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艷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生動具體的教學場景,以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豐富幼兒的學習體驗,從而幫助幼兒各方面能力發展的教學方法。
在幼兒園美術活動中,情境教學有助于減少幼兒的抵觸情緒,提升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的積極性,讓幼兒的感知能力、創造能力在潛移默化中得到發展。
本文基于對幼兒美術活動現狀的考察,圍繞“情境教學法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運用”這一主題,旨在尋找增強幼兒美術活動趣味性、有效性的可靠途徑,以提升幼兒的審美水平和創造能力,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發揮情境教學在幼兒美術活動中的價值。
幼兒天性愛玩,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師以游戲導入美術活動,有助于喚醒幼兒的天性,激發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熱情,為幼兒提供想象的空間。
比如,在《美味冰激凌》主題課程中,筆者將冰雪女皇、白雪公主、七個小矮人等人物融入幼兒美術活動,讓“冰雪女皇”負責制作冰激凌、“白雪公主”充當銷售員、“七個小矮人”扮演顧客。為了制作出五顏六色的冰激凌,筆者為幼兒提供了盡可能多的制作材料,如彩色的橡皮泥和卡紙等。幼兒扮演著自己喜歡的角色,參與美術活動的熱情被充分激發,并將自己對角色的理解融入活動中。扮演冰雪女皇的幼兒認為冰雪女皇的王冠顏色是藍色、白色的,所以她制作出來的冰激凌應該是藍色的、白色的。扮演白雪公主的幼兒認為白雪公主的頭發是黃色、衣服是藍色的,所以公主制作出來的冰激凌應該是黃色、藍色的。隨著游戲的開展,幼兒在美術活動中收獲了更多樂趣。部分幼兒從冰雪女王的主色調“藍色”聯想到了同色系的其他角色,如藍貓、哆啦A夢等。筆者根據幼兒的聯想進行了延伸教學。在生動有趣的游戲場景中,幼兒的藝術創作能力和思維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據筆者了解,在傳統的幼兒美術活動中,幼兒親自動手制作美術作品的機會不多,他們對美術活動的體驗感不夠。新課標下,教師要積極思考并踐行情境美術教學理念,豐富幼兒的活動體驗,提高幼兒的思考能力和動手能力。

比如,在“五谷雜糧粘貼畫兔子”創作活動中,筆者準備了豆子、小米、大米等谷物。在活動開始前,筆者鼓勵幼兒摸一摸、聞一聞這些谷物,以感受不同谷物在質感、形態、顏色上的區別。同時,筆者播放了一段介紹各類谷物的短視頻,讓幼兒初步了解谷物的形狀特征與成長過程。當幼兒用谷物制作小兔子時,筆者提示幼兒先在卡紙板上畫出小兔子的形狀,然后再商量使用何種材料制作兔子的輪廓。幼兒認為兔子頭小、身體大,適合選用小米做兔頭、大豆做兔身。不一會兒,作品完成了。可是幼兒發現兔子的頭部和身體看起來不太協調,頭部太小,身體太大。這時,筆者播放了一段關于兔子的視頻,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兔子的外貌特征,幫助幼兒尋找創作靈感。幼兒看完視頻后轉換創作思路,改為用大豆做兔頭、小米做兔身。作品完成了,兔子的頭部和身子的比例終于協調了。最后,筆者進行了延伸教學,向幼兒展示了不同顏色的兔子圖片,鼓勵幼兒進行二次創作。在二次創作中,幼兒充分發揮想象力,賦予作品不同的顏色,增添了作品的趣味性。教師通過鼓勵幼兒動手操作的方式,增強了美術活動的趣味性,提高了情境教學的效果,促使幼兒的動手能力和形象思維能力都得到了發展。
在幼兒美術教學中,教師要貼近幼兒的生活,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提高幼兒的審美水平。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引導幼兒接觸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豐富他們的感性經驗和審美情趣,激發他們表現美、創造美的情趣。”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能拉近幼兒與美術教育之間的距離,能觸發幼兒的生活經驗,喚醒幼兒的情感記憶,啟發幼兒的藝術思維,提高幼兒的審美興趣,使幼兒美術教育更加生動活潑、易于幼兒接受。

比如,在“媽媽”主題繪畫活動中,筆者引導幼兒閱讀繪本《猜猜我有多愛你》,讓幼兒在班上分享自己與媽媽的故事。在幼兒分享過程中,筆者對幼兒進行了適當的引導。當幼兒提及媽媽的頭發時,筆者提問:“媽媽頭發是直的還是卷的呢?”當幼兒提及媽媽的穿著習慣時,筆者提問:“媽媽最喜歡穿的一件衣服是什么顏色?摸起來是什么感覺?是冬天穿的還是夏天穿的呢?”通過筆者的提問,幼兒在心中建立了更加立體的媽媽形象。接著,筆者還運用多媒體向幼兒展示了一些溫暖的色彩,告訴幼兒“世界上最偉大的愛莫過于母愛,母愛的色彩是最溫暖的色彩”,引起了幼兒內心的共鳴。在隨后的美術創作活動中,幼兒紛紛以溫暖的顏色畫出他們心目中的母親形象。
又比如,在“動物森林狂歡”主題活動中,筆者要求幼兒回憶生活中常見的各種動物,并以簡筆畫的方式描繪了這些動物的形體特征。接著,筆者創設了一個故事場景:“在動物森林中,小動物準備舉辦一場狂歡派對。小狗和小貓負責主持這場派對,請你幫它們想一想要邀請哪些嘉賓?請你畫出這些嘉賓的照片,幫助小貓、小狗順利完成舉辦派對的工作吧!”教師要貼近幼兒的實際生活,根據幼兒的生活經驗,為幼兒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幼兒的繪畫興趣,引發幼兒的情感共鳴,提升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針對幼兒想象力豐富、好奇心強的特點,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趣味性強的美術活動,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在設計趣味情景時,要選擇合適的活動內容和形式,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為幼兒提供一些色彩豐富、形狀多樣的繪畫工具,鼓勵幼兒大膽表現自我,將自己的審美趣味體現在創作的美術作品當中。
比如,在“服裝貼花”活動中,筆者為幼兒提供了由卡紙制作的不同服飾模型。模型上無任何修飾,統一是白色的?;顒娱_始前,筆者播放了一段時裝周模特走秀的視頻,富有沖擊力的畫面加上新潮的音樂很快將幼兒代入到服裝周的情境之中。接著,筆者宣布了活動主題:“請各位小朋友發揮各自的創意,對服裝模型進行裝飾,使服裝看起來更加時尚。”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幼兒大膽表現自我,用盡可能多的材料和顏色對模型進行裝飾,有許多創意,課堂氣氛十分熱烈,本次美術活動取得了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要增加幼兒美術活動的趣味性,啟發幼兒的藝術思維,增強幼兒對美術活動的興趣。
綜上所述,情境教學作為一種美術教學形式,能幫助教師將抽象的美術概念具體化,激發幼兒的美術興趣,增加美術課堂的活力,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獲得豐富的體驗,提升幼兒的美術素養。
(作者單位:昆山開發區夏駕幼兒園晨曦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