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早期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有助于緩解不適,但若服藥時間超過3天,會延緩組織修復愈合。同時,輕度疼痛具有警示作用,讓我們機體規避繼續受到傷害,比如膝關節痛了我們就會減少行走,避免軟骨和滑膜損傷,過早服用止痛藥反而會導致行走中膝關節受傷的風險增加。
正確做法:如果疼痛屬于輕度,可優先選擇非藥物療法,如熱敷和冷敷等,通過改善微循環,有效緩解疼痛。
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會增加心臟病、胃腸出血和中風風險。人在服用止痛藥的第一周內,這些風險就會激增,尤其是那些平時長期口服小劑量阿司匹林的患者。因為阿司匹林本身就是非甾體類藥物,在此基礎上再吃別的止痛藥,胃腸黏膜損傷等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正確做法:在盡可能短的時間里服用最低有效劑量。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止痛藥,比如胃炎、胃潰瘍患者,最好口服對胃黏膜傷害比較小的止痛藥,如塞來昔布。
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能鼓勵有輕傷的人堅持鍛煉,也有助于減輕理療康復患者拉伸和松解關節筋膜時的疼痛,對身體機能康復有益。但這需要有專業醫生進行康復和用藥指導。如果把吃止痛藥作為一種預防受傷的手段,會加重原有損傷。因為疼痛是身體警示受傷的一種安全機制,過早使用止痛藥,反而會增加機體受傷的可能性。

正確做法:不要擅自服用止痛藥。一般而言,部分專業運動員才需要通過服藥預防運動損傷。
很多治療感冒的復方藥物本身已經含有退熱止痛藥成分。兩藥同服,就會讓人們在無意之間服藥量增倍,存在服藥過量的風險。
正確做法:服用感冒藥,要耐心觀察,多數是30~60分鐘內體溫下降、出汗,身體疼痛也會隨之消失,一定不要在感冒藥發揮作用時吃止痛藥。
有相當比例成年抑郁癥患者同時伴有慢性疼痛,其中一些人需要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來解決疼痛。同時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和常見的抗抑郁藥物會增加服藥者腦出血的風險。
正確做法:經常服藥的抑郁癥患者如要服用止痛藥,需定期咨詢醫生。一部分患者的疼痛癥狀本身是由于抑郁情緒導致的軀體化癥狀,只需服用抗抑郁藥物就能緩解疼痛癥狀,并不需要同時服用非甾體類止痛藥。
疼痛嚴重時才吃藥,不僅效果不好,而且常常因為鎮痛不全導致短期內再次用藥,造成藥物過量,反而增加產生副作用的風險。
正確做法:按照醫囑定時服藥,讓藥物在體內形成穩定的血藥濃度,產生平穩的鎮痛作用。
綜上所述,只要遵醫囑定時、定量、療程內服藥,采用個體化原則,由專業醫生定期評估,通過合理選擇用藥類型及攝入方式,就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發生不良反應的風險,輕松避開上面講的這些“坑”。(本刊綜合)
責編/斌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