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丹
[摘 要]多數特殊兒童進入培智學校后,主要進行知識技能的相關學習,而傳統的教學模式不能很好地滿足特殊兒童的發展和個別化需求。我校結合工作實際和學生情況,在課堂教學中不斷整合,探索構建出“三段五步”教學模式,滿足了特殊兒童廣泛需求與個性發展。將“三段五步”教學模式應用到自閉癥兒童教學中,既強調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又激發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學習效率,為其融入社會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關鍵詞]教學模式;自閉癥;“三段五步”
我校是一所以招收智力障礙、自閉癥學生為主的培智學校。由于建校晚,特殊教育專業教師少,教學模式主要以沿用普小教為主。由于特殊學生無論是接受能力還是認知水平與普小學生有很大差異,因此,要探索出更加有效、更適合培智學生的教學模式。于是,“三段五步”教學模式應運而生。
“三段五步”是運用合適的教學方式、方法,總結教學各方面經驗,幫助智力障礙兒童充分挖掘潛能,使每個人的個性都得到發展的教學模式。“三段”即前測評估、目標設定、課堂教學;“五步”即課堂教學的課前律動、集體新授、夯實泛化、目標檢測、家庭指引五個部分。“三段五步”模式使課堂教學有據可循,更加完整、有針對性。
一、前測評估為目標設定保駕護航
在《布盧姆教育目標分類學》(修訂版)中明確指出:有效教學必須回答3個問題:(1)你把學生帶到哪里去(教學目標)?(2)你怎么把學生帶到那里去(教學過程與方法)?(3)如何確信你已經把學生帶到那里(學習結果評估)? 通過前測了解學情,從而制定教學目標。前測分析時,要將目光更多地放在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上,發現他們現有的能力與優勢,以此作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制定依據,達成新課標倡導的“充分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的要求。以人教版生活語文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個人生活第6課《我有一雙手》為例,在第一課時中教師擬定教學目標為:(1)能在三張圖片中找出“手指”的圖片,并完成詞語和圖片的配對;(2)認識生字“手”,能夠獨立書寫生字“手”;(3)初步理解句子“我有一雙手,十個手指頭。”教師采用指認圖片、認讀生字和跟讀句子的形式展開前測,在前測分析中發現:班內有5名學生認識生字“手”,但不認識生字“個”,這就需要及時調整教學目標,及時鞏固學生已掌握的知識,但不重復學;未掌握的知識充分學,力求讓每一名學生在課堂都學有所獲。
二、目標設定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
教學目標是指教學活動預期達到的結果,是教育目的、教學目標和課程目標的具體化,也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所要達到的要求和標準。上文提到,通過前測發現教學目標中“手”一字學生已認識,所以將其中一個教學目標調整為:認識并學習書寫生字“手”,指認生字“個”,通過調整精確了教學目標,在豐富學生識字量的同時能通過自己的努力達成教學目標。需要注意的是,設置教學目標時要明確、具體、可行、便于操作,還要符合學科和學生的實際需要。例如,人教版生活語文二年級下冊《毛巾》一課,教師將教學目標確定為“學習使用毛巾擦臉的方法”,很顯然,這個教學目標偏離了語文學科,雖然貼近生活,具體、可行,但忽略了語文學習的本質,不符合生活語文學科的特點,卻適合放在生活適應學科進行學習。本節課通過認識“毛巾”,學習書寫生字“巾”,并通過圖片了解毛巾的用途,鍛煉學生看圖說話的能力,如果將教學目標改為“能看圖進行句子表達:我用毛巾擦臉”,則更符合生活語文學科的特點。教學目標越小越容易操作和達成,自閉癥課堂中的教學目標更需要精細,設定的教學目標要清晰、可測,表述成易于測量的陳述,多用“寫出、說出、指出”等詞語,減少使用“掌握、領會”等描述內部心理變化的詞語。
三、課堂教學是核心
課堂教學是教師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的主陣地,無論是前測評估還是目標設定,都是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
(一)課前律動帶領學生進入學習狀態
在課堂教學之初,利用手指操、韻律操或音樂欣賞鍛煉自閉癥學生的聽覺、觸覺及模仿能力,發展動作機能,使他們迅速進入學習狀態,引發學習興趣,逐漸培養對韻律的初步感受能力、欣賞能力和表現能力。如本學期我在生活語文課堂中帶領學生做律動操《花園》,兒歌內容為“在小小的花園里面挖呀挖呀挖,種小小的種子開小小的花兒;在大大的花園里面挖呀挖呀挖,種大大的種子開大大的花兒。”通過手部圈出大圓、小圓的動作帶領學生鞏固對大、小概念的理解,其次手部模擬動作“挖、種、開 ”豐富學生的詞匯積累,跟讀兒歌提高學生語言表達的連貫性,學生樂于參與其中。
