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欣 王法利 孫 潔 韓迎春 劉洋
1.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骨科,北京 100031;2.北京市豐盛中醫骨傷??漆t院推拿科,北京 100031;3.北京市西城區金融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劑科,北京 100031;4.北京月壇白云中醫骨科診所中醫骨傷,北京 100031;5.北京市豐盛中醫骨傷??漆t院脊柱關節科,北京 100031
作為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頸椎病主要是由患者的頸枕部隨著年齡增長以及頸椎長期使用超負荷,修復能力降低,發生慢性或急性軟組織損傷,進而導致其椎基底動脈無法有效供血所引發[1]。 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壓力及工作壓力的逐漸增大,頸椎病的發病率也隨之不斷上升, 患者多表現為頸椎疼痛、間斷性眩暈等。 該疾病嚴重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2-3],并致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大下降。 同時,頸椎病對患者產生的各種癥狀, 會致使患者產生一定的負面情緒,如抑郁、焦慮等,患者由于自身并不了解病情的發展,將會造成一定的心理負擔。為更加深入研究中醫療法的治療效果,本研究選取北京市豐盛中醫骨傷專科醫院和金融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70 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中醫骨傷手法聯合中藥內服治療頸椎病的臨床效果。
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北京市豐盛中醫骨傷??漆t院和金融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70 例頸椎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各35 例。 對照組中,男25 例,女10 例;年齡29~62 歲,平均(49.78±5.34)歲;病程1~3年,平均(1.85±0.16)年。觀察組中,男22 例,女13 例;年齡30~63 歲,平均(49.26±5.35)歲;病程1~2年,平均(1.42±0.07)年。 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參與研究者知情同意。 納入標準:①研究對象經診斷均為頸椎病患者[4];②研究對象在展開此研究之前未應用相關的治療藥物。排除標準:①對治療藥物過敏者;②具有其他嚴重軀體器質性病變者;③拒絕手法治療或對手法治療有抵觸情緒者。
對照組患者應用中藥內服醫治措施。藥物主要組成為天麻、鉤藤、黃芩、牛膝、茯苓、赤芍、葛根、當歸、川芎、梔子、半夏、竹茹、枳實、陳皮、炙甘草,并依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加減,伴有耳鳴者加僵蠶;伴有頭痛者加黃芪、白芷;肌肉痙攣明顯者加虎杖、雞血藤;疼痛明顯者加桂枝、三七;痰濕癥狀明顯者加大半夏、竹茹。 具體藥物的用量需依據患者的實際病情決定,以上藥物為中藥顆粒劑沖服,每日1 劑,可分為早晚2次內服,需進行持續15 d 的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中醫骨傷手法。 中醫骨傷手法主要為對患者的頸部、肩背部等部位, 應用推拿手法使其肌肉放松, 依次先由肩-下頸椎-中頸椎-上頸椎-枕底,行推拿按摩手法。在枕底部循經持續5 min 點揉風池穴,以刺激枕骨大孔內穿行的椎基底動脈,以緩解血管痙攣,促進血流加速;指導患者選擇俯臥,確保其肩背部充分暴露,推按患者的脊柱兩側,注意由上至下,保持均勻的力量,需反復實行7~8 次,肩頸部配合捏拿揉按點按缺盆、中府、肩井等穴為主,以使骨正筋順、氣血通暢,并施以空拳叩擊震蕩以達到整理放松的目的[5];最后在顏面部加以推摩撫揉和順肌通經,采取仰臥位由印堂-百會(開天門)-纘竹-前額-眉弓(抹雙柳)-太陽-睛明-眼球-聽宮-耳廓-素廖-迎香-顴廖-頰車-地倉-承漿-下頜以緩解緊張精神狀態,調和臟腑;并依據患者的體重,進行頸椎牽引,其治療時間應維持在1 min,隨后可根據患者的實際病情,實施相應的被動頸部旋轉、前后伸展等,以諸骨和筋,通達血脈而術畢。整個手法可使患者放松,氣血易流通,筋骨易柔順,尤其適用于治療以眩暈頭痛和失眠焦慮為主要癥狀的椎動脈型頸椎病。本手法特點有三: 一是臥位便于患者筋肉關節放松,減輕血流阻力和重力;二是將傳統肩頸部手法延伸到頭面部,不僅改善頸部血流,還可以調整顱內血流,緩解眩暈和失眠;三是頭面部健腦醒神手法不僅能改善頭面和顱內血流狀態,而且通過十二對腦神經的有效刺激,可緩解焦慮、失眠和眩暈等癥狀。以上所述手法應隔日1 次。 同期施行中藥內服治療,其治療措施與對照組一致,需進行持續15 d 的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生活質量評分和焦慮抑郁情緒評分。