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 迅

錯金銀銅蹲立虎
生前,他腰纏萬貫,出門車馬伺候,洗澡講究搓背,累了聽音樂,餓了吃五宮格火鍋。
死后,他把這些享受全都搬到了地宮里,35 個足球場大的王陵保留了他煊赫一生的故事,其中一系列錯金銀工藝的虎形文物,讓人大開眼界。
他就是江都王劉非。
漢代諸侯王陵在全國不斷地被發現,總數不在百座以下,但最有影響的、出土文物極豐富的,不外乎河北滿城漢墓中山王陵和江蘇大云山漢墓江都王陵。
2009—2013 四年多時間,南京博物院與盱眙縣文廣新局組成聯合考古隊發掘劉非家族墓,出土包括鑲玉漆棺、金縷玉衣等在內文物一萬余件,此次考古也入選“2011年度中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劉非與漢武帝劉徹為同父(即漢景帝劉啟)異母之兄弟,長劉徹12 歲。漢景帝二年(公元前155 年)立為汝南王,次年封為江都王。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時,劉非年方15 歲,他奮勇參戰,立下大功,封為江都王,國都廣陵(今揚州)。劉非在“江都王”的位置上達27年,終年41 歲。漢景帝還給了他一個非常高的待遇,叫“賜天子旌旗”,意思是可以在某些時候使用皇帝的儀仗規范,在整個西漢時期,只有兩個諸侯王得過這個稱號,另一個是同樣在平定七國之亂立下了大功的梁孝王劉武。
雖然盡享天家富貴,劉非卻有壯志難伸之愁。“七國之亂”后,分封在各地諸侯王們自此受到更嚴格的管控,劉非功名心重,還喜歡招攬豪杰,可后來匈奴犯邊他上書朝廷申請出征卻被駁回,無復當年之勇,只得在聲色犬馬之間放浪寄情。
他的墓中有一套編磬,與一般石質不同,這組編磬是由鉛鋇玻璃熔鑄而成,相當珍貴,這也是中國發現最早的由復合材料制造的樂器。中國古玻璃發明于3000 多年前的西周初年,西漢時的玻璃比玉還貴重。劉非墓室的外藏槨是上下兩層,其中上層全是馬車,里面囤積的全是冷兵器,一個箭箙(裝箭的箭壺)中有300 支箭,而箭鏃的品種有15 種,幾乎涵蓋了當時遠程射擊和近程射擊的所有箭鏃品種。還有大量實用兵器,包括暗花紋銅矛、寬葉鎏金銅矛、雞鳴戟、鎧甲、鎏金弩機等,形制復雜多樣。陵園內還發掘了兩座兵器陪葬坑,儼然是地下兵器庫。劉非墓里還有一個銅染爐,上下兩層,上面是一個染杯,用來放醬料、鹽等佐料;下面放炭火用來加熱。同時出土的還有一個大火鍋,學名是銅分格鼎,中間一格,旁邊四格,類似現代的鴛鴦鍋,相當講究。劉非墓中出土了四塊搓澡石,不同形狀不同用途,最粗糙的是搓第一遍用的,粗糙程度稍微好一些的是搓第二遍用的,以此類推,第四塊是用瓦做的,很細膩,玉做的魚則是專門用來磨面部去角質的。還有質地為銀、銅、漆的多件沐盤,可見這位江都王非常重視生活品質。

暗花紋銅戈
不過最吸睛的還是大量錯金銀青銅器。虎形是大云山出土器物中最有代表性的造型。虎在古代有著特殊的象征意義。東漢《風俗通義》記載,虎作為能“除五毒食鬼魅”的神獸而享譽八方,常常被人們當作山神來祭拜。同時,虎與朱雀、玄武、青龍同為四神,具有鎮宅之效。把墓鎮做成虎形不僅美觀,放置于墓中也有保護主人安全的意思。
錯金銀銅蹲立虎,昂首嘶吼,前腿撐地,后腿彎曲坐在地上,似在伸懶腰;錯金銀臥虎銅鎮,仰面咆哮,形態如同發現獵物后的伺機進攻之勢;錯金銀銅虎鎮,神情悠閑,好像剛剛飽餐一頓后在樹蔭下休息一般;錯金銀嵌寶石虎噬熊銅鎮,出自劉非王后陳羽墓,1 組4 個,兩兩相同,主題造型是兩個動物相互撕咬。特別奢侈的是,小小的銅鎮上,嵌有瑪瑙、綠松石共計50 顆寶石。
六朝博物館里,一塊石碑墓志一疊鮮艷丹藥,就這么勾勒出一個叫虎的女子寡淡的一生。
矗立在南京北郊的幕府山,從下關蔓延到燕子磯,長江從北麓山腳下流過,南麓則分布著老虎山、象山、郭家山、北崮山等幾座小山岡。在1600 多年前的六朝,這里曾是世家大族的家族墓區。其中,今天幕府西路北側的象山,就安葬著瑯琊王氏的成員們。東晉剛剛在南京建政的早期,王家更是權傾朝野的第一家族。著名的王導、王敦、王羲之、王獻之都是王家的成員。
王彬,東晉宰相王導的從兄,官至尚書、左仆射,死后贈特進衛將軍、加散騎常侍,謚曰肅。

王丹虎墓志
1965 到1970 年間,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員會在象山東晉尚書、左仆射王彬的家族墓葬區先后發掘了10 座墓葬,一號墓是王彬的第四子、征西大將軍行參軍、贛令王興之夫婦墓;三號墓是王彬長女王丹虎墓;五號墓是王興之的兒子王閩之墓;六號墓是王彬的繼室夫人夏金虎墓。七號墓的主人,是王彬的從兄王廙,他墓中出土的一枚金剛鉆戒,被認為是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的鉆戒。

王廙墓出土的金剛鉆戒
公元307 年,王導與其堂弟王彬等王氏家族的精英們,輔佐后來的晉元帝司馬睿從山東過江來到南京。王丹虎其時5 歲,而等到她18 歲時,司馬睿已經在南京登基,父親也不斷升職,成為相當于宰相的“侍中”,她便是整個南京城最引人注目的高貴少女,無數貴族少年翹首以盼,祈禱能夠攀上這根高枝。
著名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羅宗真在《略論江蘇地區出土六朝墓志》一文中,通過對出土墓志的研究,發現與王彬家聯姻的主要是彭城曹氏、濟陽丁氏、長樂馮氏,這些家族不是主政一地,就是在中央任高官。
然而,她卻終身未嫁,于58歲時孤獨而終——否則,她應該葬在婆家的家族墓區中,而非葬于南京象山,陪伴在父親身邊。
這或許是時代造就的悲劇。根據墓志推算,王丹虎生于公元302 年。在她最美好的年華——20到25 歲時,王敦之亂、蘇峻之亂先后爆發,南京被攻破,而父親王彬又支持平叛,始終是堅定的保皇派。整個家族朝不保夕,昔日車水馬龍的提親隊伍早已消失無蹤。
在她墓中枕邊,有一只裝有丹藥的小碗。
東晉時丹藥大行其道,其主材是各種草木、礦物,服食者希望得道成仙,最著名就是那堪稱致幻劑的“五石散”。六朝時政局動蕩,常常活過今日活不過明日,精神空虛的人們只求及時行樂,很多人服用過量,重金屬中毒而死。王丹虎的丹藥中汞含量就超過了60%。
她的死,是因為服藥嗎?我們不得而知。不過她寄情于丹藥,一定很寂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