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心紅 譚修竹 廖 力 王志敏 唐 璽 駱 沁 姚可茹
1.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護理學院,湖南衡陽 421001;2.南華大學衡陽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人力資源部,湖南衡陽 421099
2020年7月, 李克強總理在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上指示:“應著力增強研究生實踐能力[1]。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2]指出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應以職業需求為導向,推動其與職業資格銜接。因此,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實踐能力,加強與職業資格銜接成為重要議題。 2017年,我國招收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3],非全日制研究生是指在從事其他職業或者社會實踐的同時,采取多種方式和靈活時間安排進行非脫產學習的研究生[4],因此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大多具有臨床護理經驗。而專科護士培訓大多要求學員在某專科領域具有一定的工作年限[5],因而二者重合度較高。 此外,護理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培養高級護理人才,而專科護士培訓培養專家型的臨床護士,兩者培養目標基本一致。 基于此,構建二者并軌培養模式對促進護理事業發展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國家不斷頒布政策文件強調專業學位教育需與職業需求緊密銜接[2,6-7]。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專科護理人才的重要途徑[8]。目前我國非全日制護理碩士為專業學位,研究方向專科特色明顯[8]。院校在培養上采取理論學習+臨床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模式[9],理論學習除注重培養科研能力外還強調臨床能力[10-12]。 臨床實踐階段學生需進行專科護理實踐,該培養模式有利于科研及臨床實踐能力提升,滿足護理行業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全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6]中提出,應建立專科護士管理制度。 1995年,我國香港地區開始培養專科護士[13]。 2002年起,我國每年舉辦重癥監護室專科護士培訓班。現階段專科護士培訓主要是中華護理學會、省級衛生行政部門和省級護理學會主導,培訓基地為有資質的教學醫院。 培訓大多為理論與實踐課程,課程結束后考核合格者將由主辦方授予專科護士證,但目前暫未有機構對專科護士資格進行統一認證。 這一模式趨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模式,即中央與各省認定規范化培訓基地,由各基地負責培養專科護士。 但與之形成規范流程不同,專科護士培訓在我國尚處于探索階段,專科護士同質化培養仍是首要難題。 首先,各省專科護士培訓師資未經統一培訓, 培訓教材是由培訓基地自行認定或編制,一定程度上其權威性及規范性比較有限,基于此,各基地培養質量是否一致未可知;其次,各培訓基地在專科護士培訓目標、形式、內容上未達成共識,雖然各基地大多采用理論學習+臨床實踐培訓模式, 但培訓時長卻不完全相同;另外,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審批注冊、建設標準及質量管理等缺乏全國統一規范[14];最后,由于未形成專科護士證書互認體系,存在省級專科護士證在其他省份醫院不被認可的情況[15]。 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專科護士隊伍可持續健康發展。
李雪珠等[16]指出,護理專業學位碩士課程設置已體現應用及實踐性,但與專科護士培養緊密性有待提升。 目前,我國并軌培養模式大致分為以下兩種。
此種模式是在醫院及學院的支持下,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在臨床實踐期間或取得碩士畢業證書后,自行參加專科護士培訓。 該模式靈活、方便,因而大多數人選擇該方式。但該模式存在研究生理論課程內容、臨床實踐與專科培訓理論及實踐內容部分重合等資源浪費的情況。
由于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培養方向基本涵蓋專科護士培訓方向,且二者都要進行專科護理實踐,因此已有少數院校試行二者并軌培養。 以中南大學護理學院為例[17],該院由護理管理者、導師及研究生研討后形成初步并軌培養方案,提交學院管理委員會審核,經省衛生健康委醫政處護理管理領導審核通過后,最后由學校向省專科護理質量控制中心提出申請,形成完整并軌培養方案。培養流程如下:由學院收集學生培訓意愿,統一向省專科護理質量控制中心申請專科護士培訓名額;專科護士培訓由各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嚴格按要求進行,主要分為理論學習、實踐操作及考核,學員考核通過后,授予專科護士資格證。