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 于學文
摘要:化肥農藥在現代農業生產中極為重要,而在施用的過程中化肥農藥包裝物的處置方式較為隨意。化肥農藥包裝物上殘留的化肥農藥對生態環境、人和動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威脅。筆者通過對化肥農藥包裝物的回收處理現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對其回收利用現狀提出意見和建議。
關鍵詞:化肥;農藥;包裝物;回收利用;綜述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強調把生態環境保護放在突出地位。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提到要推進農業綠色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繼續開展污染防治行動,把加快構建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列入國家“十四五”規劃。因此,推進化肥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理工作迫在眉睫。我國是農業大國,也是糧食生產大國,但與此同時,我國農作物病蟲害常年多發、重發、頻發,每年所需化肥量和農藥量遠超其他國家。農藥雖然對防治農作物病蟲害作用顯著,但它所帶來的危害不可小覷。化肥農藥包裝物回收利用工作是農民自身、社會乃至整個國家重點關注的環境污染問題,有效解決該問題不僅可以改善生態環境,建設美麗鄉村,同時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
1.1 化肥包裝物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全年農用化肥使用量為5000多萬噸,按照每袋50公斤計算,每年農用氮磷鉀化肥所用的包裝袋就高達10億多個。據2020年《中國農村統計年鑒》統計,在2019年,農用化肥的使用量(折純)為5403.6萬噸,比2018年使用量下降249.8萬噸,我國化肥使用量占全球1/3,居世界第一。2020年1月16日農業農村部辦公廳發布《關于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的意見》指出,在肥料使用過程中,部分肥料包裝存在使用后被隨意棄置、掩埋或焚燒的情況,對農業和農村生態環境產生不利影響。意見明確了肥料包裝廢棄物回收工作原則、目標和任務。目前化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還處于試點階段,整體回收利用占比很低。
1.2 農藥包裝物
農藥包裝廢棄物,是指農藥使用后被廢棄的與農藥有直接接觸或含有農藥殘留物的包裝物。據《中國農村統計年鑒》統計, 2019年我國農藥施用量為139.2萬噸,比2018年下降11.2萬噸,數據顯示,全國每年產生的農藥包裝廢棄物為35億~40億只,回收率卻不足15%。2020年10月1日正式實施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管理辦法》加速了全國各地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的落地節奏,但由于回收工作難度較大,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工作仍然困難重重。雖然,我國農業農村部早已對化肥農藥包裝物的回收再利用做出通知,但是在農戶對化肥農藥的使用率為100%的情況下,有70%左右的人將農藥包裝瓶(袋)隨便扔在田間地頭或河里,有20%左右的人將其直接燒掉或帶回家中自行處理,只有少部分的人會將化肥農藥包裝物送到回收處集中處理。因此,為了農民身體健康和食品安全、減少農業面源污染以及保護生態環境,必須開展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工作。
2.1 農民參與度低
在大部分農村地區,農民環保意識不強,他們對于化肥農藥包裝物的處理方式大致分為以下兩種,一是隨手丟棄;二是帶回家中留作家用。化肥農藥包裝物回收價格每只為0.2~0.5元,大部分農民不愿意為了這么低的價格長年累月積攢化肥農藥包裝物,而是留做他用。由于農民普遍環保意識不強,所以隨手丟棄更是一種常見行為,他們對于這種亂丟亂棄的行為所產生的危害性缺乏專業的認識,這是導致他們的參與度不高的主要原因。而且,這樣的做法不僅會破壞土壤的生態系統、污染水源和農產品,更加會危害農民的身體健康。
2.2 回收利用成本較高
