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軍 張如意
摘要:進入新時代以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已經成為政策領域的高頻詞、實踐領域的主旋律。從發展性質上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以強化類型特色為根本前提;從發展階段上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在高速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發展形態;從發展方式上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
關鍵詞: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類型特色;高速發展;全要素生產率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2)04-0053-06
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因地制宜地為區域社會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資源和智力支撐,在中學后教育公平、精準扶貧脫貧、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中發揮著重要主體作用。但由于受傳統觀念、區位特征等因素的影響,職業教育還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進入新時代,人們將目光聚焦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期待通過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來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教育需求。理論是實踐的先導。在實踐中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需要首先從理論上闡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內涵。鑒于此,我們根據馬克思主義哲學和政治經濟學的基本理論,從發展性質、發展階段和發展方式三個方面探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基本內涵。
一、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以強化類型特色為根本前提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事物發展的過程是質變和量變的相互轉化過程。“量變就是事物量的規定性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事物數量的增減、場所的變更以及事物內部各個組成部分在空間排列組合上的變化。”“質變是事物性質的變化,是一種質態向另一種質態的轉變。質變主要表現為根本性的、顯著的突變,是對原來事物度的突破,是事物在發展過程中漸進性和連續性的終端。”在事物發展的每一個周期里,都包含著量變和質變兩種發展形態。其中,量變是質變的基礎,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在事物質變之后,將會進入新的發展周期,開始新的量變,從而為新的質變奠定基礎。質變和量變如此往復,構成了事物發展的基本過程。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也是在質變和量變的相互轉化中完成的。如果將建國70年看作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完整周期,我國職業教育在這個周期里完成了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接下來,我們將職業教育置于建國70年來的歷史周期中,分析其量變和質變的過程及其表現形態。
(一)職業教育的量變
1949年1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召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并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做出了規劃和部署。會議指出,當前的職業教育已經不能適應社會經濟的恢復,也無法滿足今后發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在中等教育中重點發展職業教育,以大量培養中級建設干部。第一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為建國后職業教育的發展確立了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直接影響著我國20世紀職業教育的發展。按照會議精神,開始整頓和調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職業教育,并在此基礎上興辦中等專業學校,同時,通過對失業人員進行就業培訓創辦了一批技工學校。除此之外,還根據農業發展的需要創辦了大量的農業中學。截止到1957年,全國共有中等專業學校728所,在校學生48.2萬人;技工學校144所,在校學生6.7萬人。1964年5月,中央工作會議提出,要實行兩種勞動制度、兩種教育制度。在會議精神的指導下,半工(農)半讀中學和城市職業中學也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所有這些舉措和成效都意味著我國職業教育開始進入穩步發展的狀態,并逐漸成為中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和職業中學幾乎全部停辦,職業教育遭到嚴重破壞,中等教育結構開始單一化。1971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召開,在國務院有關部委和省市代表的強烈要求下,國務院有關部委和地方紛紛著手恢復舉辦中等專業學校和技工學校,但職業教育仍然處于羸弱狀態。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時,各類中等職業學校的在校生僅占高中階段在校生總數的1.16%。中等教育中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之間的比例嚴重失衡。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整個教育事業必須同國民經濟發展的要求相適應,應該考慮各級各類學校發展的比例,特別是擴大農業中學、各種中等專業學校、技工學校的比例”。據統計,1978年有中等職業學校4 700多所,招生70.4萬人,占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6.1%。
改革開放以來,職業教育得到長足發展,在教育結構中的比例也得到大幅度提升。到2007年,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增加到810萬人,占高中階段招生總數的49.1%。截止到2020年7月,中等職業學校招生規模達到644.66萬人,占高中階段教育招生總數的42.38%,在校生1 663.37萬人,占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總數的39.96%;高等職業教育招生524.33萬人,占高等教育招生總數的54.20%,在校生1 459.55萬人,占高等教育在校生總數的44.43%。
通過數據的對比發現,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無論是在招生規模,還是在校生總數上,中等職業教育、高等職業教育的辦學規模已經占據了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馬克思主義理論者認為,“在自然界中,質的變化——在每一個別場合都是按照各自的嚴格確定的方式進行的——只有通過物質或運動(所謂能)的量的增加或減少才能發生”。對我國職業教育來說,隨著其入學規模的擴大、在讀學生數量的增加和教育層次的多樣化,必然會在量變的基礎上超出度的范疇,引起職業教育性質的變化,形成職業教育的質變。
(二)職業教育的質變
