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越? 何先琴 ?李國慶










海南與云南兩省所處地理位置、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基礎相近,自由貿易港(區)建設目標和任務中都承載著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兩洋”開放、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戰略樞紐的重要使命,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對接國際高水平開放規則方面,都需要主動對接融入周邊“經濟增長極”和周邊國家經濟發展,形成內外聯動、雙向開放的戰略結合部署。本文聚焦兩省開放型特色農業產業發展,通過分析農業產業發展現狀,兩省合作的基礎和條件,借鑒國內自貿港(區)促進農業發展的先進經驗,提出加強兩省自貿港區合作,共同推動開放型特色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引言
自由貿易試驗區是我國在全球貿易形勢不斷惡化的背景下,為繼續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做出的重大戰略選擇。自2013年起,我國自貿試驗區經過六批“1+3+7+1+6+3”戰略部署,已形成了陸海沿邊統籌、東西南北中兼顧、由點及面的21個自貿區(港)雁陣型全方位新格局。2018、2019年海南、云南先后成為國家批準設立的自由貿易試驗區。2021年,在新冠疫情使世界政治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背景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出臺,彰顯了我國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我國將繼續以自由貿易區、自由貿易港建設為引領,以法治為根本,樹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推動形成更高層次改革開放新格局,建立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中國海南自貿港、云南自貿區是我國推進沿海、沿邊開放,探索創新沿海、沿邊經濟社會發展新模式,服務國家總體戰略,實現區域均衡發展的重大戰略舉措。本文在分析兩省開放型特色農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比較兩省開展開放型特色農業合作的基礎和條件,借鑒國內自貿港(區)促進農業發展的先進經驗,提出加強兩省自貿港區聯動,推動開放型特色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二、瓊滇開放型特色農業發展現狀
(一)兩省開放型特色農業發展政策梳理
1.海南。2021年7月,《海南省“十四五”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出臺,是中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以來首個聚焦農業農村現代化的規劃,提出打造“一中心三區”的戰略定位,即打造全球熱帶農業中心、鄉村振興樣板區、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村深化改革試驗區。《規劃》第三章至第十一章明確了“建設高水平南繁硅谷,做好國家重大戰略服務保障”“實施鄉村產業發展行動,建設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等9項重點任務,以及相應的45個方面的具體任務,如:建設“一城兩基地三園”即南繁科技城、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全球動植物種質資源引進中轉基地、“作物、畜禽、水產”三類現代種業園區以及國家熱帶農業科學中心;保障自貿港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做強做優熱帶特色高效農業,補齊加工流通服務短板,打造世界級農(漁)業旅游目的地;促進現代農業產業融合、改善農業設施裝備、發展智慧農業、打響海南農產品品牌、推動農業高水平對外開放等。
