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穎
【摘? ? 要】隨著5G網絡以及智能手機等的廣泛普及應用,新技術、新設備為媒介傳播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條件。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媒介融合進程的加快,為廣播媒體的“可視化”發展帶來了機遇,視頻直播已經成為廣播媒體信息傳播的新常態。本文分析了廣播媒體進行視頻直播的優勢及必然性,指出目前存在的諸多問題并就如何提高質量提出建議。
【關鍵詞】廣播媒體;視頻直播;優勢;問題;策略
2016年,視頻直播如“春雷”般橫空出世,并迅速被各大媒體和平臺所采用,成為提升媒介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同時也被廣大受眾所接受和喜歡。2016年也因此被不少人稱為視頻直播元年。2017年“騰訊媒體+峰會”發布《未來地圖:2017中國新媒體趨勢報告》,根據其相關市場調查研究數據顯示,在總調查人數中,音頻用戶數量占比高達75%,遠遠超過圖文、視頻的占比量,這凸顯出廣播媒體的獨特優勢,也為廣播媒體人積極探索發展新路徑注入了信心。如今媒介融合進入深水區,傳統廣播媒體積極探索廣播“可視化”操作路徑,通過視頻直播打破了廣播“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桎梏和局限,吸引和留駐了一大批融媒體受眾。廣播媒體“融媒”之路獨辟蹊徑,成效顯著。
一、廣播媒體進行視頻直播的顯著優勢
視頻直播形式出現后,很多業內專家預判這是媒介轉型升級的“下一個風口”,而廣播媒體進行視頻直播有著諸多優勢。
(一)實現聲畫合一,讓新聞報道更生動
廣播媒體既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新聞采編隊伍,也具有符合直播要求、專業功底較好的主持人班底。而且,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廣播媒體積累了豐富的報道資源。廣播媒體借助新媒體渠道進行視頻直播,可以實現資源整合和優勢互補,讓新聞報道更加生動,實現“聲畫合一”的傳播,彌補傳統廣播“只聽不視”的不足,將優秀的“視聽”報道呈現在受眾面前,幫助廣播媒體提升傳播效率和傳播效果。而且,隨著我國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車載受眾人群不斷擴大,廣播媒體的先天優勢越發明顯,這也為廣播媒體突破自身局限、進軍視頻直播領域提供了基礎和信心。
(二)實現廣播節目的“可視化”,讓主持人從幕后走向臺前
現在不少廣播節目實現了全程直播,聽眾既可以聽廣播,也可以觀看節目直播,了解節目主持人在直播過程中的實時狀態。廣播節目的“可視化”大大地拉近了主持人與受眾之間的距離,讓以往略顯神秘“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的主持人從幕后走向臺前,給受眾帶來更加親切的感受,有效地提高了廣播節目的傳播力。事實上,廣播媒體與視頻直播的結合,早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就有了創新實踐,當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曾將關于奧運會報道的廣播信號通過廣播電視、手機廣播電視等終端渠道輸出,實現了網上直播,讓主持人從幕后走向臺前,取得了不錯的效果,給廣大聽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三)受眾參與感和互動性增強,節目更具吸引力
廣播媒體的優勢在于其互動性、及時性和伴隨性。傳統廣播節目中的互動大都是主持人占據主動權。以微信留言為例,主持人往往會挑選一些精品留言進行選擇性回復。但在視頻直播過程中,廣播媒體與受眾之間的互動更加對等,受眾可以直接通過留言或彈幕的方式進行互動,發言實時呈現,這樣一來,受眾的參與感和互動性就更強,節目更具有感染力,更易增強受眾黏性。在視頻直播助力下,廣播媒體與受眾之間能更有效地進行溝通交流,讓受眾可以通過評論、點贊、投票、熱線電話等途徑進行信息反饋,表達建議或意見,拉近了廣播媒體與受眾的心理距離,為培養、提高受眾的忠誠度創造了條件。