在我們看來,職業教育質變的主要表現是職業教育類型的確立。眾所周知,職業教育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隸屬于普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了《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開宗明義,“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亦言之,職業教育已經由普通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為與普通教育并列的教育類型。這不僅僅意味著職業教育在現代教育體系中地位得到提升,還表明職業教育的性質發生了變化,即由從屬于普通教育轉變為與普通教育并列。2021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將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作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也就是說,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題中之義,或者說在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中需要將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作為前提和基礎。無論是《方案》的規定,還是《意見》的部署,都意味著我國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已經確立并得到了強化。需要明確的是,職業教育類型定位的確立和強化作為我國職業教育質變的主要表現,不是人為強加的,而是以職業教育的量變為基礎的,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結果。
根據《意見》的部署,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中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需要做到縱向貫通和橫向融通。在縱向貫通上,“職業教育要形成獨立完備的層次結構,在現有中職、專科職業教育基礎上,還要有本科層次高等職業教育以及專業型研究生層次的人才培養,滿足以提升職業能力為導向,培養高層次高素質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的需要”。在橫向融通上,以大職業教育理念為指導,在小學階段開展職業認知教育,在初中階段開展職業嘗試教育,在高中階段開展職業準備教育,在大學階段開展職業安置教育,構建職普全程融通格局。
從總體上看,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職業教育的入學規模在不斷擴大、在讀學生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其量變的程度已經超出度的范疇,在根本性質上發生了改變,即由普通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展為與普通教育并列。在質變的基礎上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必須強化職業教育的類型定位、凸顯職業教育的類型特色。
二、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在高速發展基礎上形成的發展形態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之所以說事物的發展是連續性的,是因為整個物質世界是一個“過程的集合體”,是量變與質變循環往復的過程;之所以說事物的發展是階段性的,是因為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相對獨立的過程,即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就事物發展的全過程來說,這個相對獨立的過程只是其中的一個階段。也就是說,“發展的連續性使客觀的發展進程具有階段性,具有不同階段的區別。發展的階段性決不是發展變化的停止,而是使舊事物終結新事物誕生,使客觀的發展進程從這一階段向另一階段轉化,即使不同的發展階段之間又存在著連續性”。縱觀歷史,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過程也體現出了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接下來,我們將職業教育置于建國七十年來的歷史脈絡中,在認識職業教育發展連續性的同時分析其發展的階段性。
(一)職業教育高速發展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全國只有3所技工學校和一些工業性質的初級職業學校。在黨和政府關心支持下,通過整頓、改革、新建等一系列措施,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得到了發展。截至1952年年底,全國中等技術學校數量恢復發展到794所,在校學生數達到了16.8萬人,在校學生數是3年前的3.36倍。在第一個五年計劃末期,我國中等技術學校在校生已達到48.2萬人。但是,受“大躍進”左傾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的影響,職業教育經歷了大起大落的發展過程。經過幾輪的調整和恢復,到1978年,全國有中等職業學校4 700多所,招生數為70.4萬人,在校生130萬人。但那時高等職業教育還處于空白狀態。直到1980年,原國家教委批準建立了我國首批13所職業大學,才出現了承擔高等職業教育的大學。此時,全國中專學校已經增長到3 069所,職業中學增加到3 314所,在校生共計169.7萬人。經過十幾年發展,到1997年,全國已有中專學校4 143所,職業中學10 047所,在校生共計977.3萬人,高中階段教育在校生比重由1980年的14.9%上升至1997年的53.5%,中等教育發展逐步達到一個相對合理的結構。到2017年8月,全國共有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09萬所,招生593.34萬人,在校生1 599.01萬人。普通高等學校2 596所,其中高職(專科)院校1 359所,占比為52.35%。
從數據上的變化可以看出,建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職業教育一直處于高速發展中。如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王繼平所言,“我國職業教育在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中快速發展、不斷壯大,實現了歷史性的新跨越,進入‘黃金時期’,建成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職業教育體系,形成了中國特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基本框架”。
通過高速發展,我國職業院校的數量、在讀學生的數量、教師的數量等量化數據基本接近峰值,迫切需要在高速發展的基礎上實現發展方式的轉型,即由注重數量轉向注重質量。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共中央、國務院開始謀劃職業教育的轉型發展。
(二)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速度的增加,并不意味著質量的提升,有時甚至是相悖的。從統計數據來看,我國職業教育的規模已經接近峰值,繼續推進職業教育發展,就需要將發展的重心轉向質量。
梳理近年來發布的政策發現,《方案》第一次系統地部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不僅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納入到總體要求與目標中,而且對如何推進高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如何推動企業和社會力量舉辦高質量職業教育做出了具體的規劃。
在“十四五”規劃中,以專章的形式從“推進基本公共教育均等化”“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深化教育改革”五個方面對“十四五”期間直至2035年如何“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指明了方向。職業教育作為高質量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亦需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對于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十四五”規劃主張通過“增強職業技術教育適應性”,不斷提升職業教育在經濟社會中的靈活性。
