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娜 任越


摘 要: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是加快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和重要抓手。在鄉村建設行動實施背景下,鄉村檔案事業發展迎來機遇期,檔案治理重心應下沉到鄉村。結合“點線面體”思維模式,考量鄉村檔案治理問題,構建多級聯動的鄉村檔案治理體系,引導鄉村檔案治理服務于鄉村社會治理,實現鄉村檔案治理增效。
關鍵詞:鄉村建設行動;鄉村檔案;檔案治理
分類號:G273
Research on the Governance System of Rural Archives Based on the Action of Rural Construction
Xuna1, Renyue1,2
( 1.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80; 2.Archival Undertaking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Beijing 100872 )
Abstract: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construction actions is the primary task and important channel for accelera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it must be placed in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driv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rural construction actions,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archives has ushered in a period of opportunity, and the focus of archives governance should sink to the countryside. Combined with the "point, line and surface" thinking mode, consider rural archives governance issues, build a multilevel linkage rural archives governance system, guide rural archives governance to serve rural social governance, and realize rural archives governance efficiency.
Keywords: Rural Construction Action; Rural Archives; Archives Governance
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實施鄉村建設行動”,持續提升鄉村治理效能,實現鄉村振興。“十四五”時期是構建鄉村檔案治理體系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新修訂《檔案法》和《“十四五”全國檔案事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為推進鄉村檔案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注入前驅動力。目前關于鄉村檔案治理的研究成果中,有關于檔案協同治理[1]和治理能力提升[2]方面的,也有在鄉村檔案治理視閾下探究輕量級技術應用[3]、文化禮堂建構[4]等。當前,檔案工作融入鄉村振興戰略、基層社會治理的實踐已獲成效,但鄉村檔案工作全流程和鄉村檔案治理體系建設關注度不高,影響了檔案在鄉村建設行動中的發揮。需運用“點—線—面—體”思維邏輯,系統回答“治理基礎、治理目標、治理什么、誰治理、如何治理、治理效果”,以推進鄉村檔案治理體系建設,實現鄉村檔案善治。
1 關系建構:鄉村建設行動實施背景下鄉村檔案治理的基點
1.1 命題緣由