(四)重大活動視頻直播,讓廣播媒體創收有了新出口
當下不少政府部門和企業在選擇合作單位時,往往更加偏向于受眾群體龐大、靈活便捷、活躍度高的新媒體渠道,如果廣播媒體策劃的活動依然單純地依靠音頻節目傳播,可能很難獲得合作單位的青睞,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視頻直播被越來越多的廣播媒體應用于重大報道或重大活動的舉辦過程中,利用網絡視頻平臺或手機端視頻APP進行直播,讓觀眾實時了解現場的活動盛況,感受活動氛圍,彰顯廣播媒體“可視可聽”的魅力。視頻直播方式的引入,也讓廣播媒體創收有了新出口,“廣播+視頻”的活動呈現方式,無疑是吸引廣告客戶的一個重要看點。以杭州之聲報道G20杭州峰會為例,為了圓滿報道此次重大活動,杭州之聲著力打造“全視頻”廣播戰略,不間斷推出為期30天的以“喜迎G20,我看城區新變化”為主題的系列直播,將重大主題報道、突發新聞、演出活動、志愿者服務等整合起來,驚艷了各方,社會各界反響熱烈,杭州之聲獲得了經濟效益與傳播效益的“雙豐收”,成績的取得自然離不開“視頻直播+廣播”的融合發展模式。
二、網絡視頻直播在廣播媒體中的應用場景
(一)網絡視頻直播在廣播節目中的應用
以往的廣播節目以聲音作為唯一的傳播符號,現如今隨著視頻直播的融合引入,很多廣播節目也開始以視頻的方式呈現在公眾面前,受到受眾的喜愛。
但廣播媒體也必須清楚,并不是所有的廣播節目都適合開通網絡視頻直播,比如說一檔節目的主要目標受眾如果絕大多數都不會熟練使用新媒體,或者對視頻直播不太感興趣,那么開通視頻直播就沒有意義;再比如在一些情感類節目中,聽眾渴望的是在電波中聽主持人娓娓道來,與其進行交流,傾訴情感,聲音的陪伴是對他們最大的慰藉,而直播可能會影響氛圍的營造。
(二)網絡視頻直播在媒體活動中的應用
如今廣播媒體在一些重大事件或活動中越來越多地使用視頻直播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種場景:
第一是重大新聞事件開通網絡視頻直播。網絡視頻直播技術門檻不高,直播畫質良好,當重要新聞事件發生后,廣播媒體通過視頻直播的方式,能夠讓新聞的時效性更強,現場感更強,視聽元素更加豐富,更好地滿足受眾的信息需求。除了常規拍攝,現如今的視頻直播還加入了航拍、短視頻和VR元素,創新了報道形式和傳播方式,實現了技術和內容的融合,加入到傳統的廣播新聞報道中,無疑可以在受眾群體中產生更大影響。
第二是重大活動開通視頻直播。當前自媒體越來越活躍,微信、微博、抖音等平臺強勢崛起迅速普及,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大都開通了新媒體賬號,擁有大量的粉絲,這就為重大活動開展視頻直播提供了受眾基礎,創造了有利條件。重大活動現場同步開通網絡視頻直播已經成為一些廣播媒體舉辦活動的標配,通過專業設備、多方聯動進行直播報道,對活動進程和活動現場進行全方位展示,可以增強受眾在場感,取得更好的傳播效果。
第三是廣播媒體與直播平臺合作,策劃、舉辦創收活動。廣告收入直接關乎著廣播媒體的可持續發展,實現廣告創收也是廣播媒體創新發展模式的一大目標,如何利用好直播平臺這個“聚寶盆”,最大程度地挖掘新的廣告增長點,已成為各大廣播媒體必須直面的新課題。廣播媒體可以與直播平臺合作策劃、舉辦一系列創收活動,比如廣播主持人“直播帶貨”,或通過知名主持人的“名人效應”開展廣播版真人秀等活動,都能為廣播媒體帶來收入。
三、廣播媒體視頻直播存在的問題
目前,廣播媒體的視頻直播依然處于嘗試探索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缺乏特色。雖然有些廣播媒體在視頻直播方面已經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是大部分依然較為茫然,只是看到同行在做,覺得自己也應該做這件事,卻沒有深入地思考怎么樣才能做好直播。有的直接套用別人的模式,缺乏自身特色,沒有亮眼吸睛的內容。對于廣播媒體來說,要做到“花開兩朵,各表一枝”,讓直播為廣播媒體培養新的用戶群體,擴大傳播影響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更不是直接復制粘貼別人的做法就能達到目的。
第二,廣播媒體視頻直播新聞的時效性往往不及新媒體平臺,在內容和畫面質量上不及電視媒體。直播的形式往往不新穎,深度也不夠。
