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糖尿病學》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對880萬患者開展的回顧性研究發現,感染新冠病毒會增加患者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此前研究表明,人類胰腺也可能成為新冠病毒攻擊的目標。感染新冠病毒后,人體內的胰島β細胞中胰島素分泌顆粒減少,葡萄糖刺激的胰島素分泌受損。此外,一些感染患者盡管沒有糖尿病史,也會出現胰島素不耐受,血糖水平升高等情況。而且,感染新冠病毒可能導致促炎癥信號物質(細胞因子)的強烈釋放,損害胰島素的有效性。
但到目前為止,還不清楚這些代謝變化是否為暫時性的,或者感染新冠病毒是否增加了長期罹患糖尿病的風險。為研究這個問題,德國研究人員開展一項回顧性隊列研究。
在最新研究中,他們成立了一個由1171名醫生組成的專家小組,從2020年3月至2021年1月對880萬名患者的情況開展了跟蹤分析。最新研究第一作者沃爾夫岡·拉特曼說:“我們的目的是調查感染新冠病毒后糖尿病的發病率。”
研究人員選擇急性上呼吸道感染(AURI)患者作為對照組,AURI這種感染也經常由病毒引起。在研究期間,共有35865人被確診感染新冠病毒。研究人員稱:“我們的分析顯示,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比AURI患者更容易罹患2型糖尿病:感染新冠病毒后罹患糖尿病的概率為15.8/1000;而AURI患者罹患糖尿病的概率為12.3/1000,前者比后者高28%。
雖然絕大多數新冠肺炎輕癥患者不太可能罹患2型糖尿病,但論文作者建議,新冠肺炎康復者要警惕疲勞、頻繁排尿和口渴等糖尿病預警癥狀,并立即尋求治療。
近日,記者從湖南衡陽南華大學獲悉,該校曹德良教授團隊自主研制的血清AKR1B10原發性肝癌診斷試劑盒,日前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三類診斷試劑注冊批文。這意味著,該款具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肝癌診斷試劑盒有望進一步產業化,在臨床使用推廣。
1995年,曹德良在研究中發現了新基因“醛酮還原酶1B10(AKR1B10)”,并對其生物學功能、表達調控及其在腫瘤中的作用等進行了深入研究。通過大規模臨床試驗與隨訪,曹德良發現AKR1B10或可成為肝癌特異性標志物,應用于肝癌的篩查、輔助診斷與監測。他介紹,目前臨床上廣泛使用的肝癌診斷標志物是甲胎蛋白AFP,但研究顯示,將AKR1B10蛋白作為肝癌血清標志物,各項性能明顯優于AFP。比如,在早期診斷中,AKR1B10更靈敏,更易識別出無癥狀早期肝癌患者。同時,臨床研究證實AKR1B10的靈敏度和特異性更高,檢測結果更準確,對肝癌的檢出率更高,假陽性和假陰性率更低。此外,AKR1B10對病情變化的反應更迅速,可以更早得知肝癌患者術后效果,為醫生制定合理的術后治療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據悉,下一步,團隊將繼續擴大臨床研究,積累更多AKR1B10用于普通人群的肝癌早期篩查和肝癌早期診斷數據。比如,團隊正在積極探索該基因與乳腺癌、肺癌、胃癌等的相關性及應用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