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保成 梁偉麗
在鄉村振興新征程上,如何加強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讓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先后榮獲“全國文明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河北省委“先進基層黨組織”等榮譽稱號的河北省藁城區崗上鎮崗上村,在鄉村振興中既注重塑形,又強化鑄魂。村黨支部堅持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狠抓農民思想道德教育和法治建設,不斷健全鄉村治理體系,抓實村民自治實踐,有效發揮村規民約、家教家風作用,從而使村里呈現出文明健康、向善向上的良好家風、淳樸民風。
培根鑄魂有抓手
鄉風文明是鄉村振興的靈魂。為走好鄉村善治之路,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畫好鄉村振興同心圓。村黨支部書記鄭豐潤帶領村“兩委”班子成員,從黨建引領、培根鑄魂入手,全力推動村里精神文明建設。用活“一榜一錄一喇叭”,即一個好人榜、一本《功德錄》、一個大喇叭(公眾號),就是這個載體,激活了鄉村善治一池春水,夯實了鄉村振興根基。近年來,村里好人好事層出不窮,先后涌現出了8名見義勇為先進個人、15名拾金不昧標兵、12名孝老敬親標兵和助人為樂標兵等。每臨大事或急難險重任務時,村里的共產黨員們總是風雨無阻向前沖。在近日的防控值守中,64歲的共產黨員李國岐主動請纓,參與共產黨員先鋒崗。像李國岐一樣,村里28名黨員晝夜在村口值班參與防控。為最大限度地帶動更多群眾主動融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村里涌現出來的好人好事等不僅可登上“好人榜”進行展示,而且還記入《功德錄》,在村公眾號發布的同時,及時用大喇叭進行不間斷的廣播,讓更多的百姓效仿,出現了春和景明惠風暢的喜人局面。
耕讀傳家勵后人
優秀鄉村文化能夠提振農村的精氣神,增強農民的凝聚力,孕育社會好風尚。團結友愛、欣欣向榮的鄉村面貌,離不開黨員的模范踐行。崗上村的精神文明堅持把為農民而建,為農村振興作為出發點,把提高服務質量、服從實效、求好求快作為著眼點,把因地制宜、尊重百姓客觀實際作為立足點,扎實有序的推進了崗上村全面發展。從而形成文明村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出向上向善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新氣象。村黨支部因勢而動、順勢而為,在村里開展“遵紀守法戶、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涌現出了許多看得見、摸得著,就在身邊的學習楷模。崗上村婦女主任、共產黨員郭瑞芳家四世同堂,每逢春節全家四代30多人準時環繞在年已90高壽的張喜姐老人身邊。大年初一,異常熱鬧,兄弟、姐妹、妯娌及孫子們歡天喜地、會不約而同的相聚在老人身邊,給老人拜壽,送上新春的美好祝福!笑意寫在臉上的張喜姐老人心里樂開了花,激動地說“年年兒女、孫子在身邊,光景好了真是幸福!”。如今,郭瑞芳家孝老敬親的事跡,感動著十里八鄉的鄉親們。崗上村多年來持續開展評選活動,村里還通過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的建設,用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事引導身邊人,傳承了中華民族守望相助、敬老孝親、和衷共濟的傳統美德。提升了村民的道德素養,構建了崇德向善的鄉村氛圍。
道德教化細無聲
崗上村堅持把農耕文明優秀遺產和現代文明要素結合起來,最大程度地為鄉村振興增添軟實力。村里先后建起了村史館(功德錄展廳)、綜合文化服務站、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著力塑造具有崗上村特色的文化符號和精神坐標。崗上村“兩委”班子成員處處身體力行,每到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總是在第一時間開展為孤寡老人送溫暖活動,端午節送粽子、中秋節送月餅、重陽節為70周歲以上老人送一份愛心禮品。尤其是在春節,他們專門為老人包餃子。今年春節,年逾85歲高齡的史振海老人端著熱氣騰騰的水餃,深情地說“咱算趕上好時候了,真心的感謝共產黨,感謝村黨支部的關心照顧。”為闡述鄉土文化中團結、友愛、扶危濟困等優良品德,發揮其道德教化、凝聚人心的功能。為老百姓創造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眾幸福感,是崗上村黨支部一班人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通過多種方式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注重形式與內容相結合,崗上村積極打造創建各種娛樂隊伍,開展唱紅歌、乒乓球友誼賽等群眾性文體活動。鼓勵和支持更多農民朋友參與村里的文化建設,讓百姓真正成為群眾性文化活動參與者和受益者。
浩渺行無極,揚帆但信風。“在新的一年里,我們信心十足,將踔厲奮發、篤行不怠,帶領鄉親們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鄉村振興工作,以實際行動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村黨支部書記鄭豐潤表示。 PR
(作者單位:余保成,石家莊市委政法委)
(責任編輯: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