2.云南。2021年4月,《中共云南省委 云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施意見》(云發〔2021〕1號,以下簡稱《實施意見》)出臺,是云南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三農”工作部署,以及指導2021年及“十四五”時期全省“三農”工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實施意見》針對“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提出了9條措施,其中“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十四五’時期在九大高原湖泊流域率先實現全面農業綠色有機化”等措施與海南“規劃”高度重合。《實施意見》中提出的通過采取“創新+產業化”模式以及加快農業種質資源保種場建設和農業種質資源普查工作,并與海南南繁基地攜手構建良種繁育基地來加快發展現代種業更加明確了兩省合作的領域。隨后,云南省農業農村廳還相繼出臺了《云南省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具體實施方案》和《云南省“綠色食品牌”品牌目錄管理辦法》,推動農產品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引領農業綠色發展,提升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實施品牌強農和質量興農戰略,推動云南高原特色農產品的高質量發展。
(二)兩省自貿港區關于支持開放型特色農業的相關政策
1.加工業方面。海南自貿港農業示范區內對出口農產品的加工企業全面落實放管服要求,受理和審批手續下放所在地國檢機構直接辦理。便利出口檢驗放行,推動境外通關便利。示范區內出口食品的生產與加工型企業,優先推薦國檢AA級信用管理,優先實施綠色通道、出口直放等便利化措施。
云南自貿區對符合條件的大麻產業發展導向的用地項目,給予財政支持。其中包括從項目建成投產起連續三年按照本級財力的100%予以獎勵,項目建成投產第4至6年按照形成地方本級財力的50%予以獎勵。探索“大產業+新主體+新平臺”發展模式,加快“云品”優質綠色食品加工業發展。
2.農業種植業方面。海南自貿港推出“零稅率”和“低稅率”政策,有效調動農戶種植積極性,為熱帶水果的種植創造良好的政策條件。積極創建海外農業生產基地,擴大農產品種植面積,有利于打造示范園區的引領作用。鼓勵國內外農業技術人員以及公司到海南發展種植業。
云南自貿區鼓勵農業企業以購買、租賃、入股等方式融入瀾湄國家農業合作,并采取“公司+農戶+訂單”和“原料在外、加工在內”的合作模式在境外建立基地,開展農產品培育工作。
3.對外開放與合作方面。海南自貿港為熱帶水果發展搭建平臺,舉辦中國國際消費品博覽會,展示本省熱帶水果,有助于幫助大眾更好地了解海南,助推熱帶水果走出去,同時引進國內外知名農業科研機構,提高農業科技水平。
云南自貿區建立境外示范園區,開展國際展會、合作論壇等方式,積極開展培育優良品種的示范工作,不斷拓寬農業的輻射范圍;設立中緬農業技術培訓中心,通過技術人才的交流,提升與瀾湄國家的農業技術水平。
(三)兩省開放型特色農業發展現狀
1.兩省特色農業及農產品。2015年,《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大做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意見》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海南獨特的資源稟賦優勢,做大做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十三五”時期,云南省就將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列為8大重點產業之一,提出云南發展現代農業要立足于多樣性資源這個獨特基礎,加快推進生豬、牛羊、蔬菜、中藥材、茶葉、花卉、核桃、水果、咖啡、食用菌等10大重點產業的發展,努力建成一批優勢特色產業基地縣、農產品加工園區,培育一批新型經營主體以及農產品知名品牌,發展一批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試點示范。兩省經過5-10年的建設,進一步明確了“十四五”期間特色農業建設目標和任務。海南的熱帶特色農產品有12種,主要以天然橡膠、椰子、檳榔等;云南省的高原特色農產品主要有10種,主要以花卉、水果、蔬菜為主。從表1可以看到兩省農產品存在一定的差異,可以形成一定的互補優勢。
2.兩省開放型農業發展情況。海南自貿港對外開放面向的是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云南沿邊自貿區對外開放主要面向南亞東南亞。
(1)兩省農產品出口情況。近年來,云南通過引進農業裝備、育種資源、管理理念、技術培訓,加快了農業現代化進程,促進了產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同時,開放性農業作為高原特色現代農業六大內容之一,不僅在產業鏈方面做出成果,也推動了農業技術、裝備的交流,促進云南農業現代化建設。據統計顯示,2020年云南農產品出口量為323.8萬噸,出口額360.7億元,其中主要以云花和云菜為主。
近年來,海南特色農產品的出口額有下降的趨勢,其出口的特色農產品主要以水海產品為主,2020年出口額為31.62億元,如表3所示。同時從圖1可以看出,海南的農產品出口額與云南差距大,增速緩慢。
三、瓊滇開放型特色農業的合作基礎
(一)特色農業都是兩省重點發展的產業
