重現游戲故事,支持幼兒運用線條、符號、色彩等來表現自己的游戲過程。教師要不斷提高幼兒的觀察能力,加深幼兒對故事內容的理解,提高幼兒的游戲水平。
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把故事帶回家”,倡導家長開展親子分享活動,引導幼兒將每天的游戲經歷分享給家長。在此過程中,家長既可以充當幼兒忠實的聽眾,給予幼兒熱烈的掌聲和鼓勵,也可以作為指導者,幫助幼兒掌握表達技巧。家長還可以扮演記錄者的角色,用文字完整地記錄下幼兒的游戲過程,將其裝訂成一本本冊子,這樣可以極大地增強幼兒的成就感和表達欲。
教師要善于發現問題,引導幼兒進行自主思考,讓幼兒在集體討論的過程中理解他人的觀點,并能積極地發表個人的觀點。教師要幫助幼兒分析不同觀點之間的差異與關聯,提高幼兒的思維能力,培養幼兒客觀分析問題的能力,讓幼兒的語言表達更具合理性。當幼兒在游戲中遇到問題時,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小組討論活動,明確討論的話題,提高討論活動的針對性,引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
例如,在搭建區拼搭戰車時,幼兒遇到了炮筒不能傾斜的問題。他們在多次嘗試后,依然沒有發現問題的真正原因。于是,筆者發起了一次討論,引導幼兒思考“炮筒不能傾斜的原因是什么”“炮筒為什么固定不住”等問題。在討論的過程中,筆者鼓勵幼兒將個人的發現和觀點大膽表達出來,引導幼兒將自己的想法與玩伴的觀點進行比較分析,使幼兒之間產生思維的碰撞,促使幼兒通過協商制訂出最后的解決方案。
教師要注重對幼兒游戲的反饋,給予幼兒充足的游戲時間,鍛煉幼兒的各種能力,提高幼兒對自主游戲的興趣,培養幼兒隨機應變的能力,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水平,通過集體討論的方式,引導幼兒進行深度學習。教師可以讓幼兒按照自己的節奏展開討論,也可以作為參與者加入幼兒的討論。最終的討論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幼兒能在討論的過程中積極思考,形成個人的見解并大膽地表達出來。當幼兒與玩伴產生分歧時,教師要引導幼兒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鼓勵幼兒自由發表言論,讓幼兒感受團隊合作的力量。

綜上所述,教師要充分利用自主游戲,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除了講述游戲故事、討論熱點話題和發表個人想法,在自主游戲中,幼兒還可以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感受與人合作的快樂。教師要采用合適的教學方法,豐富自主游戲的內容,發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在輕松、自主、愉悅的氛圍中獲得經驗、提升能力。
(本文系江蘇省鹽城市2021年度“鄉村教育專項課題”中“農村幼兒園語言活動的開展現狀及促進策略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XCZX21016。)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步鳳鎮中心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