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 敏
子宮肌瘤作為常見女性生殖系統(tǒng)良性軟組織腫瘤,可導致病人出現(xiàn)會陰部墜脹及陰道出血等癥狀,嚴重影響其日常生活及工作[1]。目前,子宮肌瘤的主要治療方法為手術治療,但由于多數(shù)病人為入院檢查后發(fā)現(xiàn)自身病癥,且對手術治療及術后護理措施的認知水平較低,極易導致其在治療期間出現(xiàn)嚴重心理應激反應,進而影響康復效果,且常規(guī)護理工作主要為對手術的配合及對病人生命體征的監(jiān)護,故難以滿足病人心理層面及認知層面的護理[2]。張春花等[3]研究指出,可通過實施基于Hogan理論護理模式滿足病人對相關知識及心理干預的需求,進而改善其術后康復速度及生活質量。Hogan理論由Hogan等[4]提出,將病人心理狀態(tài)分為獲知期、應對期、共存期及姑息期,根據(jù)病人所處時期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避免病人出現(xiàn)極端心理及行為。朱珍[5]將該理論引入宮頸癌病人及其家屬的護理工作中,證實了該干預模式對改善病人配偶家庭功能及心理狀態(tài)具有重要意義。為探討基于Hogan理論護理模式對子宮肌瘤病人術后康復、胃腸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本次研究選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進行子宮肌瘤手術治療的103例病人開展對比研究。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在我院進行子宮肌瘤手術治療的103例病人為研究對象,年齡35~55(43.62±4.58)歲;肌瘤直徑3.0~5.2(4.12±0.35)cm;肌瘤個數(shù):單個59例,多個44例;肌瘤類型:肌壁間41例,漿膜下33例,黏膜下29例。根據(jù)兩組病人基礎資料具有匹配性的原則,將其分為觀察組51例、對照組52例。兩組病人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基礎資料比較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病人臨床癥狀及影像學檢查結果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6];②首次接受子宮肌瘤切除治療;③認知及溝通能力正常;④經(jīng)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類型惡性腫瘤;②伴有免疫功能或凝血功能異常;③伴有嚴重精神類疾病;④術前即伴有胃腸功能損傷。
1.3 干預方法 兩組病人干預時間均為6個月。
1.3.1 對照組 采取基礎護理。
1.3.1.1 術前護理 ①健康宣教:術前由病人主治醫(yī)生及護理人員一同對病人進行宣教,告知病人手術方式、術后常見并發(fā)癥、預計療效、術后護理措施等。②心理干預:告知病人治療的有效性并重點強調安全性。③術前準備:常規(guī)禁食12 h、禁水6 h,開展備皮措施。
1.3.1.2 術中護理 包括協(xié)助醫(yī)生開展各項措施對病人生命體征進行監(jiān)護。
1.3.1.3 術后護理 ①生命體征監(jiān)護:對病人血壓、心率、呼吸功能進行監(jiān)護。②遵醫(yī)囑用藥:遵醫(yī)囑給予病人相應藥物,觀察病人用藥后是否出現(xiàn)不良反應,同時,對病人采取疼痛干預。③飲食及運動干預:病人排氣后給予適量流食,逐漸過渡至半流食及普食,在病人回到病房后對其肢體進行按摩,鼓勵病人早期下床訓練,以促進其康復。
1.3.1.4 出院護理 告知病人及其家屬出院后自我護理措施、運動及飲食干預計劃等,與病人商定隨訪及復診時間。
1.3.2 觀察組 在基礎護理基礎上實施基于Hogan理論護理模式。
1.3.2.1 獲知期干預 病人入院1~2 d。首先進行評估,由專職護理人員對病人認知水平及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了解病人性格特點、當前心理狀態(tài)、獲取新知識的主要途徑、受教育程度等,為其建立認知檔案。然后進行宣教。①一對一指導:由責任護士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告知病人子宮肌瘤發(fā)生及發(fā)展的過程及治療原則等知識,同時向其介紹主治醫(yī)師資歷,以提高病人認知水平,緩解其恐懼、緊張等情緒。②集體宣教:組織同期病人開展集體宣教,內容包括講解院內環(huán)境、病房內設施布局,提高病人對治療環(huán)境的熟悉程度,之后,通過視頻及現(xiàn)場演示等方式告知病人冥想訓練、肌肉放松訓練方法,以保證病人心態(tài)平和,避免不良心理應激的發(fā)生。③家庭干預:與病人家屬進行溝通,提高其對病人的關心程度,并在日常生活中督促病人開展相應訓練。④強化心理指導:與病人進行溝通,了解其心理狀態(tài),鼓勵其說出內心疑慮,采取針對性措施及講解方式,鼓勵病人正確面對疾病及治療,提高其對治療的信心。
1.3.2.2 應對期干預 病人術前至出院前。①強化術前指導:由責任護士、手術室護士及主治醫(yī)師一同對病人進行術前指導,包括手術方案講解、安全性分析、術后注意事項、常見并發(fā)癥種類及預防措施、自我護理措施等,重點由主治醫(yī)師告知病人由其進行治療的病人例數(shù)、術后病人恢復情況及癥狀改善情況,提高病人對治療的信心。②術前陪伴:術前由護理人員陪同病人接受相應檢查,將病人引領至手術更衣室,協(xié)助其去除衣物,平躺在麻醉床上。③術中保溫措施:手術過程中保證手術室溫度處于24~26 ℃,采用保溫毯覆蓋病人肢體,通過升溫器對腹腔沖洗液及輸入液進行升溫處理,保證液體溫度達到37 ℃。④術后加強心理干預、飲食及運動干預、疼痛干預、健康宣教。心理干預:待病人意識恢復后與其進行溝通,了解病人心路歷程、當前心理狀態(tài),通過告知手術結局,改善病人恐懼等情緒。飲食及運動干預:告知病人術前早期進食的安全性,在其意識恢復后給予病人少量溫水,開展早期飲食干預,同時要求病人家屬定期對病人進行肢體按摩及被動運動訓練,以促進病人早日康復。疼痛干預:指導病人通過開展肌肉放松訓練、冥想訓練轉移注意力,通過音樂干預改善病人睡眠質量。健康宣教:通過視頻講解各類運動訓練對其恢復的益處,鼓勵病人主動開展相應訓練,對其提出的疑問進行解答。