(二)集體新授展開教學內容
在教學中,要盡量引導學生在真實情境中進行學習,強調體驗感,引導學生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做一做、說一說等方式進行真切的體驗,從而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如《好吃的水果》一課,首先,出示蘋果、香蕉、西瓜圖片,讓學生認識這三種水果;播放《水果歌》視頻展現課文內容,讓學生感知多種水果的顏色和形狀。其次,通過展示具體的水果實物讓學生產生真切體驗,摸一摸、看一看:蘋果是圓形的、香蕉是彎彎的、西瓜是大的;嘗一嘗:西瓜味道甜甜的。學生身臨其境,了解了水果的特征,獲得了直接經驗。需要注意的是,在集體新授時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差異,特別是學生的情緒行為問題,做好預設,想好對策。同時,對學生的評價要真誠,評語要豐富、有針對性,起到激勵的作用。
(三)夯實泛化強化所學
教師在授課之后及時帶領學生進行夯實泛化,一方面鞏固本節課所學,另一方面查缺補漏,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教學內容。若有學生在練習環節中存在問題,教師需及時對其進行個別化指導,使其盡量與班級大部分學生在同一水平,當然,若殘障程度、認知及各方面發展水平不同時,不需做硬性要求。
自閉癥兒童興趣狹窄,注意力易分散,在夯實泛化環節中要求教師盡量設計多樣、豐富、有趣的練習形式。以生活語文課《毛巾》為例,在夯實泛化環節中,教師通過希沃白板為學生設計選詞填空練習題,推送到平板電腦中,學生分組練習,在平板電腦上進行操作,興趣高漲,參與度高。同時教師還設計了轉盤游戲,帶領學生轉轉盤,根據指針指向的圖片說句子,表達圖片上的內容,鍛煉學生看圖說句子的能力。通過“刮一刮”游戲,請學生到黑板前利用橡皮擦功能擦除圖片,根據圖片內容說出和“毛巾”有關的句子,檢驗學生是否能說出和毛巾有關的句子。在信息化背景下設計多樣的練習形式,讓課堂更生動,讓學生更有參與感。
(四)目標檢測了解學生學習效果
教學最后,教師采取和前測相同的方式對學生進行目標檢測,目標檢測可以真實的了解一節課,哪些環節對教學起到了促進作用,哪些環節不利于學生發展。它能評價一節課有沒有效率,檢驗學生本節課所學,了解學生是否掌握了本節課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讓教師關注學生,從學生出發,進行必要的分析,以便調整下一課時的教學目標,讓教學更有針對性。
(五)家庭指引將學習內容融入生活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社交伙伴,家庭教育在自閉癥學生的教育中極其重要。教師將學生在課堂中所學到的知識通過家庭指引,交代給家長,不僅能再次鞏固學生的學習內容,還能將課上所學知識融入生活,泛化成學生的生活能力,真正實現生活化的教學。家庭指引要與課上內容相銜接,復習課上所學內容的同時,適當延伸。如生活適應課程《我會看天氣符號》一課,要求學生回家后看一看天氣預報,和家人說一說明天是什么天氣,外出時要準備哪些物品。“看天氣預報說天氣”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認識“晴、陰、雨、雪”四種天氣符號,能將其與天氣實景圖進行配對;“準備外出時的物品”是延伸到生活中的內容,下雨是帶傘還是準備手套,需要學生根據生活經驗來判斷,也是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的體現。
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和實踐,“三段五步”教學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和實效性,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自閉癥學生樂于學習,在強調學生主體作用的同時,教師的主導作用得到發揮,師生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章偉民.教學設計基礎[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1998.
[2]方俊明.特殊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3]葉永楠.培智課堂教學目標的設定[J].黑河教育,2019(63).
【基金項目:本文系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基礎教育教研專項重點課題“精準教研引領下的培智學校‘三段五步’教學模式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YB1320391)階段性研究成果(生活語文)】
(責任編輯 付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