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曼,高 飛,朱 倩,駱 熠
(云南民族大學 電氣信息工程學院,云南 昆明 650500)
早在2010年,《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1]就提出:“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建設高等教育強國的基本要求.”而高等教育以高中教育為基礎,高中教育負責為高等教育源源不斷地輸送學生,二者具有明顯的內在關聯性并且相互影響、相互作用[2].這種關聯性和相互影響,是可以通過同知識領域課程成績之間的關系來體現的.研究同知識領域課程成績之間的相關性,對于了解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基礎性和延續性現狀,發現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基礎性和延續性的不足,促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改革有重要的意義.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進入大學后的學習狀況與其錄取時的成績存在普遍不一致的情況.為了摸清情況、探求原因、找到解決方法,以云南民族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學生高考成績和大學成績作為基礎數據,研究高考成績與相同知識領域大學課程成績之間的相關性,再輔以問卷調研分析,提出了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一些改革建議以供參考.
以云南民族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2019屆228名學生為研究對象,選取了語文、數學、英語3個科目的高考成績和大學語文、高等數學、大學英語11門大學階段課程的考試成績,剔除了24名成績不全的學生數據,形成204×14的樣本空間用于相關性分析.
用X表示高考成績,高考各科成績如式(1)所示:
Xi={xi(1),xi(2),…,xi(j),…,xi(204)}.
(1)
其中j表示學生,i=1時表示高考語文成績序列,i=2時表示高考數學成績序列,i=3時表示高考英語成績序列.
用Y表示大學成績,大學各科成績如式(2)所示:
Yik={yik(1),yik(2),…,yik(j),…,yik(204)1.}
(2)
其中j表示學生,i=1,k=1表示大學語文成績序列;i=2,k=1,2,3,4時表示大學數學類成績序列,i=3,k=1,2,3,4,5,6時表示大學英語類成績序列.
皮爾遜(Pearson)積矩相關系數是二元定距變量相關分析的一種常用方法,用于度量2個變量間相關程度,它是一個介于1和-1之間的值,其中,1表示變量完全正相關,0表示無關,-1表示完全負相關[5].
Pearson積矩相關系數主要用于計算連續變量之間的相關性,要求變量的總體呈正態分布或者可以近似的看成符合正態分布,并且樣本數量大于等于30,Pearson積矩相關系數才具有意義.學生成績屬于連續變量,一般情況下符合正態分布[6],對選取的14門課程成績分布狀態進行了驗證,成績序列符合正態分布,其參數值詳見表1.

表1 各科成績正態分布參數估計值數據結果說明
Pearson積矩相關系數[7]的計算公式如(3)所示:
(3)
其中,各參數定義詳見1.1.
用(3)式求出了高考數學成績與高等數學Ⅰ(一)、高等數學Ⅱ(一)、工程數學(一)、工程數學(二)課程成績兩兩之間相關系數的值如表2所示.高考英語成績與大學英語讀寫1、大學英語讀寫2、大學英語視聽說1、大學英語視聽說2、大學英語3、大學英語4課程成績兩兩之間相關系數的值如表3所示.高考語文成績與大學語文成績相關系數的值如表4所示.
從表2~表4可以看出,高考成績與同知識領域的大學課程成績兩兩之間的相系數的值都不高,其中高考語文成績和大學英語讀寫1之間相關系數的值相對最高,為0.48,其他相關系數值均在0.4以下,特別是高考數學成績和大學數學類課程成績兩兩之間相關系數的值均在0.1以下,可以認為基本無相關性.相關系數值詳細分析將在下章進行.

表2 不同類別學生高考數學成績與大學數學類課程成績相關系數值列表

表3 不同類別學生高考英語成績與大學類課程成績相關系數列表

表4 不同類別學生高考語文成績與大學語文成績相關系數列表
從1.3中的數據分析可以看到,農村學生的高考數學成績與大學數學類課程成績相關系數,高考英語成績與大學英語類課程成績相關系數,以及高考語文成績與大學語文成績相關系數都在0.3以下.特別是云南學生高考英語成績與大學英語類課程成績相關系數更低.
分析原因我們認為:盡管我國農村教育事業取得了顯著的成就,但我國教育資源還存在不均衡現象,農村教育在師資[8]、實驗條件、家庭投入[9]、獲取知識渠道和文化視域等方面與城市教育有較大的差距.農村學生主要是通過老師傳授的方式獲取知識,學習方法主要是高強度的記憶,知識積累量較少,知識體系的掌握不牢固,導致他們在以自主學習為主的大學學習中較困難,特別是云南民族大學電信學院的學生有80%來自于農村.
知識記憶類課程:主要是指文科類課程,課程知識點主要采用記憶加理解來掌握,如語文和英文課程.從1.3中的數據分析可以得到,相比較而言高中英語成績與大學英語類相關課程成績、高中語文成績與大學語文成績相關性較高.
以布魯姆(Benjamin Bloom)“教學目標分類法(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10]來分析上述現象產生的原因,認為對于高中英語和大學英語的認知階段在記識和理解層次,英語類課程成績的高低與學習基礎的扎實程度且在相同學習狀態下很難在短時間類有質的飛躍.對于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的認知階段在記識、理解、應用階段,相對于英語來說在更高的認知階段,所以高中語文和大學語文的相關性相對于英語來說較低.
邏輯推理類課程:主要指理科類課程,比起知識記憶類課程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少,課程知識點主要靠邏輯理解和做題來掌握,如數學、物理等課程.從1.3中的數據分析可以得到,高中數學成績與大學數學相關課程成績的相關系數的值較低.
分析原因認為:按照布魯姆的認知領域的目標,中學數學的認知階段主要以記識和理解為主,而大學數學類課程提升到了應用和分析階段[11-12],由于高中數學和大學數學認知階段的差別,導致其相關性較低.
從1.3中的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女生高考英語成績與大學英語相關類課程成績的相關性,高考語文成績與大學語文成績的相關性相對于男生較高.分析原因認為大多數女生學習成績比較穩定,在語言表達和短時記憶方面優于男生[13].按照常理男生在數學類課程應該有較大的優勢,但結果卻不然,具體的原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分析認為造成高考成績與大學成績之間無相關性的主要原因在于這2個階段中的學習動機、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3個維度的差異性,為此,編制了調查問卷,對云南民族大學電氣信息工程學院全體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回 1 056 份有效問卷,獲得以下結果.
1) 學習動機 學習動機差異性調查結果如圖1所示,從圖可以看出,在高中階段,67.83%的同學學習動機來源于考取理想的大學,11.35%的同學學習動機來源于對知識的興趣,僅8.99%的同學沒有什么特別的動力;在大學階段,44.18%的同學學習動機來源于回報父母,學習動機來源于對知識的興趣的上升為30.18%,沒有什么特別的學習動機的同學上升為19.49%.可見大學階段“被動”學習成為了主流,這個現象需要引起學校和教師的高度重視.

