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光 李 霞 魏 嵐張鐘元
(1.遼寧大學,沈陽 110036;2.沈陽航空航天大學,遼寧 110136;3.遼寧石油化工大學,撫順 113005)
內容提要: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是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重點分析了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及其傳導機制。研究結果顯示: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產業結構升級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且創新和創業發揮了重要的中介作用。以上研究結論為完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定位、目標以及布局等方面的決策和制度安排提供了理論依據。
近年來,我國經濟發展所依托的投資、人口以及對外貿易等紅利呈現驅動效應衰退的趨勢,尤其是傳統行業,依賴勞動力和資本擴張的發展空間被進一步擠出。2008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放緩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結構性減速”,即我國工業化發展向城市化遞進帶來的產業結構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演進的必然結果。從世界產業發展的全球布局看,承接產業轉移和吸收擴散技術是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但是,我國工業發展空間不斷趨于飽和,且工業生產手段普及率已達瓶頸,導致基于現有技術層次上工業部門生產率已達上限,體現在增長動力弱化、工業結構落后和產業空間狹窄等問題。因而,想要實現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唯有探索更加高效的產業結構升級途徑,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除了產業政策、轉移支付、國際貿易、技術創新等因素影響之外,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也是推動產業結構優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推動產業結構升級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可有效促進創新創業事業的發展。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不僅可以匯集包括先進技術、管理經驗、制度、資金等在內的創新資源,而且能夠橋接創新活動中各個環節,加速創新成果的應用和擴散,推進產業結構升級。第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也是一種重要的融資渠道。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有政府信用背書(歐陽桃花,2021),更容易獲得社會資金的信任和追隨,形成政府與市場的優勢互補,有可能吸引數倍于財政資金的社會資本進入高新技術產業,發揮資本的乘數效應。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產生的股權投資、直接投資或跟進投資等多種投資方式,可以撬動社會資本,刺激資本市場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關注與興趣,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兼并重組、產業鏈整合、產業集中度提升提供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推動產業及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因此,對于初創企業,尤其是具備高新技術屬性的企業而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是一種新型金融工具,可以彌補傳統金融工具對中小企業、初創企業的擠出效應(張杰,2020)。
現有研究對不同類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適用對象和經濟后果進行了整理和歸納,包括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經濟提振、產業引導等效應,尤其是通過多種數據驗證了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產業結構調整的積極影響,這對本文開展進一步研究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然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與產業結構優化之間的傳導機制,目前鮮有研究展開深入探討。本文使用上市公司樣本數據對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與產業結構調整之間的傳導機制進行探索,研究結果有助于政府規劃和設計更為科學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使用方案。
本文首先構建基準模型檢驗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效果。如果實證結果顯示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產業結構升級有顯著影響,則進一步檢驗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傳導機制。
1.被解釋變量
通過梳理現有文獻,發現一國產業結構的變動包含兩個維度:產業結構調整和產業結構高級化。產業結構調整主要指資本、勞動力、資源等生產要素由低端制造業向高端制造業進行轉移(齊鷹飛和Li,2020)。基于此維度,選擇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占企業總量比重(P_Htech)作為產業結構升級的代理變量。產業結構高級化主要指經濟的非農化發展,或者反映的是經濟結構的服務化傾向(干春暉,鄭若谷,余典范,2011)?;诖司S度,選擇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Ptertiary)作為產業結構升級的衡量指標(鄧曉蘭、孫長鵬,2019)。使用第一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First_gdp)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Second_gdp)作為被解釋變量進行回歸,以檢驗產業結構是否發生了轉移。
2.核心解釋變量
政府引導基金按照設立定位、投資階段、擬扶持產業方向等策略的不同,可以將其分為產業類政府引導基金、創投類政府引導基金、PPP類政府引導基金。政府引導基金,因概念類型不同、包含內容不同,實證結果也存在較大差異。概念越寬泛、內容越復雜,研究結論也越不明晰。現有關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證類研究多使用創投類引導基金數據,一方面由于該類引導基金的數據更容易獲得,另一方面該類引導基金總體上都是服務于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因此,本文借鑒顧學明(2020)的做法,以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設定的目標規模(Ln_LGVC)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設定數量(Ln_NGVC)作為衡量指標。
3.中介變量
在“雙循環”經濟發展格局下,自主創新是推動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提升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的主要力量(江小涓和孟麗君,2021)。同時,創業不僅可以通過新創企業進入市場帶來對在位者技術創新的倒逼效應,而且可以淘汰生產率低下的落后企業,為產業結構優化發揮了重要的競爭效應。因此,選擇研發投入(Ln_R&D)和創業水平(Ln_E)作為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影響產業結構的中介變量。
4.控制變量
參考已有研究(吳豐華、劉瑞明,2013),選擇可能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因素,主要包括:①居民消費水平(Ln_wage)。如果居民消費水平越高,市場規模相對會越大,這是影響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由于居民消費水平數據存在較大缺失,采用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作為衡量消費水平的替代性指標。②地方基礎設施水平(Infra)。落后地區產業之所以發展滯后,很大原因與其基礎設施落后有關,尤其是良好的交通基礎設施是產業發展的必要條件。采用公路里程/土地調查面積作為基礎設施水平的代理指標。③對外開放程度(Open)。經濟越開放的地區,要素流動越充分,其產業發展越可能受到區域外因素影響,產業結構與外界的關聯性會越強。采用經營單位所在地進出口總額占GDP比重作為對外開放程度的代理指標。④人力資本水平(Ln_Human)。人力資本是產業發展的重要生產要素,能夠提供的人力資本越多,對產業發展越有利,而且高技術產業對人力資本的要求也更高。選擇當地在校大學生數的對數作為人力資本水平的代理變量。⑤電力消費量(Ln_elec)。電力消費情況一方面可以衡量地區的基礎產業設施建設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衡量地方經濟活躍程度。采用地方電力消耗量的對數作為其代理變量。⑥市場化程度(marketivation)。市場化程度是制約地區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市場化程度低,要素流入少,產業就可能陷入低端鎖定狀態。使用樊綱指數作為市場化程度的代理指標。⑦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支出(Ln_GFT)。政府投資對產業結構具有重要影響,在某種程度上比私人投資對產業結構的影響更顯著。用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對數作為其代理變量。⑧地區生產總值(Ln_gdp)。地區生產總值代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通常經濟越發達的地區,可能更能吸引生產要素的流入,而且經濟越發達的地區,政府越有實力來發展產業。用地區生產總值的對數表示。