首先,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把對中國“農村”的稱謂變更為“鄉村”,更突顯了它的社會組織結構?!皩嵤┼l村建設行動”是衍生而來的一個經濟名詞,將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以具象化寫實的方式加以闡釋,具有可操作性的行為特征。其次,鄉村檔案管理是鄉村基層行政管理的子環節,是鄉村建設的基礎性工作,對于鄉村檔案事業來說,鄉村檔案治理是鄉村檔案管理的升級優化?!班l村”是檔案治理的環境根基,是國家檔案治理推進的“最后一公里”。再次,運用法國哲學家笛卡爾的理性演繹方法論,以鄉村為檔案治理的組織場域,以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檔案治理的實踐背景和投合方向,演繹檔案治理的廣延,逐步上升到對鄉村檔案治理復雜對象的認識。鑒于此,在國家治理導向下,用迭代審視的思維把握鄉村檔案工作現狀,將治理理念一以貫之,逐步引導鄉村檔案治理助力鄉村建設。
1.2 鄉村建設行動與鄉村檔案治理的協同邏輯
囿于復雜的現實,鄉村振興和鄉村檔案事業發展的實然狀況與應然指向有所偏離。雖然實行了“村檔鄉(鎮)代管”的保管模式,但整體而言,鄉村檔案管理機制相對較弱,村間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鄉村檔案事業發展要順應鄉村建設行動,符合鄉村經濟社會發展條件。二者協同開展的應然動因,有以下5個方面:(1)從場域來看,二者社會實踐活動都發生于村級聚居地;(2)從主體來看,由于注重黨的領導和基層群眾自治制度下的村民自治,二者的組織運行方式都是長期穩定的;(3)從宏觀目標來說,二者均屬在不同領域內圍繞鄉村振興總目標而提出的發展舉措,共同指向鄉村社會治理;(4)鄉村檔案真實記錄鄉村建設行動,從社會化服務內容來看,二者均囊括了美麗鄉村建設、政治生活、經濟發展、文化教育、民生社會等方面;(5)從雙向促進作用來看,實施鄉村建設行動為推進鄉村檔案治理提供了政策支持,推進鄉村檔案治理能夠有效提升鄉村檔案公共服務水平。
綜上并參考圖1,鄉村振興的首要任務是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而在檔案領域,鄉村建設行動的基石是鄉村檔案治理,因此,應確保鄉村檔案工作緊跟鄉村建設行動步伐,鄉村建設在何處,檔案工作就應延伸和跟進到何處。協同應對實然狀態的考驗,擺脫鄉村檔案工作推進的掣肘,建構鄉村檔案治理體系,助推鄉村檔案事業和鄉村振興從實然走向應然。
2 推進方向:基于鄉村建設行動的鄉村檔案治理導線
2.1 解決鄉村檔案工作自身高質量發展問題
助力鄉村建設行動,應強化鄉村檔案工作發展內核。倪麗娟提出,檔案治理旨在解決傳統單一自上而下的檔案工作模式,通過檔案管理體制改革及檔案工作體系重構,轉變檔案行政管理職能,實現檔案管理模式走向檔案治理模式。[5]為解決鄉村檔案工作自身高質量發展問題,一方面,要夯實鄉村檔案管理制度化和規范化這個鄉村檔案治理的保障基線。將《鄉鎮檔案工作辦法》《村級檔案管理辦法》和《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新鄉村建設檔案工作的意見》等作為提升鄉村檔案工作水平的基本遵循,正確定位鄉村檔案功能,創新鄉村檔案工作模式和方法,規范鄉村檔案管理活動。另一方面,應推動鄉村治理理念與鄉村檔案工作相融合,科學規范地管理鄉村檔案,形成鄉村檔案領域良好業態。鄉村建設行動的實施為鄉村檔案工作發展樹立了新目標,創造了新機遇,給予鄉村檔案工作新使命。新修訂《鄉鎮檔案工作辦法》提出,“鄉鎮檔案工作在推進鄉鎮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6]據此,可構建鄉村檔案治理體系,以賦能檔案工作發展,將體現鄉村地域特色的檔案資料納入歸檔收集范圍,為鄉村建設提供優質高效的檔案公共服務。
2.2 引導鄉村檔案工作服務鄉村建設行動
鄉村檔案工作產生社會效能的關鍵在于鄉村檔案治理能力,其工作重心是找準服務鄉村建設大局的結合點,強化鄉村檔案事務與鄉村治理的邏輯關聯。
其一,順應鄉村建設行動和鄉村治理要求,將檔案治理作為鄉村振興助推劑,提供涵蓋“三農”“脫貧攻堅”“美麗鄉村建設”等重要內容的鄉村檔案利用服務。其二,由于鄉村檔案承載著記錄鄉村建設偉大進程的功能,要引領檔案工作自發式嵌入到鄉村生態環境、基礎設施、農業生產、文體活動、醫療衛生、公益事業等領域。其三,適時建造村史館、家風家訓文化館等多類型展館,展現鄉村文明和鄉村建設成就,激發鄉村群眾的集體文化認同感,弘揚鄉村優秀傳統文化和特色文化。其四,繼續開展鄉村檔案數字化,主動融入基層政府數字化轉型工作中。
3 有機銜接:鄉村建設行動實施背景下鄉村檔案治理的切入面
3.1 拓展鄉村檔案協同治理主體的參與面
鄉村檔案治理可以定義為“鄉村檔案部門、鄉村社會組織、鄉村人民群眾等多元主體協同合作,以鄉村檔案管理工作規范化為基礎,善用合力,推動鄉村檔案事業發展,服務鄉村建設行動,以共治理念達成善治目標的活動和過程”。[7]鄉村各級各類檔案機構與其他類型主體在黨的領導下協同合作,形成“一核多元”的鄉村檔案治理共同體建設導向(參考表1)。
