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宇 劉鈺杰
檔案化保護的概念在檔案學界早已有之,它主要用于研究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言的檔案化保護是指檔案部門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把方言以文字、聲音、圖像、影像等形式記錄下來并形成方言檔案,進而通過對這些方言檔案的整理、保管和開發利用來實現對方言的保護。但方言檔案化不僅要把方言變成一段音頻、一段文字保存在檔案館中,更要充分地對其進行開發利用。同時,將方言這一語言文化的載體、溝通交流的工具、富有特色的地方文化作為地方名片不斷發展壯大,可以有效促進方言文化的傳承和地方記憶的構建。其他事物的檔案化開發利用也是如此,對其進行保護不能只是將其檔案化后封存在檔案館或博物館中。檔案的開發利用也必須結合當下的大數據時代背景、信息化技術來發展,以便對其進行充分開發利用。
對于方言檔案化保護的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選擇離開鄉村去城市務工,這使得鄉村人口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而且由于很多人選擇在城市安家,逐漸失去了說方言的機會以及能力,其后代甚至失去了學習方言的途徑;同時,普通話的大力推廣和深入在某種程度上對方言的保護和傳承造成了影響。一方面,大多數方言被保存得很好;另一方面,一些瀕危的方言由于自身沒有發展成相對獨立的語言系統,缺乏相應的表現形式,因而沒有受到保護,也就沒有得以傳承。對此,檔案部門早已做出決定,即方言檔案化、對方言進行保護、開發利用,現今,采取相應行動對該決定進行有效實施,已刻不容緩。
方言檔案化開發利用新思路
方言檔案化助力突破語言扶貧大關
對于一些不了解當地方言的大學生村官、企業和學校來說,方言是工作的一大障礙。現已提出的方言保護新思路是運用方言進行檔案化設計,或制作App,或制作類似于翻譯筆的產品來讓基層干部更好、更快地了解當地農民的需求,從而更好地開展工作。
當前為方言檔案化發展提供的新思路,主要是與鄉村工作相結合的,以便人們可以更多地使用方言,引起人們對方言的重視。將各個地區的方言收錄在手機中形成方言檔案庫,可以讓基層干部的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可以讓他們及時知道和了解人們的需求,從而更好地開展工作。
與此同時,在方言檔案化發展的同時,上述所說的方言收錄也可以幫助鄉村的農民更好地發展。之前,有許多學者研究過語言扶貧的問題。語言扶貧是指用語言助力脫貧,通過推廣普通話等手段提高貧困地區人口的語言使用能力,進而提高勞動者素質,增加其就業機會,幫助其擺脫貧困的過程。
語言產業繁榮推動方言檔案化發展
語言產業主要是指采取市場化的經營方式生產語言類產品或語言服務,滿足國家和個人對各種語言類產品或者語言服務的多層次需求的生產和服務活動。語言產業涵蓋種類較多,范圍較廣,賀宏志、陳鵬等學者認為語文能力測評業、語言翻譯業、語言出版業、語言藝術業、語言會展業、語言文字信息處理業等都屬于語言產業。由此可見,借助語言產業對方言檔案化進行開發利用是一項非常有必要的工作。
1.方言檔案化促進語言轉換,便利溝通交流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化和世界經濟全球化不斷加速發展,人們難免會接觸到其他語言。因此相關人員研發了各種語言翻譯軟件來幫助人們進行更好的交流。方言也是如此,一些知名度不是很高的方言,人們并不了解,但是自脫貧攻堅戰開始之后,扶貧人員要想了解貧困區人們的困難和需求,要想做好扶貧工作,就需要了解方言,懂得方言,因此,能讓方言和普通話互相轉化的語言軟件的研發是很有必要性的。除此之外,有些方言發音人或保護者非常注重對方言的保護,也希望有這樣的語言軟件誕生。
基于以上情形,可以像那些翻譯軟件一樣設計一個小程序,將檔案化后的方言以音像的形式收錄在小程序中,以便人們可以在翻譯中增加對方言的使用和了解,提高方言的使用頻率。如此,將方言檔案化與語言產業相結合,從而在方言檔案化后對其進行開發利用,從而實現對方言的保護,同時促進方言檔案化的發展。
