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浦 江 ,張 斌 ,周鋒鋒
(1.南通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微檢科,江蘇 南通 226007;2.南通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江蘇 南通 226006;3.南通市通州區第八人民醫院檢驗科,江蘇 南通 226361)
為了加強突發性傳染病的預防和控制工作、把握好發熱就醫人員的排查為首要關口,2020至2021年南通市二級綜合醫院南通市通州區第八人民醫院被設立為發熱門診定點醫院,而承擔發熱患者血常規、C反應蛋白、紅細胞沉降率、降鈣素原和D - 二聚體等血檢篩查[1]的科室——檢驗科,變成了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同時有接觸患者咽拭子、血液、體液、分泌液等攜帶感染源標本的風險。2020年2月7日,山東青島檢驗科技師因接觸確診患者血液被確診感染;2021年3月18日,西安市第八醫院封閉隔離病區檢驗師被確診感染。上述事件充分說明了檢驗科處于高感染風險環境,其生物安全的防控和管理措施,是整個醫院的重中之重,更是有效預防和控制院內感染出現的重點環節。
1.1 優化空間布局 按照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筑技術規范要求,檢驗科需給實驗室人員合理健康的工作環境。按照科室的屬性和服務步驟,參考相關生物安全和風險評估標準,合理規劃及設計劃分工作區域[2]。首先設立“清潔”和“污染”2個通道,整體板塊分為清潔區域,半污染區域和污染區域3部分,并且在對應的區域貼上“生物危害”等國際通用的生物警示標識,進口處明確標注“非本科室工作人員禁止入內”的字樣。采集窗口區域注意保持人與人之間間隔1 m,地上貼有1 m距離的標識帶,患者進出通道使用隔離護欄,確保了空間有效的隔離防護。
1.2 優化配套設施 根據生物安全二級實驗室設施要求,檢驗科室內寬敞明亮,安裝可透視玻璃窗,配有潔凈氣流的通風窗口,科室工作人員科室進出口使用自動關閉電門鎖,實驗室內配有緊急噴淋裝置、洗眼器設備、標準的二級生物安全柜、小型高壓滅菌鍋、消毒紫外線燈,用于消毒的相關化學物質的工作臺防水耐酸堿耐有機溶液且耐熱,同時具有合理的安全電壓和電源,具備避免不同人員接觸紙質報告單引起的交叉感染而配套的全院互聯網立式報告系統等設施。
1.3 改造和加強完善的實驗條件 根據疫情常態化下的形勢,遵循國家衛健委“二級以上綜合醫院短時間內形成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的要求,醫院根據國家PCR實驗室建設和管理的現行技術規范和標準建立PCR核酸檢測中心,配備全自動核酸提取、擴增和檢測設備。同時派核酸檢測主力工作人員到南通市疾控中心PCR實驗室進行培訓和學習,充分掌握實時熒光定量檢測新型冠狀病毒的實驗原理、設備管理、人員分配、規范化操作、質量控制及相關注意事項,成功完成了醫院內PCR實驗室的建設,順利在醫院內開展新冠核酸檢測任務。
1.4 提高工作人員的職業技能 院檢驗科室各級工作人員均取得相應崗位技術資格證,并且定期進行培訓考核。PCR實驗室建立期間,科室高級、中級和初級職稱各2人通過培訓學習取得“江蘇省臨床基因擴增檢測實驗人員感染病專項崗位培訓合格證”。在2021年5月南通市疾控預防控制中心開展的“基層疫情防控能力提升項目實驗室檢測能力培訓班”中,科室PCR實驗檢測人員認真學習,嚴格遵守《實驗生物安全通用要求》中規定的適用于能引起人、動物嚴重疾病,較易傳播微生物的操作所采用的三級防護水平要求,穩控檢測質量,保證檢測結果。
2.1 完善工作人員的個人防護措施 根據《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中常見醫用防控用品使用范圍指導(試行)》[3],日常實驗室生物安全防護使用醫用帽、乳膠和薄膜手套、工作服、醫用口罩、實驗室工作鞋。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檢驗科發熱門診增強各項防護裝備:N95口罩、防護服、隔離衣、護目鏡、防護面屏、鞋套及防水鞋套。個人防護物資配備時優先滿足發熱門診與PCR實驗室崗位人員。科室內工作人員每日配好并標注當天日期的含氯消毒劑或75%乙醇,及時噴灑脫卸的防護裝備;醫療垃圾袋密封扎緊后,放入規定地點紫外燈照射消毒。根據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三版)[4],醫務人員需正確選用防護用品,熟練穿脫流程,做到人人考核過關。
