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楊鑫 劉謀儒 褚馨茹 王鈺 陳國慶
摘要:從客觀的角度出發,我國社會經濟發展水平需繼續優化,需要繼續擴大我國農村經濟管理范圍,加強管理力度,加強監管與人才培養。現代農村經濟管理的現狀較以前有巨大突破,但存在部分問題。本文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與研究,提出可行性對策。
關鍵詞:鄉村振興;現代農村經濟;經濟管理
針對農村經濟管理以及經營模式,我國出臺多個中央文件,實施大規模實質性管理改善措施,其中2011年用于農業經濟發展的投資金額高達10408.6億元。近年來隨著城市與農村之間的經濟收入差距逐漸拉開,越來越多的農村人口到城市發展、自主創業甚至安家落戶,據2018年人口數據調查顯示,由農村進入城市務工的農民高達2.9億人,農村經濟的發展態勢已不容樂觀。
1.1 缺乏系統完備的經濟管理體制
完備的經濟管理體系有利于幫助鄉村管理系統化、高效化,有助于幫助管理人員明確自身權利與職責劃分,以此保障基層群眾的基本權利。對于現階段我國農村居民而言,正是由于缺乏這種體制,才導致自身權益得不到保障。同時由于服務于基層群眾的服務項目過少,很難從中獲取自身利益,不能對資源合理分配,這直接導致農民自身對農業經濟建設缺乏積極性,不利于農村經濟發展。另外,相關領導在制定有關農村經濟管理條例時不能完全考慮到農村經濟的現狀,不能充分認識當地發展特點,制定出的方案與現階段農村經濟的發展無法實現理想匹配,對農村經濟來說這些條款難以落到實處,就難以發揮出最大功效,對農村經濟管理不利。另一方面來說,在落實農村經濟管理時,雖然說是因地制宜,管理人員為當地居民,但有利也就有弊,在貫徹管理方針,落實管理條例時,可能會出現不能完全做到公平公正,不能完全理解各種政策。
1.2 缺乏專業經濟管理人才
在農村經濟管理方案不斷更新迭代的過程中,也暴露出處事效率亟須提高、經濟管理知識亟須優化等問題。為此,應該積極完善相應的控制管理體系。近年來,在金融與管理領域,社會過多的強調綜合性人才,忽略了專業人才,在經濟和管理行業,為獲取更高的工作效率,實現高收入,對各領域專業人才需求提升。管理人員都集中在農村的當地居民,可能會出現管理人員與現代社會的經濟管理方法接觸較少,不能使用最新且有用的管理方法實施管理,導致在農村一些利民政策不能貫徹落實。
1.3 經濟管理資金分配不科學
農村經濟發展實踐,需要各金融產業配合,例如,投資、股票、債券,在實行農村經濟管理時出現了經濟管理資金分配不科學的情況,這對后續農村經濟的融資、信貸等發展都具有較大風險。目前在管理工作中沒有做到專職專人,對資金流向不能合理規劃,部分管理人員在批示資金使用時不能做到合規合法,缺少監督機制,沒有嚴格按照流程辦事,導致資金的分配方向出現模糊化。
2.1 建立并完善經濟管理機制
首先針對現狀中易忽略的分工現象,建立崗位職責章程分工明確,做到公平化、透明化。以宣傳手法改變固有思維,調動農民主觀能動性,從而加快農村經濟結構快速轉型。法律永遠是農民利益最強有力的保障,因此應繼續完善相關法律規章。完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各地區人文風俗、地形地貌等特征因地制宜,實行地區特色性法律保護。另外,建立獨有監督機制,層層嚴格把關,避免管理層出現一方獨大的現象,為使農民參與度提高,在實行管理機制時農民可作為外部監督員,更深入更多維度了解經濟管理工作狀況,在對該管理機制進行監督的同時,也應該對其系統一體化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監督,以期達到互相監督的良性發展。財務管理能有效控制目前經濟狀況及預測未來經濟發展,許多資產都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存在負債問題,且目前農村經濟發展具有一定局限性、風險性,所以農村經濟需要進行財務管理,顯得尤為重要。首先分工應該明確,會計與出納和管理人員應各盡其職,定期接受相關部門的審核監督,為對于資金花費應標明出處來源,專款專用。
2.2 注重專業經濟管理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對于經濟管理人才的培養,需要對農業和經濟的專業知識及時迭代與普及,同時經濟管理人才也需要進行素質培訓和團隊精神培訓,關于國家政策與法規的教育,也是培訓的重要一環。人才們可以積極參與當地特色法規制定,以便使日后的管理工作更科學高效。人才培養應該具有針對性,合理分配培訓任務,使人才對自己崗位職責更加明確。采取定時定點考核制度,以項目具體考核為主,書面考核為輔,考驗行動能力與知識儲備完善度。用此方式調動人才的積極性,深度發覺人才的潛在能力,為形成良性競爭提供平臺。在政策上,應該宣傳高校大學生下鄉,為積極響應號召的人才提供完備的福利,為缺乏人才的農村增添朝氣活力。人才在提升自己的同時,可以形成“1+X”戰略,帶動當地農民一同進行經濟管理。
2.3 引入高新技術提升經濟管理效率實現信息化
經濟管理制度也應結合高新技術,提高管理效率。例如在做統計規劃時運用高新技術對數據進行處理整合,使目標資源更加可視化,也可用高新技術的機器算法等相類似算法提煉關鍵詞,建立分詞器,判斷近幾年的管理機制對經濟水平的發展影響。在宣傳方面,農技推廣也可采用信息化,擴大推廣人群,從基層到高層,信息化服務都可以涉及。在培訓經濟管理人才時,也可結合高新技術,提供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服務。現代化農業發展離不開高新技術支持,高新技術不僅可以使農產品產量增倍,也能提供如農業保險等類似的信息化服務,大大提高了經濟管理效率。
基金項目:四川省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農村社區治理研究中心項目(SQZL2021C01)。
作者簡介:王楊鑫(2002-),女,在讀。研究方向:財務會計與農村經濟。
*通訊作者:陳國慶(1993-),男,碩士。研究方向:企業經濟與應用數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