表1 變量定義
擴大樣本容量是提高實證研究精確度的一個有效手段。本文選取2001年-2019年29個省份的宏觀數據(不含青海和西藏)。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數據來源于清科私募通數據庫,高技術企業數據①高技術企業數據為2010年-2019年數據。來源于《中國高技術產業統計年鑒》,其他數據來源于國家統計局和國泰安CSMAR數據庫。對樣本中數據不匹配的情況,主要采取刪除數據缺失樣本并輔之以回歸法填補空缺數據的辦法。處理之后,樣本數為315。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見表2。

表2 變量描述性統計
面板數據可以擴大樣本容量,提高估計精度,即使個體特征與解釋變量相關,也可以通過使用組內估計量而獲得一致估計。因此,本文構建面板固定效應模型檢驗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其中,Indstry表示產業結構升級,分別用第三產業經濟增加值占GDP比重(Ptertiaryit)和高技術企業占比(P_Htechit)表示。CYTZYDJJ表示創業引導基金,分別用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設立目標金額(ln_LGVC)和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數量(ln_NGVC)表示。i為省份,t為時間,control為控制變量。這里重點關注α1的符號和值,如果α1顯著為正,說明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如果顯著為負,則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抑制了產業結構升級。當然,α1的值越大,平均而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作用就越大。
1.基準模型結果分析
本文運用STATA 16軟件進行估計,回歸結果見表3。第(1)和(2)列為對第三產業占GDP比重的回歸,第(3)和(4)列為對高技術企業占比的回歸。實證結果表明,無論是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數量還是目標規模,均對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在5%的顯著性水平產生了顯著的正向影響,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上促進了高技術產業的發展,表明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促進了產業結構升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顯著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一個可能解釋是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具有明確的政策意圖,可能彌補了地方財政資金所帶來的產業上的橫向財政差異。①孫開和沈安媛(2020)已經揭示橫向財政差異是阻滯產業結構合理化和高級化的重要原因。另一個原因可能源于我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普遍采取市場化運作模式,主要以參股、聯合投資等方式進行投資,政府資金參與深度一般不會超過50%,參股形式往往不會超過20%,這事實上給了創業投資機構巨大的運營空間,使其可以按市場化方式運作,提高運作效率。此外,實證結果還顯示地區人力資本水平和貿易開放度對三次產業占比及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均存在顯著影響。

表3 基礎回歸結果

續表3
2.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是否促進了產業結構優化
只對第三產業占GDP比重進行回歸,不能判斷是直接提高了第三產業經濟增加值,還是推動產業結構從第一、二產業向第三產業優化。據此,本文進一步對第一、二產業的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進行了回歸(見表4)。實證結果顯示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第一產業占GDP的比重沒有顯著影響,但對第二產業的經濟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認為創業投資引導基金促進了產業結構從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轉移,即產業結構高級化。

表4 對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占比的回歸結果

續表4
基礎模型分析表明,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產業結構升級產生了顯著的正向影響。本文進一步實證檢驗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傳導機制。在模型(1)的基礎上,本文對模型(2)和模型(3)分別進行了自抽樣(Bootstrap)回歸。

其中,Medium為中介變量,分別使用創新(ln_R&D)和創業(Ln_E)表示,實證結果見表5。從結果可以看出:研發投入在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中發揮部分中介作用;創業活動在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中發揮完全中介作用;創業活動在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中發揮部分中介作用,但是創新活動在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對產業結構調整的影響中的中介效應不顯著。

表5 中介效應自抽樣的檢驗結果
基礎回歸模型的結果驗證了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可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高級化轉型。中介效應檢驗發現創新和創業是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影響產業結構升級的重要渠道。從研究結論來看,提升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經濟效應的一個重要抓手,就是實現雙創事業的發展,即如何借力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推動創新創業發展,最終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基于前文研究結論,提出三個方面政策建議。第一,實現創業投資引導基金規劃性目標與盈利性目標的統一。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是政府財政資金與社會資金的組合,存在因資金性質不同而產生的利益訴求矛盾。在協調兩者矛盾的過程中,應該堅持“市場運作為主、政府引導為輔”的指導原則,在投資對象、投資主體類型等屬性選擇上體現政府的政策引導,在基金管理的具體運作中應該體現市場化的自主性。第二,強化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虹吸效應。通過構建有效的風險共擔機制和收益分配機制,比如限定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所占比重以及轉讓價格,從而激勵更多社會資本的注入。第三,健全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的績效評價機制。通過對規范程度、效率水平以及經濟后果進行綜合評價,規范現有基金運營程序,提高基金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