化肥農藥包裝物的回收利用是一項時間跨度很長的工作,它需要政府在方方面面投入大量資金來維持正常運轉,例如回收補貼、運輸成本、人工成本、固定成本等,回收成本較高。對于農藥廢棄包裝物而言,盡管部分包裝物可以通過清洗等方式重新利用,但清洗廢水的成本遠高于使用新瓶的成本,同時收集農藥廢棄包裝物后重新制作成農藥瓶、農藥袋的成本同樣較高。除此之外,農藥廢棄包裝物還屬于國家危險廢棄物,而危險廢物的收集、貯存、運輸、處置等費用是一般廢棄物的3倍以上,其成本會大大增加。高成本導致相關企業參與化肥農藥包裝物回收利用的意愿較低。
2.3 缺少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
現階段我國并沒有形成較為完善的“回收—貯存—轉運—資源化循環再利用—無害化處置”的回收及監管體系。農民對自己所在地區的廢棄包裝物處理辦法和指導意見尚不明晰,他們這種亂丟亂棄的行為并沒有得到有效制止和管理,導致他們的行為沒有受到約束。而此項工作過程較長、環節較多,各環節都需要相關人員嚴格把控,政府的職能分工、人員隊伍的建設以及設備配套設施的完善程度都對該體系的建立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3.1 設立獎懲制度,提高農民參與度
農民參與度不高的原因無非在于他們沒有得到足夠的利益吸引他們參與其中,那么設立獎懲制度就是十分必要的。制定相關農業農村扶持政策和相關榮譽評選機制,例如積分制、分紅制、評比制度等,對回收工作做得好的主體,給予一定的獎勵;對未做好回收工作、經督促仍不改正的,將依照規定對其實行懲罰措施,引以為戒。
3.2 加大財政投入,保障資金充足
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協調好政府與企業的關系,做好公共財政扶持。各地要積極爭取各級財政資金支持,增加年度預算。通過政府優先采購、政策扶持等方式保障充足的資金以及完備的資金鏈,確保各個環節順利運行,保證廢棄包裝物收得起來,運得出去,處理得好。
3.3 設立完備的監督管理體系
各環節配備相關監督人員,定期開展巡查工作,加強監管力度,了解存在的問題并及時解決,各部門相互配合,各司其職,互相監督,逐步建立健全監督管理機制,建設綠色環保的回收處理體系。對于違規人員及時采取措施,以便回收處理工作的有序推行。
3.4 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環保意識
大力宣傳化肥農藥廢棄包裝物對環境及人體的危害,大力開展生態環保知識、化肥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處置政策的宣傳和教育,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加強宣傳力度,讓農民認識到其嚴重程度,養成回收利用化肥農藥廢棄包裝物的良好習慣。同時,讓化肥農藥經銷商認識到回收化肥農藥廢棄包裝物應承擔的主體責任和社會責任,切實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形成全社會共同支持、共同參與的良好風氣。
3.5 完善法律法規體系
目前僅有上海、北京兩地對于化肥農藥廢棄包裝物的回收主體、回收方式以及相關法律條款有較為完善的具體內容,其他省份對于化肥農藥廢棄包裝物相關工作的開展沒有立法強制推進,導致化肥農藥廢棄包裝物回收工作無法可依。而一套完整的法律法規體系對于化肥農藥廢棄包裝物的回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法律法規體系也更加有利于該項工作的順利開展和進行。因此,國家要制定符合我國國情和行之有效的法律法規,建立健全完備的法律制度以便于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明確農藥生產、銷售、使用、監督者權利義務及其法律責任,使化肥農藥生產者、經營者和使用者有章可循,切實把化肥農藥廢棄物的處理納入法制化軌道。在這樣的措施下,我們同樣可以實現發達國家“發展經濟靠市場,環境保護靠政府”的治理方式。
3.6 完善資源化循環利用體系
目前,各地區對化肥農藥廢棄包裝物的處理方式主要有高溫焚燒處理和無公害化處理。但在處理過程中會產生廢氣,對空氣造成污染。為減少產生的廢氣對環境造成的污染,相關部門應建立和完善資源化循環再利用體系,將毒性較弱的化肥農藥廢棄包裝物處理后進行循環再利用。其一可以減少廢氣污染,其二可減少資源浪費。因此,各地區要確定資源化利用單位,做好化肥農藥廢棄包裝物的資源化利用工作,可通過建立相關監管平臺對資源化回收利用工作進行監管,以達到“碳中和”的目的,創建綠色家園。
*通訊作者:于學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