這一模式與臨床醫學專業型碩士進行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類似, 兩者均是在學生結束學校理論授課后,由學院統一安排前往各臨床培訓基地進行臨床實踐,學生均需掌握相應專科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操作。這一模式對學校與培訓基地要求較高,一方面,學校與培訓基地需密切交流合作, 確保并軌培養方案有效實施;另一方面,承接并軌培養的醫院需通過學校臨床教學資格及專科護士培訓基地審查。而一些地方護理院校的教學醫院僅有少數專科方向有專科護士培訓資質甚至無專科護士培訓資質,這也限制了該模式的推廣應用。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發展方案(2020—2025)》[18]提出產教融合是培養專業學位研究生的特征。 李克強總理在全國研究生教育會議上指出:“要促進產教融合,著力增強研究生實踐與創新能力[1]。 ”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是兼具實踐性和職業導向的高層次教育形式[19],實踐能力是教育核心目標、衡量個體發展水平和教育質量的關鍵指標[20]。 同時,社會對醫學專業學位研究生的需求也在增長[21]。 因此,注重培養醫學專業型研究生是滿足社會對高層次實踐人才需求的重要措施。目前多數院校將具有護理工作經歷者優先作為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招生條件,考生大多有臨床經驗[8]。 同時,蘇芳[22]指出在職護理人員傾向就讀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并更為渴望提升自身專科護理能力。 因此,實行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與專科護士并軌培養有助于提升專科實踐能力,是培養高層次創新型、 復合應用型人才的重要舉措,是護理學科及國家發展大勢所趨。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十三五”規劃》[2]指出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主要是培養高層次、應用專科型護理人才,要加大行業企業及協會參與力度。 這為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及專科護士并軌培養提供了有力支撐。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主要培養臨床實踐、科研、教學及管理能力。專科護士承擔臨床工作者、教育者、科研者、管理者、咨詢者等角色[23],二者培養目標較為一致。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專業方向基本涵蓋專科護士培養方向,二者都要經過理論與實踐學習,且內容部分重合,并軌培養可避免教育重疊及教育資源等重復投入[24]。 因此,由于二者在培養目標、內容、方式上具有相似性,并軌培養在減少資源浪費的同時可滿足社會發展需要高層次實踐人才的需求。
護理研究生與專科護士并軌培養,是護理學歷教育與職業資格教育發展的趨勢[25]。 但研究生教育與專科護士培訓分屬不同系統,目前亟待多部門牽頭成立專門管理機構并給予相應政策支持,構建符合我國國情的并軌培養制度,出臺并軌培養方案。此外,專科護士培養也需要衛生行政部門出臺相應政策,對專科護士培訓基地進行審批注冊、資質認證與授權做出規定,建立專科護士認證機制, 從而有效保障并軌培養質量,滿足國家對高層次、應用專科型護理人員的需求。
受培訓批次、名額等限制,全國性的專科護士培訓難以滿足護理人員需求。而各省專科護士培訓標準、大綱有差異,各省之間專科護士證難以實現互認[26]。因此, 建議各省醫療行政部門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統一專科護士培訓制度,規范培訓流程,促進專科護士同質化培養。如參考住院醫師規劃化培訓對專科護士培訓師資力量定期培訓考核、各省統一專科護士培訓內容及形式、將專科護士信息錄入系統以實現專科護士跨省互認, 實現專科護士高質量同質化培養、全國范圍內認可。
建立并軌培養體系,除國家政策引領外,還需要地方政府與院校、醫院間合作[27-28]。地方政府要建立聯動機制,促進多部門間合作交流,為院校與醫療機構合作提供保障。院校與醫療機構則應對并軌培養進行交流, 擬定詳實并軌培養方案及細則后提交審批,并在后續實施中不斷完善。 此外,地方政府相關部門需定期督查并軌培養環節,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進一步推動政府、院校、醫療機構合作,是促進并軌培養政策落實落地、完善并軌培養體系的重要保障。
各地護理院校應根據自身優勢采取不同方式進行并軌培養[29]。 如院校有教學醫院且具備專科護士培訓資格,則可參考中南大學的經驗,在政府的牽頭下,由學院為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向醫院申請專科護士培訓名額,使其在臨床實踐期間取得專科護士證。 如教學醫院無專科護士培訓資格,則由學院與臨床實踐單位商議,鼓勵符合條件且有意愿考取專科護士證的學生在臨床實踐期間參加專科護士培訓班[29-30]。
我國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具備發展成為專科護士的潛力。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與專科護士在培養目標、途徑上有共通之處,且二者并軌培養可減少時間、人力等資源浪費。因此,實行并軌培養模式,有助于非全日制護理專業學位碩士科研與臨床能力的雙重提高,為護理事業提供復合型人才,助力護理事業更好地發展[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