《意見》的主題是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不僅對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總體要求,明確了2025年和2035年的階段性目標,還從強化職業教育類型特色、完善產教融合辦學體制、創新校企合作辦學機制、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打造中國特色職業教育品牌等維度規劃了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路徑。
通過梳理發現,中共中央、國務院近年來連續發布了以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文件。教育部分別與山東、廣東、江蘇和浙江等地圍繞職業教育高質量聯合發布了一系列的文件。除此之外,地方各級政府也開始根據自身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和區位優勢因地制宜地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2019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上海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19—2022年)》,從著力落實和鞏固職業教育的類型教育地位、優化職業院校和專業布局、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能級、打造職業教育師資發展高地等方面部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2021年11月,河北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聯合印發了《關于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技能型人才強省的實施意見》,從構建高質量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突出職業教育功能特點、提升職業教育辦學質量、深化職業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增強職業教育服務發展能力等方面部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諸如此類,這一系列文件的頒布標志著我國職業教育開始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從前文的分析來看,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也體現出了連續性和階段性的統一。具體來看,我國職業教育經歷了高速發展和高質量發展兩個前后相繼的發展階段。其中,建國七十年來的職業教育屬于高速發展階段,而當前和今后很長一段時間將處于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階段。綜合起來看,高質量發展是在高速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職業教育發展形態,二者在發展性質、發展效果上有著明顯的區別。具體看來,高速發展階段的職業教育注重外延擴張,強調擴容增量,以量的增加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職業教育注重內涵建設,強調提質培優,以質的提升作為重要的衡量指標。這就意味著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強調發展的有效性,既注重發展的效率,又注重發展的效果,期待以更小的投入獲得更大的產出。
三、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
按照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觀點,經濟增長主要通過外延擴大再生產和內涵擴大再生產兩種方式來實現。其中,外延擴大再生產就是通過增加生產要素的投入來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經濟的增長;而內涵擴大再生產主要通過技術進步和科學管理來提高生產要素的質量和使用效益以實現生產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水平的提高。當然,在經濟發展實踐中,外延擴大再生產和內涵擴大再生產并不是截然分開的,在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二者的比重會有所差別。在粗放式經濟發展中,外延擴大再生產的比重要高于內涵擴大再生產;在集約式經濟發展中,二者的比重恰恰相反。
(一)全要素生產率與經濟高質量發展
研究世界經濟發展史專家們發現,經濟增長是一個長期問題,決定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包括勞動力、資本在內的要素投入和技術進步等供給因素,但是經濟增長并不是穩定且連續的。眾所周知,隨著要素投入遞增,要素的邊際收益將遞減。面對這種情況,只能依靠生產率的增長來實現經濟的長期增長。在馬克思主義經濟學家看來,生產率是指生產過程中投入與產出的效率和比率,包括單要素生產率和全要素生產率兩種類型。“因為單要素生產率是在假定其他要素投入不變的前提下反映效率,因而很不可靠。而全要素生產率打破了這個限制,因此采用全要素生產率來反映要素投入綜合效率更為科學。”全要素生產率,最基本的含義是從要素投入到最終產出的生產效率,不僅包括科技進步,還包括規模經濟、組織創新、勞動力轉移、人力資本提高、專業化和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改善,體現了綜合的要素投入與產出之比,代表的是實際產出增長率與實際要素投入增長率之差,反映著一個經濟系統的綜合經濟效益。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作為政策話語,這是“高質量發展”一詞第一次出現在公眾視野中。從這段簡短的敘述來看,高速增長和高質量發展是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前后相繼的兩個階段。如何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基礎上推進高質量發展是政界、學界和實踐領域共同關注的話題。有研究者在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內涵進行分析后旗幟鮮明地指出,“全要素生產率是高質量發展的動力源泉”。有研究者在探討生產要素市場化配置、科技創新的基礎上指出,“新時代高質量發展階段,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推動力”。
通過對全要素生產率的分析發現,提升全要素生產率實質上就是通過內涵擴大再生產的方式來刺激經濟增長。具體來看,推動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既需要提高生產要素配置的效率,釋放經濟整體發展的空間,還要以技術進步與創新創造賦能生產要素,提高生產要素的組合效能,更需要健全要素市場化運行機制,為生產要素與科技創新的協同奠定基礎。
(二)全要素生產率與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對于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在實踐探索和理論探討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經濟和職業教育并不是同種類型的社會活動,但二者都涉及到“投入”和“產出”,都在追求“投入”與“產出”的比率。通過前文對建國七十年來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當前職業教育的規模基本接近峰值,在人財物等要素的“投入”上也基本接近頂點。在這種情況下,推進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可以借鑒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即提升職業教育的“全要素生產率”。當然,提升職業教育的全要素生產率,還要充分考量職業教育全要素生產率的實際情況。研究者們發現,我國職業教育特別是中等職業教育的全要素生產率處于較低水平。其中,潘海生等人借助Malmquist指數方法對1998年至2012年期間中等職業教育的全要素生產率進行分析后發現,“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全要素生產率整體均值為1.001,處于較低水平”。宋建軍等人綜合運用超效率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數對2006年至2015年我國31省市中等職業教育的全要素生產率進行分析發現,“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全要素生產率為 0.992,未達到效率前沿面”。從這些研究結論看,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階段提高職業教育全要素生產率已是迫在眉睫。