第三,廣播媒體視頻直播的很多策劃者和具體執行者思維理念較為陳舊,缺乏創新,直播形式老套,沒有從新媒體思維和傳播規律出發,依然延續著傳統廣播節目的主持和語言表達方式,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和受眾的需求變化。
第四,廣播媒體的節目主持人雖然聲音條件很好,但部分主持人在現場氛圍的駕馭上仍有欠缺,不太習慣和適應視頻直播的方式。很多主持人在上鏡直播時,難以有效地調度直播現場資源,把控直播節奏,調動直播氛圍。
四、廣播媒體視頻直播的發展策略
(一)打造精品內容,形成自身特色
視頻直播對于推動廣播媒體和新媒體的有效融合,有著重要的助推作用,可以進行普及式應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廣播媒體視頻直播需要走的是高質量發展路線,而不是形式上的融合。僅僅將其看成是電視節目的翻版,或者是廣播節目的“視頻化”,在直播間內架起攝像頭,對準正在播報節目的主持人,開一個視頻直播窗口,肯定是遠遠不夠的。廣播媒體要讓視頻直播成為引流和擴大影響力的翹板,就必須從內容質量抓起,尊重互聯網傳播規律,研究受眾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從他們的需求出發選擇直播內容,高度重視時效性,將最新、最吸引人和最精彩的直播內容傳播給受眾,而且要形成自身的品牌和特色,從而和別的廣播視頻直播節目形成差異化競爭,如此才能迅速吸引受眾的關注。廣播媒體人要深入思考,如何結合自身頻率和節目定位、特色,開發出一系列有特色的能夠吸引用戶的視頻直播產品。
(二)注重創新,讓直播“更好看”
現如今的受眾面對各種各樣的直播,容易產生審美疲勞,希望看到有新意、有內涵的直播。因此,廣播媒體視頻直播絕不能墨守成規,一成不變,而是要提前策劃,在直播過程中加入各種創意元素,比如穿插各種文字、圖片、視頻甚至動畫效果等來作為語言表達的補充;也可以穿插一些趣味性、互動性強的環節,讓直播變得“更好看”,讓觀眾更容易受到感染。
(三)提升職業素養,實現多專多能
廣播視頻直播對于廣播媒體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懂主持,也要懂直播技巧;要懂現場調度,也要懂臨場應變;要懂聲音把控,也要懂儀容儀表。不管是記者還是主持人,都要多專多能,在各種工種之間游刃有余地轉換角色,提高個人職業素養,這樣才能讓視頻直播更易取得成功。其中,提升主持人的業務水平至關重要。新媒體語境和傳統廣播媒體語境之間存在著巨大差異。傳統廣播節目中,主持人主要控制好語言表達即可,但在直播場景下,主持人的語言表達、表情控制、肢體語言、現場調度等能力都非常重要。要做好廣播直播,必須做到主持人形象更佳、更具有現場駕馭和把控能力。
結語
綜上可見,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廣播媒體在面對挑戰的同時,也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直播的興起對于廣播媒體提高節目傳播力和影響力、拓展受眾群體、實現傳統廣播媒體的融合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廣播媒體一定要抓住直播風口,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不斷提高視頻直播的能力和水平,為新時期廣播媒體的長足發展打下更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趙穎,張琳,白長燕.融媒體時代廣播移動視頻直播的問題及對策[J].記者搖籃,2018(11):109-111.
[2]肖棟.廣播節目視頻直播熱的冷思考[J].新聞研究導刊,2018(17):240-241.
[3]郭曉.如何辦能聽能“看”的立體廣播[J].新聞前哨,2018(07):90-92.
[4]劉曉晨.廣播媒體與視頻直播的融合路徑探析[J].傳播力研究,2018(01):42-43.
[5]陶政.探尋廣播媒體與視頻直播的融合路徑[J].傳播力研究,2020(09):71-72.
[6]周偉.新時代廣播媒體融合發展路徑[J].聲屏世界,2014(11):53-54.
(作者單位:安徽廣播電視臺)
責編:項賢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