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鳴
瓣膜手術后大多數患者要用洋地黃制劑,如地高辛。洋地黃制劑的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十分相近,很容易導致心律失常,因此服用洋地黃的患者要嚴格遵醫囑用藥,且學會觀察自身的反應,每日早晨清醒未起床前測定自己的心率,心率小于70次/分應考慮洋地黃中毒;同時注意有無胃腸道不適、黃綠視(看白墻感覺是紅色綠色的)等癥狀。
使用利尿劑的患者應測量每日尿量,尿量多時注意補充氯化鉀,可服用氯化鉀藥片,也可喝一些稍濃的橘汁,吃一些橘子等富含鉀的食物,同時要限制入水量。如果每天吃5次鉀片還不能保證血液中鉀離子濃度大于4mmol/ L(須要到醫院檢測),可在醫生的指導下嘗試增加血鉀的方法。但要注意,血液中鉀離子濃度大于5.5mmol/L就偏高了,要減少服用鉀片的次數和量。
當肢體受傷、有傷口感染或出現牙周炎、肺炎、腎炎,必須及時治療,足量地應用抗生素,避免細菌侵入血液,造成血行感染而導致細菌性心內膜炎。同時,要預防感冒和胃腸炎的發生。
人工瓣膜不是人體本身的組織,被植入后血液容易在其周圍凝固,造成血栓。因此,機械瓣膜置換手術后要終身使用抗凝藥,比如華法林。當然,若過量服用抗凝藥則會引起身體各部位出血,所以患者必須遵醫囑服藥,并注意幾件事:
1.清楚自己服用藥物的名稱、劑量。
2.根據醫囑每日在同一時間服用,不得隨意改服抗凝藥的品種、劑量及時間,認真填寫抗凝手冊并在復查時攜帶。
3.出院第一年每1~2周抽血化驗凝血酶原時間一次,以后應每隔1個月化驗一次,第二年可3~6個月化驗一次。
4.苯巴比妥類藥物、阿司匹林、雙嘧達莫(潘生丁)、吲哚美辛(消炎痛)、氯霉素、新霉素等藥物能增強抗凝作用,維生素K等止血藥則會削弱抗凝作用,必須應用這些藥物時,應在醫生的指導及觀察下使用,并做多次化驗查,以調整抗凝藥的劑量。
5.菠菜、苜菜、白菜、蕃茄、菜花、鮮豌豆等蔬菜,及豬肝等肉食和水果等,含有較多的維生素K,過量攝入也會影響抗凝作用;飲酒則會影響華法林的代謝,因此在抗凝期間,要注意上述食物的攝入量,盡量不飲酒。
6.肝炎、心衰、發熱、甲亢可致口服抗凝藥敏感性升高;腹瀉時腸道吸收較差,可減弱口服抗凝藥的效果。因此,出現上述疾病要積極治療。
7.抗凝治療期間應避免外傷,以防大出血:若出現牙齦出血、皮膚出血點等應及時檢查,以調整服藥劑量;出現黑便、尿血、咯血、頭昏、暈厥、突發性胸悶、偏癱或失語等內出血癥狀時,應攜帶抗凝治療手冊立即到醫院就診,以便及時診斷、及時處理。
8.妊娠和分娩對進行抗凝治療的患者都是不利的。因此,若有生育意愿,應向醫生咨詢,以取得保健指導。抗凝治療期間女性患者若出現月經量異常增多,可減少藥量1/8~1/4,但不可停藥,月經過后即恢復原劑量服用。
9.若患者需要進行做其他手術,應咨詢心血管外科醫生,遵醫囑執行,在術后36~72小時重新開始抗凝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