2.方言檔案化推動語言出版以及方言有聲書的發展
書籍出版是一種能夠表達作者思想和文字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手段。近年來,隨著時代的發展,數字化、信息化迅速發展。相對于電子信息來說,人們對紙質媒介的使用正在逐漸減少,除了那些更喜歡通過紙質書籍來獲取知識的人,人們更傾向于通過電子書來了解事物,因為這樣更加地便利。有些地方將收錄的方言作為紙質版的方言書籍進行推廣,這是用文字的形式對檔案化之后的方言進行保護和利用,但是其涉及的受眾并不多。
因此,可以為方言檔案化后的文字產物尋找“方言發音人”來將其轉化為電子有聲書投放在喜馬拉雅等人們熟知的有聲書平臺上,并配以相關的圖片或視頻,以擴大方言有聲書的推廣范圍,增加其使用人群和知名度。
3.方言檔案化借語言會展業推廣
語言會展業的發展,離不開語言產業的健康發展。2012年12月1日,首屆中國語言產業論壇在京舉行,引發了語言產業、語言經濟、語言服務等主題領域理論與實踐的新探討、新開拓。
基于此,新思路是將檔案化后的方言的音像、文字等成果,在網絡上開放會展設計專門的網站來收集各省市縣的方言。讓人們無需去館內觀看語言會展,直接在家中點擊地圖就可以聽到地地道道的方言,這在更加便利的同時也大力推動了對方言的保護和使用。其次可以搭建與其相關的融媒體平臺,通過平臺將收錄的方言進行宣傳。
方言檔案化聯結人工智能共發展
人工智能即利用人工方法在機器上模擬生命體智能的所有活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工智能是引領這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戰略性技術,具有溢出帶動性很強的‘頭雁’效應。”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發揮人工智能的“頭雁”效應,讓其成為我國贏得全球科技競爭主動權的重要戰略抓手。智能時代能夠為檔案的創新性開發和檔案價值的傳播提供新思路。近年來,人工智能技術和檔案管理有所融合,但目前進行檔案開發的人工智能還比較少。現提出方言檔案化與人工智能聯結的檔案開發利用新思路。
1.結合行為智能技術形成檔案館的“方言管家”
如今,每一臺智能手機都有一個私人虛擬助理,如Siri、小藝、悠悠等;高德地圖的語音導航系統利用明星語音進行路線導航播報;酒店管理也會用機器人吸引游客入住。讓機器人這一人工智能產物成為有趣且稱職的“管家”,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因此,可以在檔案館中設置“方言管家”以建設優質智慧檔案館。
以上提及的語音導航或機器人都基于人工智能的行為感知技術,其中智能問答技術、TTS(Text To Speech)技術最為常見。TTS技術即語音合成技術,是指通過機械、電子的方法產生人造語音,其語音通常使用波形合成,先對音素、音調、韻律等進行采樣,再用算法實現文語轉換。檔案館可以結合當地方言的檔案化,把TTS技術、智能問答技術與“方言發音人”錄制的真人語音檔案結合起來,制作檔案館的“方言管家”,同時為其設置普通話與方言兩個版本的語言服務系統,令其承擔檔案館大部分服務工作,如引路、推薦特色展館、打掃衛生、提供飲品等。
2.結合認知智能技術構建方言檔案體系,形成特色展館
方言檔案化需要現代技術的支持,需要利用基于統計的語言分析方法,通過語料庫,訓練語言模型,反復進行機器學習,以獲得方言語言處理和轉換的規律;利用知識圖譜,形成方言語義關系的數據結構;整合各地方言的區別與聯系,構成方言檔案數字化體系。
對于方言檔案體系的開發宣傳還需與檔案館密切協作。通過各檔案館間的交流合作,對各地方言進行合理的數字化模型建構,使方言檔案數字化體系能夠作為特色檔案展品展出,或結合“方言管家”,讓“方言管家”齊聚一堂,形成圖、文、聲三者結合的特色展館,從而展示出語言文化的魅力,讓方言檔案化體系更加豐富完整,從點到線再到面,從一種方言到另一種方言。
方言檔案化開發利用新思路的可行性分析
方言檔案化助力突破脫貧攻堅大關
用現代技術將方言收錄在數據庫中形成檔案,可以讓扶貧工作者利用這一技術將方言實時轉化為普通話,便于扶貧工作者開展扶貧工作,更好地深入人民群眾,了解他們的訴求,從而更好地促進鄉村產業的發展。與此同時,這兩者相輔相成,扶貧工作者利用方言檔案化之后的翻譯軟件對方言進行轉化也是在增加對方言的使用,在增加其使用次數的過程中促進扶貧工作的開展。