2.2 提高工作人員的防護意識及道德素養 科內受過PCR專業培訓及擁有實戰經驗的工作人員,定期在科內進行相關防護知識和操作注意事項的宣講??浦魅渭皶r收集最新疫情消息、防范指南及規范,聯系實際改善工作流程,研究因地制宜的可控方案,并且制定科室內應急處置流程。如發現特殊情況,由成員向組長,組長向科主任快速及時逐級匯報。強化防護物品的穿脫正確流程并相互監督,基礎的醫務人員手衛生規范[5]牢記心中,時刻遵守無菌理念,嚴格提升生物安全的各項認知水平。實驗室工作人員面臨著高危險、高強度的工作任務:連續多小時工作在PCR實驗室、采集和處理發熱患者的血液及各種體液、夜以繼日地維持門急診病人的檢測需求。在高工作量和高風險的雙重壓力下,各組長帶領組員每天強化責任意識,為了國家,人民和家人的安全,勇于擔當,敢于奉獻,樂觀積極,不畏艱難,恪守職責,銘記南丁格爾精神,使整個團隊保持勇往直前的戰斗品質。
根據疫情防控需要,科室成員重組結構,科主任為總協調組長,將人員分配為3個小組:常規門急診小組,發熱門診小組,PCR新冠核酸檢測小組。小組內24 h輪班制,減少每天各小組工作人員相互接觸機會,各小組工作人員均在錯開時間內使用休息區用餐;同時院內安排專職行政管理組,負責后勤保障,物資供應,對科室內長時間封閉式工作人員進行慰問關懷和心理疏導,人員定崗定職,將防控工作秩序規范[6],見圖1。

圖1 疫情防控組織結構圖
4.1 樣本的運送 院內選用兩名接受實驗室生物安全培訓考核過關的專職運送人員,二人需充分掌握醫學標本的轉運要求及生物安全防護知識。一名人員采用一級生物安全防護,運用常規密封箱將臨床上血液,尿液,糞便等普通標本的接收后運輸至檢驗科;另一名人員采用二級生物安全防護,使用專用生物安全密封樣本轉運箱接收和運輸病房與門診核酸采集標本并按固定路線運送至PCR核酸檢測室,標本間均獨立密封袋封好,運送途中保持轉運箱平穩,運送前和運送后均需用75%酒精噴灑,中途不可自行開箱[7],并做好樣本登記交接記錄。
4.2 樣本的處理 檢驗科窗口設置專門的區域接收登記標本,并且嚴格按照《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第4版)》規范流程處理,遇到疑似病例或有流行病學史的患者,要特別注意標本在離心后靜置10 min開啟,且開蓋過程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完成。送至PCR實驗室的檢測標本,開箱后噴灑75%乙醇后方可取出樣本,所有樣本均在生物安全柜中打開排列處理[8]。
5.1 實驗室的清潔消毒 實驗室工作區地面和操作臺面用1 000 mg/L含氯消毒劑浸泡過的專用拖把與毛巾擦拭,2次/d;有明顯污染時,用含5 500 mg/L的毛在巾覆蓋30 min以上再清潔。污染區專用拖把和毛巾與清潔區嚴格區分使用,使用完畢需消毒液浸泡30 min,再沖洗,陽光下晾干。保持科室自然通風,每日實驗結束后實驗區需紫外燈照射消毒1 h。生物安全柜每次使用完畢,用消毒劑噴灑并擦拭臺面,紫外線照射電腦及配件,門把手,桌面記錄工具等,并用75%乙醇消毒濕巾擦拭。
5.2 實驗室廢物處理和滅菌 科室生活垃圾與醫療廢物執行區分存放,嚴格遵照《醫療廢物管理條例》和《醫療衛生機構醫療廢物管理辦法》,微生物實驗室室醫療垃圾用高壓蒸汽121 ℃,20 min滅菌后帶出實驗室后處理[9],由院內受過培訓并通過考核的專職人員負責廢棄物處理。
檢驗科生物安全關系到全院醫療的安全性、檢驗結果質量的可靠性、檢驗工作人員家庭的健康性。特別是在疫情常態化并設有發熱門診的醫療環境下,完善的組織管理,可靠風險控制措施,人性化排班模式,規范性操作技能,高效率高質量檢測結果[10],為發熱門診分類患者縮短了時間,大大降低了院內感染的可能性,并做到了檢驗科內無一人發生相關病原微生物感染。二級醫院在設有發熱門診的情況下,檢驗科有效地增強防范和管理措施,比疫情前運用一般防控方法,更好地化解了生物安全風險,并且提高了預防和控制突發性疫情的水平[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