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德芳
夜間在高速公路上開車,多年來我都不能完全看清楚路況,但并沒有因此而讓車子慢下來,為什么敢這樣操作?思來想去,我以為這是出于相信:相信路面養護到位,相信大多數過往車輛都不會亂扔雜物,相信不會有人或動物突然橫穿公路……這種相信,是基于善良。因為相信,所以看見——正如泰戈爾所寫:“有時候,愛情不是因為看到了才相信,而是因為相信才看得到。”2017年,馬云在阿里巴巴年會上說:“很多人因為看見而相信,只有很少人因為相信而看見。我們要相信自己,相信人類,相信孩子們,因為我們做不到,我們的孩子們能做到,真正的科技能夠做到。”相信孩子們,對于身為人師的我們,這不就是最起碼的要求嗎?
在城市生活以后,我每次到菜市場買菜,會問價格,但從來不講價。問,是想掌握基本的行情。不講價,一方面,總覺得自己掙錢要比那些賣菜的小販容易;另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出于相信:相信他們不會亂來,相信他們不會辜負這份信任,相信坑人的情況永遠只可能小概率發生……這種相信,是基于真誠。因為相信,所以互惠——有時候我拿起一把菜來,小販會馬上小聲說:“這個是昨天的,不賣給你,我給你換新鮮的。”相信,是人與人之間良好關系建立、維護和發展的前提。這一點,婚姻中的你,應該深有體會,而一旦不信了,生活就有可能變得百孔千瘡、一地雞毛。
在電影《至暗時刻》中,丘吉爾發表了《熱血、辛勞、汗水和眼淚》的演說:“我們決不投降,決不屈服,我們將戰斗到底,我們將在法國戰斗,我們將在海洋上戰斗,我們將以越來越大的信心和越來越強的力量在空中戰斗!我們將不惜任何代價保衛本土,我們將在海灘上戰斗!在敵人登陸地點作戰,在田野和街頭作戰,在山區作戰,我們任何時候都不會投降!”丘吉爾能帶領被希特勒逼入絕路的英國走出困境,就是因為相信,相信人民的力量,相信堅持的分量,相信努力可以改變現實。
善良、真誠和努力,每個孩子身上都先天自帶,因為每個人都不會不希望自己越來越能、越來越行和越來越好,這是我們對孩子們該有的起碼的相信。這些優秀的品質,我們不一定能培養,但至少要努力想方設法呵護,不壓制和打擊,才不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年級的升高而逐步衰減,甚至消失。
一個年輕婦女投河自盡,被正在河中劃船的船夫救上船。船夫問:“你年紀輕輕,有什么想不開的呢?”婦女哭訴道:“我結婚兩年,丈夫拋棄了我,孩子又不幸病死了。我活在這世上還有什么意思?”船夫慢悠悠地說:“兩年前,你也沒有丈夫和孩子,過得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現在,你只不過是被命運之船送回了兩年前,你不是又可以自由自在、無憂無慮了?”婦女聽了這話,心想,也是啊,就平平靜靜上了岸。人活一世,大多不可能不經歷坎坷,但要相信,換個角度,換種思路,也許就跨過去了——你變了,一切就變了。
2018年4月7日,人民日報社副總編輯盧新寧在北大中文系畢業典禮上致辭,她對學弟學妹們說:“我唯一的害怕,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于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于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于媚骨。你們或許不相信了,因為追求級別的越來越多,追求真理的越來越少;講待遇的越來越多,講理想的越來越少;大官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因此,在你們走向社會之際,我想說的只是,請看護好你曾經的激情和理想。在這個懷疑的時代,我們依然需要信仰。”
當然,我們講相信,也不是一廂情愿地癡情,捂了耳朵點頭,蒙著眼睛認可,也要有自己的思考、領悟和判斷。因為相信的前提和基礎,是被相信的要配得上這份相信,譬如相信教育會越來越好,相信教師社會地位會越來越高,相信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工資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工資并且按時足額發放……但是,我們也不因飽經世故而失去單純和善良,不因看透人情冷暖而變得冷漠和悲觀。
在此,讓我們一起重溫詩人食指創作于1968年的朦朧詩《相信未來》——
當蜘蛛網無情地查封了我的爐臺/當灰燼的余煙嘆息著貧困的悲哀/我依然固執地鋪平失望的灰燼/用美麗的雪花寫下:相信未來//當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當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情懷/我依然固執地用凝霜的枯藤/在凄涼的大地上寫下:相信未來//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邊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陽的大海/搖曳著曙光那枝溫暖漂亮的筆桿/用孩子的筆體寫下:相信未來//我之所以堅定地相信未來/是我相信未來人們的眼睛——/她有撥開歷史風塵的睫毛/她有看透歲月篇章的瞳孔//不管人們對于我們腐爛的皮肉/那些迷途的惆悵、失敗的苦痛/是寄予感動的熱淚、深切的同情/還是給以輕蔑的微笑,辛辣的嘲諷//我堅信人們對于我們的脊骨/那無數次地探索、迷途、失敗和成功/一定會給予熱情、客觀、公正的評定/是的,我焦急地等待著他們的評定//朋友,堅定地相信未來吧/相信不屈不撓的努力/相信戰勝死亡的年輕/相信未來,熱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