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達
幼兒語言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學習過程,可以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語言習慣,提升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和口語表達水平,讓幼兒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愿。
0~6歲是幼兒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在這一時期,幼兒具有語言學習的巨大潛能。教師要為幼兒創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對幼兒進行科學、系統、個性化的語言教學,以促進幼兒語言能力的發展?;诖?,本文分析了幼兒園語言教學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探討了提升語言教學效果的方法,并提出了幾點建議,以期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一)重視程度不夠
有的幼兒園對語言教學不夠重視,在教學計劃中語言類課程少,導致幼兒無法系統地學習語言領域的知識,不利于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有的幼兒園雖然安排了語言類課程,但是部分教師準備的課件內容不夠生動,導致課堂效果不佳。
(二)缺乏良好的語言情境
幼兒的學習通常發生在真實、有趣的情境中,是一種無意識的、自然而然的習得。有的教師在語言教學中沒有為幼兒打造良好的語言情境,與幼兒的互動交流較少,導致幼兒缺少學習語言的機會;有的教師沒有從幼兒熟知的生活環境中提取語言教學的素材,沒有開展貼近幼兒生活的語言教學,無法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導致教學效果不佳。
(三)教學方式單一
在幼兒園語言教學中,部分教師的教學方式單一,缺乏創新意識,無法為幼兒創設高效的語言教學情境;部分教師在帶領幼兒進行語言學習時不注重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沒有進行個性化的教學,導致部分幼兒在課堂上的收獲較少;部分教師沒有為幼兒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導致課堂效果較差、幼兒的收獲少。
幼兒階段是幼兒學習語言的黃金時期,在這一時期對幼兒進行良好的語言教學,不僅能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對幼兒其他各方面能力的發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師必須高度重視語言教學,并積極探索提高語言教學效果的方法,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一)利用繪本故事,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繪本中簡單明了的插圖和生動有趣的人物形象能有效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教師利用繪本故事開展教學,能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可以借助生動、有趣的繪本故事開展語言教學,激發幼兒學習語言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利用繪本故事開展語言教學時,教師可以多向幼兒提問,以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從而提升語言教學的效果。例如,在為幼兒講解繪本的封面時,教師可以問幼兒:“封面上都有誰?他們在這里做什么?”在幼兒讀完一本繪本后,教師可以問幼兒:“這本書中都有哪些主人公?他們之間發生了哪些事情?”在向幼兒提出問題后,教師應給予幼兒充足的思考時間,并鼓勵幼兒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的教學方式能激發幼兒的興趣,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有助于達成教學目標。
(二)展開主題討論,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
主題討論活動是鍛煉幼兒語言組織能力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在語言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幼兒營造良好的氛圍,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主題,引導幼兒展開討論,從而鍛煉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在選擇主題時,教師需要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思維和認知特點,選取一些貼近幼兒生活的元素,以有效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和表達欲望,增強幼兒的語言組織能力。例如,針對小班幼兒,教師可以選擇“我愛幼兒園”“幼兒園真快樂”等主題;針對中班和大班幼兒,教師可以選擇“我的假期生活”“我長大了”“最快樂的一天”等主題。
(三)利用舞臺劇,提高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
舞臺劇是一種互動性的表演形式,可以鍛煉幼兒多方面的能力,有助于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在開展語言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繪本故事改編成舞臺劇進行表演,以滿足幼兒的表現欲望,促使幼兒積極參與表演活動,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應選擇一些人物形象豐滿、故事情節曲折的繪本故事,以更好地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
比如,教師可選擇《胡椒南瓜湯》《一粒種子的旅行》《今天運氣怎么這么好》《華夫先生》《大熊的大船》等繪本,故事曲折,趣味性極強,語言精練,能給幼兒的表演提供自由發揮的空間。在幼兒表演時,教師可以鼓勵幼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根據劇情走向大膽創造臺詞,從而加強幼兒對文字的理解,提高幼兒的語言運用能力。
(四)創編童話故事,培養幼兒的語言思維
幼兒的想象力極其豐富,教師在進行語言教學時,可以讓幼兒自主創編童話故事,激發幼兒的興趣,培養幼兒的語言思維,從而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教師可以選擇一些趣味性強的童話故事,如《胡蘿卜先生的胡子》《路的盡頭》《魔法灰姑娘》《巨人的花園》等,先給幼兒講故事,然后向幼兒提供一些與故事相關的圖片和視頻,最后引導幼兒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創編故事,并用自己的語言講述出來。教師還可以給幼兒提供幾組圖畫,讓幼兒根據圖畫內容創編童話故事。
(五)結合傳統節日,構建優質的語言課堂
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在千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流傳下來的,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文化知識和民風民俗。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傳統節日,構建優質的語言課堂,拓寬幼兒的知識面,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語言素材,從而更好地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利用端午節、清明節、中秋節、春節等傳統節日,開展一系列語言活動,先向幼兒介紹節日的由來、習俗以及相關故事,然后組織幼兒進行討論。
(六)創設開放式的語言環境,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
在語言教學中,教師應采取多種措施,為幼兒創建良好的語言環境,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促使幼兒多聽、多看、多說,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定時為幼兒播放一些相關的視頻,組織幼兒集體觀看,還可以組織幼兒到社區、公園、科技館等場所參觀和學習。教師為幼兒創設豐富、生動的教學情境,創建開放式的語言環境,可以增加幼兒的詞匯量,激發幼兒的表達欲望,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七)帶領幼兒賞析文學作品,培養幼兒的語感
文學作品賞析在語言教學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師帶領幼兒賞析優秀的文學作品,不僅能豐富幼兒的情感體驗,還能培養幼兒的語感,有助于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點,選擇內容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的文學作品開展語言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與幼兒進行互動,并鼓勵幼兒將學到的語言知識運用到自己的日常表達中。
總之,教師應認識到語言教學對幼兒成長與發展的重要性,積極開展語言活動并創新教學方法,以提升語言教學的效果。此外,教師還應結合班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合理開發課程資源,采取多種措施培養幼兒的語言能力,為幼兒將來的學習與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西藏拉薩城關區第九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