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利斌,鄭冬冬
(1.桂林航天工業學院 航空服務與旅游管理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4;2.瑪拉工藝大學,馬來西亞 莎阿南 40450)
紅色旅游市場持續繁榮,發展環境和質量持續改善,已成為國家旅游研究和實踐的熱點,是愛國主義教育、脫貧攻堅、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的重要實現途徑。就國內紅色旅游文獻綜述性研究成果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基礎研究。國內學者長期關注和重視紅色旅游基礎研究,從概念歸納、定義比較、性質特征、實踐價值、資源稟賦、開發影響因素等方面逐步發展演變,突出紅色旅游、紅色文化資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強調經濟發展、政治教育、社會和諧、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的綜合作用。第二,宏觀實踐研究。就紅色旅游實踐和宏觀性研究而言,學者從產品設計、開發模式、區域協調合作、社區治理、共生評測、扶貧效果、區域產業耦合等方面綜合評述。第三,微觀因素研究。從微觀性研究成果出發,學者重點歸納旅游質量、游客滿意度、旅游者認知、國民幸福感、旅游需求影響因素等研究進展。
近年來,一些學者對國內紅色旅游的發展歷程、研究現狀開展文獻綜述性研究,但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一是研究內容缺乏全面的前瞻性,目前已有綜述性研究成果主要闡述紅色旅游的性質特點、發展階段和開發模式,圍繞當前紅色旅游的經典理論、熱點目的地和既有成功發展經驗進行觀點綜述、理論總結,僅有的兩篇紅色旅游知識圖譜分析內容不夠全面,研究熱點分析較為分散,研究關鍵詞缺少聚類化、凝聚子群分析;二是研究方法的定性與定量比例失衡,大多學者傾向于文本歸納式的定性研究,鮮有能夠客觀反映紅色旅游發展現狀、總體特征和動態演變的定量系統呈現。本文借助知識圖譜和文獻計量方法,綜合運用統計分析、研究熱點分析、聚類分析和研究趨勢分析,歸納和總結2001年以來國內紅色旅游研究的發展狀況,并根據研究演進趨勢,為創新紅色旅游研究方向和方法,打造思想活躍、目標一致、資源共享的學術共同體,提出科學、可持續的研究啟示。
本文使用Citespace5.6信息可視化軟件,基于研究熱點、研究前沿和發展趨勢等數據結果,用于國內紅色旅游研究領域的前沿分析、領域分析和科學評價。
本文以學術界公認的中國知網(CNKI)中的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為數據源。2001年,中國紅色旅游發展取得重要突破,且中國知網首篇紅色旅游核心文章發表于當年,因而檢索時間選擇從2001年到2020年。考慮到對研究文獻的內容要求,本文的檢索主題為“紅色旅游”。經剔除期刊目錄、書評、會議通知等非期刊性文章,共收集、整理符合本文研究要求的原始數據831條。
本文通過Citespace5.6軟件,對已整理的772條數據進行關鍵詞詞頻分析和中心性分析,一是從關鍵詞頻數中梳理和概括紅色旅游的研究要點和關注方向;二是以關鍵詞的中介中心性數值為參考,分析紅色旅游研究中的跨界領域和跨學科研究方向(如表1和圖1所示)。

表1 國內紅色旅游研究關鍵詞頻次和中介中心性(2001-2020年)
本文提取頻次大于10的有效關鍵詞共15個,其中“紅色旅游”“旅游資源”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頻次超過100個,表明諸多學者對紅色旅游的性質和特點具有較為清晰的認知,鑒于其核心競爭力和吸引力的特殊性,要求重點探究紅色旅游資源的多元開發、重點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如早期學者提出的“紅古綠”開發模式和前國家旅游局所打造的全國30條紅色旅游精品路線等。近年來,全國各地掀起紅色旅游和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的熱潮,尤其是國家發布建設線路性國家文化公園-長征國家文化公園,“國家認同”“文化創意”“遺跡保護”和“長征精神”等相關研究成果成為時下的關注焦點。同時,革命老區發展、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等國家發展戰略與紅色旅游、生態旅游緊密聯系,旨在推動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實現全國各族人民共享發展成果的目標。
根據羅家德在《社會網絡分析講義》中的中介中心性評測標準,其數值大于0.1則顯示該對象在社會網絡中處于結構洞的位置。較高的中介中心性可促進關鍵詞的重新組合和學科間的跨界融合,進而突出表現關鍵詞在紅色旅游研究領域的視角創新、內容創新和方法創新。根據表1,“旅游資源”“思想政治教育”“對策”“紅色文化”“井岡山”“開發模式”“國家認同”等關鍵詞占據紅色旅游領域的核心地位,相關研究逐漸演變為紅色旅游研究的經典理論,而“文化創意”“遺跡保護”“長征精神”“鄉村振興”和“旅游扶貧”等關鍵詞則表明藝術設計、考古學、文化學、歷史學和時事政治成為紅色旅游研究的新視閾、新領地(如表1所示)。
本文基于對數似然率算法(LLR),通過Citespace5.6軟件的自動聚類功能,將相關關鍵詞劃分為內容不重疊的子群,進一步探究紅色旅游研究領域熱點話題(如表2所示)。