馬克思主義教育學認為,職業教育作為促進人類社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系統,主要由學生、教師、教育內容、教育手段等基本要素構成。這些基本要素都可以促進職業教育的發展,但要通過提升職業教育的全要素生產率來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就需要運用科學技術為各個要素賦能,并在此基礎上設計科學的制度體系來協調各個要素之間的關系,進而構建全要素協同驅動的發展格局。在借鑒經濟高質量發展研究成果的基礎上,結合中等教育全要素生產率的實際情況,我們從如下幾方面設計了提升職業教育全要素生產率的策略:在學生招錄和選拔上,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完善“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考試招生辦法,形成生源選拔新機制,為專科和本科層次的職業院校輸送優質生源;在人才培養上,積極推進“三教”改革,以企業為主體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構建企校雙主體協同育人機制,以人工智能、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和航空航天、海洋裝備和汽車制造等高端制造業為基礎探索長學制培養高端技術技能人才模式。
四、結語
從發展性質上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以強化類型特色為根本前提,通過高質量發展既要建立健全中國特色職業教育體系,又要同普通教育一道建立健全中國特色教育體系;從發展階段上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在高速發展的基礎上形成的發展形態,需要將高速發展與高質量發展結合起來,在穩定發展速度的同時提升發展質量;從發展方式上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既要提升職業教育構成要素的生產效率,還要提升發揮生產要素的協同效益和組合效應。
參考文獻:
[1-2]劉培.唯物辯證法理論[M].長春: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3.
[3]潘岳生.中國特色高職教育定位和走向[M]. 北京:研究出版社,2009.
[4-5][11]黃堯.回顧與展望:中國職業教育30年[N].中國教育報,2008-12-12(08).
[6]2020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1-08-27].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108/ t20210827_555004.html.
[7]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王興,陳長英.新時期特色高水平職業院校建設的若干關鍵問題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13):5-11.
[9]崔延強,肖世洪.新時代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研究[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6.
[10]齊愛平.職業教育基本問題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6.
[12]孫誠.中國職業教育發展報告2012[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
[13]2016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EB/OL].[2022-01-10]. 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2108/t20210827_555004.html.
[14]王繼平.新時代 新目標 新作為[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7(34):5-7.
[15]楊萬平.能源消費與污染排放約束下的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8.
[16]蔡昉.以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18-11-09(07).
[17]舒少澤.論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推動高質量發展[J].社會科學前沿,2020(9):1331-1337.
[18]潘海生,冉桃桃.1998—2012年我國中等職業教育全要素生產率變動分析——基于Malmquist指數方法[J].職業技術教育,2015(7):55-60.
[19]宋建軍,周潔.基于超效率DEA-Malmquist模型的中等職業教育全要素生產率演變研究[J].當代職業教育,2018(1):32-38.
(責任編輯:張宇平)
Research on the Basic Connotation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N Xue-jun1, ZHANG Ru-yi2
(1.Tianj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Tianjin 300222, China;
2.Tianjin Light Industry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 Tianjin 300350, China)
Abstract: Since entering the new era,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become a high-frequency word in the field of policy and the theme of practice. In terms of the development natur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o strengthen the type characteristics as the basic premise; in terms of development stag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development form formed on the basis of rapid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velopment mode, the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the improvement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Key words: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type characteristics; high-speed development;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作者簡介:韓雪軍(1981—),男,蒙古族,博士,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教師研究院教授,天津市高等學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職業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人員,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理論與政策、教師教育;張如意(1988—),女,碩士,天津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科研處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就業與創業教育。
基金項目:2020年度全國職教創新團隊建設體系化課題研究項目“新能源與環保技術專業領域團隊共同體協同合作機制研究”(項目編號:TX2020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