①治療總有效率。依據《中醫病癥診斷與療效標準》[7]將患者治療后的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顯效:臨床癥狀明顯緩解,且患者的工作能力及勞動力明顯改善;有效:臨床癥狀有一定的緩解,且患者的工作能力及勞動力與一定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并未得到緩解,且患者的工作能力及勞動力無改善??傆行?(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②生活質量評分。依據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eneral assessment of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74,GQOL-74)[8]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定,主要包括生理功能、精神活力、軀體運動、情感職能等方面,總分100分,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高。③抑郁、焦慮評分。依據漢密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9]對患者抑郁情緒進行評分,依據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10]對患者焦慮情緒進行評分。HAMD 評分標準:無抑郁癥狀(<8 分)、可能有抑郁(8~20 分)、肯定有抑郁癥狀(>20~35 分)、嚴重抑郁癥狀(>35 分);HAMA 評分標準:無焦慮癥狀(<7分)、可能有焦慮(7~13 分)、肯定有焦慮(>13~20 分)、有明顯焦慮(>20~28 分)、嚴重焦慮(>28 分)。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的比較[n(%)]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的比較(分,±s)
組別 治療前 治療后 t 值 P 值對照組(n=35)觀察組(n=35)t 值P 值68.95±5.31 68.76±5.29 0.150 0.881 77.64±4.17 85.49±4.23 7.819<0.001 7.615 14.613<0.001<0.001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抑郁、焦慮評分的比較(分,±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抑郁、焦慮評分的比較(分,±s)
?
頸椎病患者伴有疼痛、 肌肉痙攣、 視物昏花、頭暈、惡心等癥狀,嚴重影響其生理功能,進而影響生活質量,在此情況下須對患者實施及時、有效的治療措施,改善自身病情[11]。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學認為頸椎病為正氣不足、外衛不固所致,患者因遭受風寒濕邪,引發經絡痹阻,導致其氣血無法順暢運行、筋脈失養、肌肉痙攣,從而致使其發生頸、肩、背疼痛等情況[12]。 在中醫治療的措施中中醫骨傷手法能夠有效地放松患者的頸背部肌肉,進一步改善雙側椎動脈和基底動脈的血流, 明顯改善其椎動脈痙攣,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漿黏稠度,以達到改善椎動脈血流動力學的效果。 同期加以中藥內服治療措施,其藥方內的多種藥物均能夠有效達到止痛消炎、 活血補血、疏經通絡的作用[13-14],兩種措施聯合使用,效果比單一使用中藥內服更佳, 能夠進一步提升整體治療效果。本研究結果還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焦慮、抑郁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患者的抑郁、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原因可能是中醫治療方法相對溫和,通過正骨療法可使患者感到舒適,中藥物治療也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機體內環境,改善其生理狀態,聯合應用后患者頸椎痛感明顯減輕,日常活動也逐漸正常,對其心理情緒和生活質量產生正向影響。疼痛得到了相應的緩解,患者的抑郁、焦慮等情緒也會隨之得到一定的緩解,且經過治療之后,患者更加了解病情的狀況以及治療的過程,治療依從性有所提升,其心理狀況也隨之逐漸轉變為積極的狀態,這與戴麗娟等[15-17]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針對頸椎病患者的臨床治療,采用中醫骨傷手法聯合中藥內服醫治措施, 其效果較佳,更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心理情緒,適合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