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木槿
隨著國家生育政策的調整,二孩三孩家庭越來越多。對父母來說,平衡多子女之間的關系,創(chuàng)建和諧、友愛的家庭環(huán)境,是家庭教育中的一大課題。很多時候,大寶和小寶之爭,其實是內心怕失去關注,失去父母的愛。父母要盡最大努力做到公平,讓大小寶彼此珍惜,彼此相愛。

“媽,嘟嘟是不是又進我房間了?看我抽屜被翻成什么樣了!”女兒欣欣放學一回來,就氣呼呼地沖到廚房門口,大聲質問我。
我走過去一看,只見欣欣的書桌上一片狼藉,小貼畫、訂書機、鋼筆、圓規(guī)、文具袋等散在桌面上,地板上也到處是東西。欣欣一向愛整潔,總是把房間收拾得干凈利落。估計是嘟嘟進去玩,把房間搞亂了。
我告訴欣欣,嘟嘟一回來先玩積木,大概是后來趁我在廚房里不注意時溜進去的。
“真煩人,煩人精,討厭鬼!”欣欣不滿地咆哮道。
前段時間,因為嘟嘟溜進她的房間,把一玻璃瓶的彩色五角星撒得滿地都是,欣欣當時就生氣了,并揚言以后她不在家時,就鎖上自己房門,只是后來因找不到鑰匙才作罷。為此,她特地在門上貼了一張“閑人勿進”的紙條。
還有一次,嘟嘟把欣欣養(yǎng)了兩年的巴西龜戳出血,第二天早上,那只小烏龜就死了。這讓欣欣在傷心之余,更加深了對嘟嘟的憤怒。嘟嘟知道自己闖了禍,欣欣一回來就湊上去叫“姐姐”,欣欣對他愛理不理。在欣欣眼里,弟弟就是煩人精。
其實,欣欣一開始就有些排斥嘟嘟。因為嘟嘟的到來,我們對欣欣的關注明顯減少了。我跟她解釋,嘟嘟的到來,的確分散了我們很多時間和精力,但絲毫不會減少我們對她的愛。安慰之余,我們也盡可能讓她不會因為嘟嘟的到來而感到被冷落,平時給嘟嘟買衣服和奶粉、鞋子等衣物時,我特地讓欣欣參與其中,并征求她的意見;讓她幫嘟嘟扣扣子,系鞋帶,體驗做姐姐的成就感。
到了九月,欣欣迎來了她的生日,我對嘟嘟說:“姐姐的生日快到了,你給姐姐送個生日禮物吧。”嘟嘟欣然答應。欣欣生日那天,一大早,嘟嘟就把一張楓葉貼畫和一張小熊貼畫送給了欣欣:“祝姐姐生日快樂。”那一刻,欣欣終于向他露出了久違的笑臉。
自那后,我常常告訴欣欣和嘟嘟:你們是親人,在這個世界上,除爸爸媽媽之外沒有人比你倆更親了,現(xiàn)在你們都還小,等你們長大了,就知道親情是多么可貴。
一次,我哥從北京出差回來帶了北京烤鴨、果脯等特產,回家后,我故意拿給欣欣和嘟嘟看,說是我哥哥捎給我的,我特意將“你們舅舅”說成“我哥哥”。
“有哥哥真好。”欣欣當即說。
與此同時,每次我給我哥家送東西,我也會告訴欣欣和嘟嘟,讓他們看到我們兄妹間這種細水長流、持續(xù)不斷的親情聯(lián)結。慢慢地,欣欣放下了對嘟嘟的成見,姐弟間的關系日漸親密起來。
去年秋天,欣欣升入初中。我對嘟嘟說:“姐姐平時學習很努力,現(xiàn)在是一名初中生了,以后你要向姐姐學習喲。”嘟嘟一臉羨慕地點點頭,繼而向欣欣豎起大拇指:“姐姐真棒。”看看嘟嘟滿臉崇拜的樣子,欣欣很開心。
欣欣升入初中后住校,周末才回來。嘟嘟總是盼著周末,常常念叨著“我想姐姐了”之類的話。欣欣回來時,我就把這些說給欣欣聽,她高興地說:“我也想嘟嘟啊。”欣欣住校的第二個星期,還沒到周末,嘟嘟就說想姐姐了,還拿來紙和筆,讓我替他寫信給姐姐。于是,由他口授、我代筆的一封信就這樣完成了:
姐姐,我想你了,你怎么還不回來?你一定要早點回來。
到了周末,欣欣一回來就興奮地將一條手環(huán)送給了嘟嘟,那是她在勞動課上編的。嘟嘟則把準備好的信交給欣欣,欣欣看了信,拉住嘟嘟的小手,開心地笑了。那一刻,似乎有一絲溫情在姐弟之間靜靜地流淌。
國慶節(jié)期間,欣欣參加學校組織的活動從外地回來,一到家就興奮地對嘟嘟說:“看姐姐給你帶了什么禮物!”說著,從背包里拿出一個精致的小盒子,里面是一個川劇變臉玩具。嘟嘟很開心。
欣欣問:“想姐姐嗎?”
“想。”嘟嘟說。
“姐姐也想你。”欣欣說著,就在嘟嘟的小臉上親了一下。嘟嘟也在姐姐額頭上親了一下,姐弟倆親昵地擁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