語言產業繁榮推動方言檔案化發展
隨著技術和時代的發展,人們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不斷加快。近年來,語言產業蓬勃發展,它本身以及它的衍生行業皆是如此。用現有技術對方言進行收錄并建立方言庫,其實就是在利用方言檔案化的概念。通過對這一概念的運用,檔案部門可以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形成方言檔案,進而實現對方言的保護。語言產業的發展有很多方式和途徑,檔案化之后的方言可以和語言產業及其他方面實現更深層次的融合,從而利用語言產業發展的路徑并結合方言檔案化,增加人們對方言的使用,進而起到保護方言的作用。而且這種方言保護的途徑也更容易為人們所接受,更加符合時代發展的趨勢和潮流。
方言檔案化聯結人工智能共發展
增加檔案館流量。“方言管家”的出現,對于當地檔案館的發展是無可限量的,能夠吸引更多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前來參觀。方言是一個地域的代名詞。于本地居民而言,提供人機交互的方言服務,是一種人性化服務,能使人更有親近感,且更加生活化,可以改變人們以往對檔案館冷漠、嚴肅的刻板印象。
提升社會檔案意識,提升大眾對檔案的需求,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方言管家”是對檔案館的創新。人工智能與通俗文化的碰撞也將成為社會熱點話題,只有增加了檔案館資料的瀏覽量,人們對檔案的關注才會大大增加。關于民眾對方言檔案化的實例了解,調查顯示有79.87%的民眾對其不了解或一般了解,這是值得深思的。如果“方言管家”能夠激發大眾對檔案的了解需求,人們便會知道“方言管家”的到來并非空穴來風,而是檔案工作人員早已對方言進行檔案化且積極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并對其加以利用以傳承方言的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大眾明了檔案的重要性,從而提升社會檔案意識,提升民眾的檔案需求。
人工智能語音合成技術需要大量的語言訓練和機器學習,也需要大量的語言數據。有公司為了開拓人工智能下沉市場曾推出方言TTS技術。而為了使AI表達更自然,則開發了大量數據產品,大量方言詞典、文本的音素標注和韻律標注,讓人工智能通過大量訓練、反復練習,語言表達更加流暢自然、個性化。將方言檔案與人工智能結合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檔案本身具有的完整性優勢不言而喻,這將大大節省AI商家制作數據產品之前的數據收集時間。這樣既能實現對方言檔案的利用,又能使人工智能更加情感化、人性化。
雖然對于方言的保護利用了檔案化這一新模式,但方言檔案化只是眾多事物檔案化保護和發展的縮影,現如今更值得關注的是檔案的社會價值,畢竟從長遠來看,對檔案的開發利用是檔案工作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和方向。因此,在推動事物檔案化發展的同時,更要積極探索檔案開發利用新路徑,讓社會增加對檔案使用的需求,從而更好地了解檔案事業,促進檔案事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盧芷晴.我國方言檔案式保護與傳承問題探究[J].蘭臺內外,2020(15):8-9.
[2]俞賀楠.扶貧先過“方言關”[J].中國社會保障, 2019(02):30.
[3]邵海艷.語言扶貧與語言產業發展[J].昭通學院學報,2020,42(05):84-86+95.
[4]王巍,戈兆一.語言會展業及其發展策略初探[J].語言文字應用,2016(03):124-131.
【基金項目】西藏民族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方言傳承視角下日喀則方言的檔案化研究”(編號:202110695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