圖1 國內紅色旅游研究領域共詞分析知識圖譜(2001-2020年)

表2 國內紅色旅游研究領域聚類分析結果(2001-2020年)
本文將紅色旅游關鍵詞共劃分為六個凝聚子群,即紅色旅游、旅游資源/景點、協同發展、開發模式、思想政治教育、旅游品牌和產業經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研究成果集中于六個平行層面,每一層面均有研究子方向或者子課題。“旅游資源”知識群說明要重視發揮資源集中優勢,打造精品旅游線路,開發紅色旅游景點景區;“思想政治教育”知識群側重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紅色文化和紅軍長征精神,利用VR/AR和5G數字技術轉型跨越,創新愛國主義教育的新方式;“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精準扶貧”和“文化創意”是紅色旅游充分發揮經濟輻射作用的重中之重,諸多學者從區域聯動、產業融合的視角出發,專注紅色旅游城市的核心競爭力提升研究。
本文針對全國紅色旅游內涵式發展和強化紅色旅游脫貧攻堅的背景,梳理和概括國內紅色旅游研究的關注熱點和發展趨勢。數據源于中國知網CNKI數據庫收錄2001-2020年發表于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的“紅色旅游”文獻,共831篇,借助中國知網數據導出功能、知識圖譜和文獻計量分析等方法對原數據進行初步處理、統計分析和可視化分析,再依據共詞分析、聚類分析和突發性關鍵詞的相關結論以及全國紅色旅游發展路徑的總體部署,展望未來紅色旅游研究的方向和難題。
1.紅色研究熱點由實踐探索向深化內涵轉變,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旅游資源”“開發模式”和“旅游產品”是紅色旅游研究早期階段的高頻關鍵詞,其主要說明全國各地對紅色旅游發展路徑和資源利用的困惑。根據紅色遺跡、革命文化的特殊性,相關學者從旅游經濟學、旅游資源學的視角切入,著力研究如何有效開發紅色旅游資源,強化紅色旅游產品和附屬品的吸引力,探索解決旅游目的地的紅色發展之路。
2.紅色旅游研究趨勢突出時代需求和綜合作用,要求全面發展。在研究前沿分析的六個凝聚子群和相關子課題中,內容涵蓋政治工程、經濟工程、社會工程、文化工程和生態工程,研究成果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的總體格局和時代需求,嚴格把握區域紅色旅游協調發展、經濟和資源協調共生,注重紅色旅游產業所引發的綜合作用。
1.把握紅色旅游研究中心點。加深紅色旅游的基礎研究,助力知識創造。紅色旅游作為旅游產業發展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具有顯著的經濟帶動功能,也具有明顯的文化宣傳及政治導向功能,對于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調整、精神文化塑造及政治輿論導向具有重要作用。
2.把握紅色旅游研究縱向層面。加強紅色旅游的深度研究,推動實踐發展。根據已有的紅色旅游研究現狀表明,紅色旅游研究在研究過程中主要停留在紅色旅游的功能、要素等層面,缺乏對紅色旅游深層次、立體化地研究,對紅色旅游推動產業發展的動力機制、方法舉施等方面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深入。紅色旅游研究的重要目的就是對行業實踐起指導性作用,紅色旅游在產業發展中強大的功能和作用已經被研究者證實,如何發揮紅色旅游研究的作用,推動紅色旅游研究向實踐走深走實成為新的課題。在研究范圍及深度上,可以結合“互聯網+”的產業生態,實時監控紅色遺跡狀態,利用虛擬現實技術展示愛國主義教育,創新紅色旅游體驗新業態;融入高鐵經濟,落實紅色旅游鐵路線和國際發展常態化;根據不同階段的發展需要,推動紅色旅游與文旅融合、城鄉統籌、脫貧富民、鄉村振興、藍天保衛戰等國家發展規劃相協調。
3.把握紅色旅游研究橫向層面。加大紅色旅游的寬度研究,緊盯時代要求。紅色旅游研究對象不僅僅是旅游本身單一要素,不是簡單的產業概念和經濟范疇,紅色旅游的功能屬性具有多樣性及多元化,在紅色旅游發展的歷程中,紅色旅游顯現出來強大的文化教育、愛國主義、政治導向等功能。在紅色旅游研究過程中,可以延伸紅色旅游研究的范疇,擴展紅色旅游研究的邊界,增強紅色旅游的時代話語體系研究,融合時代發展,承接國家戰略,充分研究紅色旅游在國家治理能力及體系中的政治作用,把握紅色旅游在民族文化傳承的脈搏,彰顯紅色旅游在人民精神文化塑造中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