1.3.2.3 共存期干預 ①線上聯(lián)系:病人出院時添加病人微信或電話號碼等聯(lián)系方式,使病人能夠在出院后仍能夠主動聯(lián)系醫(yī)護人員。②家屬指導:出院后告知病人家屬出院后病人易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并發(fā)癥及處理方法,鼓勵其加大對病人的關心。③隨訪:通過微信視頻或上門隨訪等方式了解病人恢復情況,現(xiàn)場觀看病人訓練方法,及時糾正其存在的錯誤認知。
1.4 觀察指標 ①術后恢復情況:記錄病人術后拔除導尿管時間、下床活動時間及住院時間。②胃腸功能:記錄病人術后首次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進食時間、腹脹消失時間、腸鳴音恢復時間。③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表(GQOLI-74)[7]評價病人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健康及健康狀態(tài)4個評分維度,評分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


表2 兩組病人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表3 兩組病人術后胃腸道功能比較 單位:h

表4 兩組病人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單位:分
手術治療作為目前治療子宮肌瘤的常用方法,能夠有效去除病灶,改善病人癥狀,但由于手術作為應激源的一種,在對病人產(chǎn)生生理應激反應的同時,還可導致病人出現(xiàn)嚴重心理障礙,并影響其康復效果[8],因此,在對病人進行治療前應對其開展有效的健康宣教及心理干預,應降低病人因手術及自身疾病而出現(xiàn)的過度反應。
本次研究中對觀察組病人實施基于Hogan理論護理模式,該理論將病人的治療及恢復使其劃分為獲知期、應對期、共存期及姑息期,在獲知期病人及家屬在得知病人病情后常出現(xiàn)痛苦或震驚等情緒甚至質疑檢查結果,在應對期病人及其家屬將精力主要集中于疾病的治療及治療過程中出現(xiàn)的生活問題;進入共存期病人及其家屬需共同應對疾病及治療出現(xiàn)的壓力及不良情緒,保持面對疾病的希望,而在姑息期病人及其家屬則需等待痛苦的結束,目前,該干預模式常用于惡性腫瘤病人及其家屬的干預方面[9]。
由于子宮肌瘤治愈率較高,因此本次研究中僅對觀察組病人采取獲知期、應對期及共存期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術后恢復速度優(yōu)于對照組(P<0.05)。張莉等[10]研究指出,子宮肌瘤的診斷多在病人因其他原因就診或體檢中發(fā)現(xiàn),此時病人處于獲知期,部分病人對診斷結果存在質疑,且病人對自身疾病的接受程度與其對治療及護理措施的配合程度存在密切關聯(lián)。因此,提高病人對自身疾病的了解程度對改善治療效果具有重要意義,而通過實施Hogan理論護理,能夠在病人入院時、圍術期及出院時開展針對性干預,充分滿足了病人在不同時期的認知及心理干預需求,進而能夠提高病人依從性,促使其術后恢復速度顯著提高。王婷婷[11]研究指出,病人在術前常因對手術相關知識的理解程度不足及對治療環(huán)境的陌生而出現(xiàn)不良情緒,進而導致其內分泌系統(tǒng)發(fā)生障礙,甚至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在本次研究中通過針對性指導,在提高病人對疾病及護理知識認知程度的同時,還通過介紹主治醫(yī)師及治療環(huán)境的方式提高了病人面對治療的信心。另外,病人對治療環(huán)境的熟悉,為術后訓練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12],進而有助于其恢復速度的提高。術前病人多處于應對期,因此在術前對病人進行放松及冥想指導。一方面有助于幫助病人保持平靜的心態(tài),另一方面,病人通過放松訓練,其對治療的耐受程度也顯著提高。同時,通過在術中對病人進行保溫干預,有效降低了冷刺激對病人機體,尤其是胃腸道功能造成的損傷。
本次研究還顯示,干預后觀察組病人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其影響因素如下[13]。①常規(guī)護理難以針對性了解病人心理狀態(tài),進而難以開展有效的宣教及指導,而在本次研究中通過對病人進行評估,并分時期開展針對性宣教,有效提高了病人認知水平,進而在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的同時,提高了病人護理依從性,進而有助于改善其生活質量[14]。②通過術中溫度控制及術后早期飲食、運動干預,病人能夠更快的恢復,且避免壓瘡、感染等并發(fā)癥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③Hogan理論護理與常規(guī)護理存在的最大差異為加重了病人家屬在護理工作中的參與程度,尤其在出院后共存期,病人家屬代替護理人員對病人采取相應措施。因此,在出院時護理人員重點強調病人家屬在日常護理中的作用,通過微信視頻及上門隨訪輔助病人家屬開展護理工作[15],能夠充分滿足病人在各時期的護理需求,進而改善其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對子宮肌瘤手術病人實施基于Hogan理論護理模式,能夠有效改善病人術后康復速度,對提高術后胃腸功能及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