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岷

當前宏觀經濟形勢分析
在當前經濟全球化和國際政治、經濟、治理格局進入動蕩變革的關頭,隨著全球經濟金融出現震蕩,中國作為深度融入全球化的第二大經濟體,宏觀經濟運行必然面臨新困難、新挑戰。
2021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和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從今年一季度宏觀經濟運行的情況來看,這個態勢還在延續,同時疫情和經濟增長方面還出現了一些需要我們關注的新情況、新變化。統籌疫情和經濟社會的發展、促進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的區間,相應的政策已經明確,各項措施目前都在按照提前發力、精準施策的要求全力推進,更多政策組合也在研究和儲備之中。
中國將繼續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原則,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切實保護產權,堅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如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經濟社會發展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因此更加需要我們加強統籌協調、堅持系統觀念。
當前要著力減少和避免出臺具有明顯收縮效應的政策措施,遵循經濟規律,堅持依法行政,寓管理、監管于服務之中。更多采用在線整改和在線恢復的做法,更大力度地保護市場主體,保就業、保民生。
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聚焦四方面發力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國內一些地方零星蔓延,給我們國家經濟的運行,尤其是給最近大家比較關注的貨運物流帶來較大的壓力。為此,金融管理部門已經出臺了針對性的舉措,金融機構也正在精準幫扶,為貨運物流企業和從業人員疏困解難,幫助他們提高抗擊疫情的財務能力。
期待金融機構能夠更多地加大對關鍵物流、倉儲、電商企業的金融服務,支持他們在特殊時期為暢通物流和供應鏈更好地發揮帶動效應和集群效應,同時要為貨車司機、快遞小哥和出租車司機等重點群體開發和提供更多差異化的金融服務和產品,幫助他們降低償債壓力,加大因不可抗力導致的貨物損失保險理賠力度,解決他們的燃眉之急。
歷史證明,每一次經濟轉型都需要金融業的推動,從中長期來看, 中國經濟的技術革新和高質量發展呼喚金融系統的改革創新, 所以建議金融業能夠胸懷國之大者,聚焦四方面發力: 一是不斷通過金融創新和規范經營助力中國經濟實現技術、產業、資金三者之間的良性循環。二是幫助市場主體更高水平、更安全地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 發揮比較競爭優勢, 按照國際規則更好地融入全球經濟。三是適應中國經濟從“ 投資— 出口” 拉動向“ 消費—技術” 驅動的深刻轉型, 提供相應的金融產品和服務, 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資源配置的效率。四是金融業要服務高質量發展, 助力中國經濟行穩致遠, 必須始終防控好自身的風險, 不斷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和公司治理, 提升從業人員的職業操守和專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