理順鄉村檔案工作機制,優化主體職責。縣黨委、鄉鎮黨委、村黨組織居于鄉村檔案治理主體首位,負責把握鄉村檔案工作的政治方向。縣級檔案主管部門需主動確認元治理的身份地位,協調檔案治理工作,使“檔案主管部門主導”和“鄉村自治”之間達到動態平衡。鄉村檔案館(室)是鄉村檔案工作的中堅力量,負責持續優化鄉村檔案資源結構與質量,以保存完整的鄉村建設記憶。權責問題是檔案治理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縣級檔案主管部門要權衡多方主體的權責配置,保證權責清晰。村一級的鮮明特質是村黨組織領導下的村民自治,縣級以下政府機構在鄉村建設動態進程內更多的是扮演協調和參與角色,放權給鄉村自治組織。
鄉村檔案治理的參與主體主要包括以下幾類:第一,鄉村政權組織、涉農部門、鄉鎮企業、鄉村民間組織等是鄉村檔案的形成機構,同時是協同治理網絡中的重要主體。第二,檔案學會、研究中心、高校等社會學術力量協同引智,提供學理支撐。第三,村史館、鄉村紀念館、博物館、家訓家風文化館等,是參與家譜、村史、村志、美麗鄉村建設大事記等編研活動的主力。第四,鄉村檔案主管部門通過公開招標等途徑引進的相關機構,如檔案外包服務公司等。第五,村民。村民具有治理者和利用者雙重身份。
3.2 擴大鄉村檔案治理制度體系的覆蓋面
徐擁軍認為,檔案制度是推進檔案治理的根本前提,應以“檔案之制”筑牢“檔案之治”。[8]為此,要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其一,明確法律法規治理原則。依法治理是鄉村檔案治理的最基本方式,明晰治理主體的權利和責任,逐步從靜態的“法制”到動態的“法治”過渡。其二,實施鄉村檔案管理工作監督指導和問責追責機制?!多l鎮檔案工作辦法》明確指出,鄉鎮檔案部門要對村級組織檔案工作進行監督、指導。[9]檔案主管部門要注重鄉村檔案管理職權劃分,將《檔案檢查工作辦法》向鄉村延伸。其三,善用評估和考核激勵制度。以評促治,設計全鏈條式的鄉村檔案治理能力評估體系,保證評估指標權重合理。同時,制定形式多樣的考核激勵方法,調動各主體參與檔案治理、服務鄉村建設的積極性。其四,健全鄉村檔案工作與鄉村建設進程配套的制度。轉變檔案工作與鄉村治理“兩張皮”的局面,以配套制度為基準,同步落實檔案工作。
3.3 延伸鄉村檔案治理效能的影響面
從《規劃》來看,提升鄉村檔案治理效能是鄉村檔案工作發展的主要任務,要以鄉村檔案治理的根本目標為出發點,最大限度地延伸治理效能的影響面,滿足人民群眾的物質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
常大偉[10]、晏秦[11]、華林[12]等關注到檔案工作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方式是檔案服務。適應鄉村建設行動的需要,鄉村檔案服務應重視鄉村檔案利用者的公共利益。首先,增強鄉村檔案資源可用性,創新鄉村檔案服務方式,兼顧檔案形成者和其他利益主體的利用訴求,服務“三農”等領域。其次,深入挖掘反映鄉村建設行動的檔案信息資源,搭建政務信息公開、民生檔案遠程共享、檔案信息在線查閱一體化的鄉村檔案信息服務平臺,積極探索鄉村智慧檔案服務模式。再次,以人為本,提供實時高效的精細化檔案服務,關注多元立體化的利用者需求。
4 宏觀著眼:面向鄉村建設行動培植鄉村檔案治理機體
隨著鄉村建設行動的縱深發展,鄉村檔案治理在鄉村建設各項工作中的支撐作用更加突出。充分發揮鄉村檔案治理效能是重中之重,而構建多級聯動的鄉村檔案治理體系是實現這一重要任務的有效渠道。由于檔案具有有機聯系性,[13]且從機體哲學研究的“機體”內涵上看,社會組織、觀念體系之所以具備“機體”特征,是在社會實踐中把自身的有機性或有機聯系特征不斷賦予外部事物的結果。[14]據此,鄉村檔案治理體系具備機體特性,應伺“機”而動,利用檔案有機聯系性實現鄉村檔案治理效能的提升,繼而共同作用于檔案事業發展和鄉村建設行動。
4.1 構建多級聯動的鄉村檔案治理體系
鄉村檔案治理不單指“行政村”單一層級,而是一個涵蓋地(市、州、盟)級、縣(區、旗、市)級、鄉(鎮、民族鄉、縣轄區)級、村四級密切長效配合的治理體系。地縣級檔案主管部門主要負責規劃和部署工作,協調鄉村檔案治理主體關系,對業務能力薄弱的鄉村檔案機構開展幫扶。縣級檔案主管部門監督指導鄉鎮檔案工作,制定符合本地實際的村級文件材料歸檔范圍和檔案保管期限表等。縣級以下各類檔案館(室)負責本單位的檔案管理實際業務工作,提供鄉村檔案利用服務?!兑巹潯诽岢?,改善鄉鎮、村的檔案保管條件,在此基礎上,鼓勵有條件的鄉鎮和村籌建檔案館。