圖1 高中階段與大學階段學習動機比較
2) 課程內容 課程內容的差異性調查結果如圖2所示,可以看出50%以上的同學都認為大學課程內容更強調記憶性、邏輯性、知識點更多、知識點難度更大、實用性更強.大學數學課程內容趣味性不如高中數學,主要是因為大學數學課程知識多難、學時數較少,課程壓力大造成的.相對于中學來說,大學語文和大學英語不以應試為目標,更偏重于學生對于文學作品思想內核的審美、體驗及文學素養的培養,教師在教學內容組織、教學方法選擇上有更大的自由空間,更容易為學生所喜愛.
3) 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差異性調查結果如圖3所示,可以看出大學數學類課程相對于高中數學課程講授概念多、例題多、課后練習多,但是課堂練習少、課堂互動少,這與大學數學課程任務重、時間緊有關,任課老師很難在一個知識點上反復進行課堂練習和課堂互動.而大學英語類課程和語文課程沒有考試范圍的壓力和限制,老師的教學內容選擇更廣泛,教學方法更多樣,課堂互動也會更多.
本文通過對學生高考成績與同知識領域大學成績相關性的研究發現它們之間的相關性普遍很低,農村學生上述課程成績之間的相關性更低,這一現象反映了我國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課程教學內容、教師教學方法、學生學習方法之間存在較大的“跳躍”性,另外,內地與邊疆、城市與農村教育基礎的差異性也對學生進入大學后的學習狀況產直接影響.針對這些情況,文中提出對策建議如下:

圖2 高中與大學課程內容比較

圖3 高中與大學教學方法比較
3.2.1 重視教師主體地位,利用信息化技術促進城鄉師資均衡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關注教育公平性和均衡性問題,2020年11月2日,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上提出了繼續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要求,要求中提出:圍繞服務國家戰略需要,聚焦人民群眾所急所需盼,著力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加快縮小區域、城鄉差距.教師是教育的主題,解決城鄉師資均衡是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首要問題,但要在短時間內實現師資均衡是很艱難的,可以在促進師資均衡的同時,利用現代信息化技術開展網絡“同步課堂”“互聯網+優課”等同步直播教學活動,幫助鄉村學生享有優質師資,同時幫助鄉村教師提高專業化水平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
3.2.2 遵循認知規律,推進雙向改革
加強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雙向改革,促使我國教育事業至下而上基礎性建設,至上而下延續性發展.學生的學習過程由“信息傳遞”和“吸收內化”2個階段組成[14],教學內容與教學要充分考慮學生認知過程和規律,從知識結構、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多方面強化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銜接性問題.
1) 知識結構 高中課程和大學課程的知識結構差異較大,問卷調查結果中也表明了大部分同學覺得大學課程內容比高中課程內容知識點更多、更難,需要記憶的知識點更多,邏輯推理也更強,但有些科目趣味性卻減弱了.可以考慮在大學階段開設大學先修課程對高中階段知識梳理,對高中知識體系深化并重構,便于引導學生適應大學學習.適當增加大學課程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 教學方法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大多數同學覺得大學老師講授概念多,講授的例題多,有的科目課堂練習少或課堂互動較少,有的科目課后習題多,但可能課后習題講解不夠.這是由于大學的課程內容知識點多且難引起的,建議教學方法除講授式教學方法之外,多引入翻轉課堂、基于問題教學方法等其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和理解;在高中階段引導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和知識體系構建.大學低年級加強課堂互動、課堂練習,增加習題課來鞏固基礎知識.
3) 大學教師 大學基礎課教師可以通過教學走訪、參加培訓、網絡學習等方式,熟悉高中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熟悉高中課程內容,與大學課程對比.有利于減少教學脫節現象,在高中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引入大學課程知識點,讓學生更適應從高中到大學的過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