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曉君
一、主題與背景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社會背景下,線上教學變成了常態。師生返校后,線上和線下雙線結合的教學模式逐漸成為一種趨勢。線上的教學資源主要來自國家中小學網絡云平臺和老師們自行錄制的課程視頻,輔助教學平臺主要是釘釘軟件、騰訊視頻會議、微信班級群等。如何更好地利用線上教學的便捷性和線下教學的直觀性,使雙線結合的新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發揮其作用,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成了值得探究的問題。
在此背景下,筆者參與了省級課題《釘釘平臺支撐的教學模式與學習模式創新研究》的立項與研究,利用部編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的內容開展了一系列以釘釘微課為切入點的雙線結合教學模式的實驗課程,下文將以《白鵝(第二課時)》的教學為例展開討論。
二、問題與討論
在實際課堂中,有兩個環節引起了筆者的注意,一個是小劇場表演和微課視頻教學環節,一個是課堂小練筆環節。
在小劇場表演和微課視頻教學環節中,筆者通過小劇場表演這一直觀的形式,引導學生理解“三眼一板,一絲不茍”這兩個難點詞的含義,也為學生理解下文中“鵝老爺”一詞所蘊含的寫法和感情作鋪墊。從“鵝老爺”引出反語的概念,再利用課前錄制好的釘釘微課視頻來講解反語,解決教學重點。在此過程中,大部分同學能夠認真觀看微課視頻的內容并且適時做好筆記,但也有個別同學因為缺乏與老師的互動而出現開小差的現象。由此引出了下面的問題:線下課堂教學中是否都需要插入微課視頻?如果是,那插入微課視頻有什么好處?如何增加微課視頻中的老師和線下課堂中的學生這兩者之間的互動?
在課堂小練筆環節中,學生能夠很快地歸納出課堂上所學到的寫作方法,但是在小練筆的過程中卻難以熟練使用。究其原因,是因為在該寫作環節中,筆者的指導缺乏梯度,導致學生拿到小練筆任務后,基礎較好的馬上就可以動筆寫,但基礎比較薄弱的卻無從下手。由此又引出了下面的問題:小練筆環節的指導該如何優化?該環節能否加入微課視頻或其他線上教學資源,以提高教學效率?
三、詮釋與研究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有以下思考:
首先,針對本堂課的實驗目的(如何利用雙線結合模式提高教學效率),課堂上是必須插入微課視頻的。常規的線下教學課堂中是否需要插入微課視頻,需要根據具體的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來決定。一般來說,線下課堂教學中插入微課視頻,可以適當地轉換學生的關注點,緩解學生對同一位老師的“審美疲勞”。同時,微課視頻基本都是圍繞某個小知識點來講解的,這種精細而又集中的講解更容易突破教學重難點。此外,利用釘釘軟件錄制的微課視頻還可以觀看回放,學生通過課上課下反復觀看,可以達到鞏固知識點的目的。這都是微課視頻的好處。
針對互動不足的問題,在課前錄制微課視頻時,老師的用語要更趨向于實際課堂的風格,不能只停留在讀課件的層次。老師需要在每次提問后停頓一定的時間,以供學生思考,然后再公布答案。當然,如果需要更多的互動,也可以考慮在線下課堂教學中的某個環節直接利用釘釘軟件連線校外的名師,打破課堂上因學科不同而產生的局限,為學生提供更專業的指導。
在片段二中,小練筆的指導因缺乏梯度而導致教學效率較低,這一環節或許可以這樣優化:第一步出示哈士奇圖片,然后出示文字填空(“我家有一只精力旺盛的哈士奇。它喜歡? ? ? ? ? ? ?,擅長
。有一次趁著家里沒人,它居然
!”),老師和學生一起完成。第二步出示波斯貓圖片,然后出示文字填空(“我喜歡
的波斯貓。它喜歡? ? ? ? ? ?,擅長
。有一次,它? ? ? ? ? ? ? ?。”),指名學生說說他們想填的內容。第三步出示小烏龜和小白兔的圖片,然后出示文字填空(“這是一只
的? ? ? ? ? ? ? ? 。它? ? ? ? ? ? ? ,? ? ? ? ? ? ? ? ? ? ? 。有一次,? ? ? ? ? ? ? ? 。”),指名學生說說他們想填的內容。最后一步出示以上四種小動物的圖片以及小練筆要求,學生自由創作。通過前三步的引導,學生在自由創作階段會更加得心應手,這才能體現小練筆指導的梯度性,更好地突破教學難點。
指導小練筆的環節也可以插入釘釘微課視頻。微課視頻中先播放哈士奇和小烏龜自我介紹的小動畫,介紹時利用“我是? ? ? ? ? ?,我可? ? ? ? ? ?啦!有一次,我_____。”的句式,引導學生學會使用總分結構、具體事例和寫作方法來突出動物的特點。然后再出示波斯貓和小白兔的圖片,學生進行創作。點評階段,微課視頻中會出示評分標準,學生根據標準對自己的習作打分。最后出示范例,學生邊對照著范例邊修改自己的習作,加深記憶。
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筆者對線上線下雙線結合的新教學模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線上線下雙線結合的教學并不僅僅拘泥于釘釘微課視頻這一形式,還可以有直播教學、視頻會議教學、利用釘釘軟件分享資料、釘釘“家校本”批改作業等形式。線上資源的使用也不僅限于線下課堂教學,它貫穿于老師的備課、講課、批改作業、課后輔導、知識測評以及學生的預習、精讀、略讀、復習等環節,最大限度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局限,讓資源的利用最大化,從而提高教學效率。當然,在進行雙線結合模式的嘗試時,需要根據學校、學科以及學生的具體情況,合理化安排線上和線下的教學環節,平衡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的比例。同時也應該最大限度地減少學生和家長的顧慮,引導其走出“教學模式的改變必然會增加作業量”等誤區。
總而言之,線上教學和線下教學雙線結合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了未來教學模式改變的主要方向。如何更好地把線上教學的便捷性和線下教學的直接性相結合,則是今后小學語文教學中需要繼續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趙盛東.融教學于生活,抒真情于筆端——線上小學作文課教學初探[J].2020年基礎教育發展研究高峰論壇,2020(2):1170-1172.
[2]陳生德.初中作文線上教學的問題和對策[J].基礎教育論壇(下旬刊),2020:73
[3]陳如天.釘釘課堂下的初中語文教學探究[J].教師通訊,2020(24):43-44.
[4]李杰.玩轉“云課堂”,作文巧評改[J].現代教學,2020(10A):72-73
[5]朱萍芳.“雙線融合,四環迭代”作文教學整合的實踐探索——以統編教材三年級下冊《我的植物朋友》為例[J].語文教學通訊,2021(1):60-62.
(責任編輯:梁慧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