四級聯動能夠直接映射出檔案機構多元層級結構,體現了地縣級檔案局主導下的多級核心主體協作關系,打造基層區域性“鄉村大檔案”治理主體網絡。要找準四級聯動的契合點,以四級綜合檔案館和涉農專業檔案館為重點主體,搭建涵蓋四級的跨部門異地查檔平臺,積極探索區域內涉農檔案信息資源整合利用方法。另外,地縣級檔案局要圍繞檔案管理業務水平、檔案安全、檔案服務等事項開展監督檢查,對鄉村檔案服務于鄉村建設行動的效果進行專項督查。
4.2 鄉村檔案治理響應鄉村社會治理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推動社會治理和服務重心向基層下移,把更多資源下沉到基層,更好提供精準化和精細化服務”。[15]檔案治理響應鄉村社會治理是鄉村檔案事業的新使命,是激發鄉村檔案治理體系活力,服務鄉村建設行動的必然要求。
2019年,國家檔案局辦公室組織開展檔案工作服務鄉村社會治理試點工作,正式拉開了鄉村檔案工作服務于鄉村社會治理實際操演的序幕。當前,試點工作初具規模,許多試點區域取得階段性成效。鄉村檔案治理可以此作為契機,組織開展試點工作,及時完成評估環節和實證性研究。以江蘇省張家港市檔案服務鄉村社會治理試點工作[16]為例,市檔案局完成了鄉村檔案工作的規劃部署,先后成立省內首家區鎮聯動的楊舍檔案館和村級永聯檔案館,健全市鎮村三級聯動的新型鄉村檔案治理體系;市檔案局積極調動多方力量,將鄉村組織、村志愿者、基層群眾納入涉農檔案信息資源建設的主體范疇;創新檔案資源集聚和公共服務路徑,盤活了檔案資源,在處理村務大事小情、農業產業發展、美麗宜居鄉村建設、解決民生現實問題、倡導鄉村文化新風尚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此外,浙江長興縣、甘肅省甘州區等檔案服務鄉村社會治理示范區,積極探索民生檔案協查模式,建設“民生查檔一網通”平臺,檔案查詢服務窗口前移,下放查檔權限至鄉村基層,解決鄉村群眾進城查檔不便的困擾。檔案工作服務鄉村社會治理試點工作的成功做法是鄉村檔案治理響應社會治理的重要經驗,值得理論學習與實踐推廣。
*本文系“龍江學者”青年學者支持計劃、黑龍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黑龍江省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建設與推廣研究”(項目編號:22TQH021)階段性研究成果。
注釋與參考文獻
[1]王萍.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村級檔案協同治理的生成邏輯、核心問題與體系建構[J].檔案與建設,2020(5):32-36.
[2]周振國.鄉村檔案治理能力提升思考——基于疫情防控和社會轉型背景的考量[J].檔案天地,2020(9):50-52.
[3]沈紅雨.關聯數據在鄉村治理檔案中的輕量級應用探析[J].浙江檔案,2021(6):47-50.
[4]徐浪靜,陸小賽,王勵.檔案治理現代化視域下文化禮堂價值建構研究[J].浙江檔案,2020(5):58-60.
[5]倪麗娟.檔案治理問題思考[J].檔案學研究,2021(1):58-63.
[6][9]國家檔案局.《鄉鎮檔案工作辦法》正式公布[EB/ OL].(2021-10-20)[2021-11-23].https://www.saac.gov. cn/daj/tzgg/202110/cfedea3b3de0425c92a1458cbf4fe711.shtml.
[7]金波,晏秦.從檔案管理走向檔案治理[J].檔案學研究,2019(1):46-55.
[8]徐擁軍,熊文景.用“檔案之制”筑牢“檔案之治”[J].中國檔案,2020(1):72-73.
[10]常大偉.檔案治理的內涵解析與理論框架構建[J].檔案學研究,2018(5):14-18.
[11]晏秦.論檔案治理的內涵、特征和功能[J].檔案管理,2017(4):4-7.
[12]華林,邱志鵬,于雯青.國家治理增效視角的檔案服務建設:抗戰檔案實證研究[J].檔案學通訊,2021(2):4-11.
[13]王英瑋.論檔案的有機聯系性[J].檔案學研究,2003(6):2-4.
[14]王前.機體哲學論綱[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5(3):1-5.
[15]王杰.社會治理重心下移背景下的基層服務型政府建設研究[J].青島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2(4):50-54.
[16]孫靜,孫曉霞,王健.多元融合謀發展 善治善為惠民生——張家港市推動檔案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發展[J].檔案與建設,2020(4):50-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