據統計年鑒數據顯示,近年來,海南與云南農林牧漁總產值總體呈上升趨勢,如圖2所示,2015-2020年間,海南、云南農業總產值年均增速分別為8.15%和12%,海南增速較為平緩,云南自貿區成立后,2019、2020兩年的農業總量增長均超過20%。
在財政支農方面,兩省對農業的投入都在不斷增加,在2016-2020年間,云南農業投入達到110.49億元,海南農業投入達到267.37億元,如圖3所示,云南省農業投入的增速較快,而海南省對農業的投入雖然不如云南省,但總體也呈上升趨勢。
1.中國云南直達印度洋海公鐵聯運。2021年8月27日,由中遠海運與臨滄攜手共建的“中國云南直達印度洋海公鐵聯運”新通道成功首運,新通道從新加坡海運出發,經海路公路運輸至云南臨滄入境,再由鐵路直達成都,它標志著中國西南增加了直達印度洋的一條高效物流運輸新通道,伴隨著運輸距離的縮短單程大致可以節省20天左右的時間。云南與海南共同打造面向印度洋的合作體,雙方就可以利用該通道實現更便利化的運輸。
2.南繁育種基地建設。海南《規劃》指出要加強南繁育種基地建設,以海南樂東基地為綜合南繁實驗基地,承擔包括棉花、水稻、玉米、谷物等在南繁的育種試驗,進行種子繁育、種植、加代、鑒定等科研活動,由于海南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光照條件,對于育種來說具有強大的優勢。云南也在《實施意見》中提出與海南攜手構建良種繁育基地,推動農產品提質增效。目前,南繁育種基地正逐步朝著集科研、生產、銷售、科技交流、成果轉化為一體化的服務全國的“南繁硅谷”目標發展。
3.海南自貿港金融特殊優惠政策。海南自貿港對于打造區域性新型離岸國際貿易中心出臺一些相關政策,明確支持離岸業務的發展,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資,培育高素質人才,吸引外商企業進入,云南與海南聯手打造區域合作體正好可以彌補云南金融基礎設施和金融政策上的不足,形成互補優勢。
四、國內自貿區鼓勵農業發展經驗借鑒
(一)“稅收+農科+基地”助推農村經濟——陜西省楊凌片區
實施稅收優惠政策,依托數字稅務,開展“私人訂制”措施研究,幫助農民了解政策,并成立鄉村振興稅收工作站,不斷提升辦稅服務質效。開展科技入戶項目,培養新型農民,通過推廣種子包衣、氮肥后移、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技術,不斷提高糧食產量。與高校聯合建立“實踐教學基地”,采用無土栽培、袋裝基質營養枕技術,改善土壤肥質,預防病蟲害。
(二)“三產聯動、產城融合”——東北省黑龍江
創新農業社會化服務,精準對接農戶需求,立足農業優勢,推動土地集中連片,構建農村產業體系,豐富農業產業鏈,探索“三產聯動、產城融合”的政府平臺公司發展之路。實行雙大壟雙行①、保護性免耕②、全程機械化作業等綜合農藝措施,提高土地產出價值,增加農民收入。以公司為指導,以合作社為主體,組織農民帶地入社,實行“四權分置”和“四個統一”③,實現“農業生產一體化生產”。構建綠色農業和定制農業,發展數字農業和智慧農業,建設農產品溯源體系。以農業一體化推進三產聯動,構建循環農業和循環產業,實現產業優化。構建循環產業鏈促進三產深度融合,構建科技創新、產業孵化、大眾創業三層平臺體系。
五、瓊滇自貿港區推動開放性特色農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一)發揮自貿港區制度改革創新高地作用,搭建兩省開放型特色農業合作平臺機制
以瓊滇自貿港區管委會為主體,聯合省發改委、財政廳、農業農村廳、商務廳、交通廳、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廳等政府部門,對接高校和科研院所與特色農業領頭羊企業,共同搭建兩省特色農業合作平臺。利用自貿港區制度創新高地的優勢,積極探索開放型特色農業的合作機制。實行專班制,確保合作項目早日落地。
(二)發揮熱帶特色農業與高原特色農業資源優勢,推動綠色農業、智慧農業發展
瓊滇優勢互補,強強聯手,依托海南南繁基地,攜手共建良種繁育基地,加快發展現代種業。探索熱帶特色農業與高原特色農業融合的產業發展道路,建設特色農業基地、現代農業園區、推動產業鏈供應鏈優化升級,共同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智慧農業、綠色農業,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性生態格局,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綠色食品牌”。
(三)依托“一帶一路”建設和RCEP,擴大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的農產品出口
南亞東南亞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優先方向和重要戰略合作伙伴,瓊滇自貿港區對外開放面向太平洋、印度洋,東南亞是“兩洋”的橋梁和結合部。東盟是海南第一大貿易伙伴,越南、緬甸是瓊滇兩省共同的農產品出口國。利用RCEP原產地累積規則構建跨境價值鏈,依托跨境園區建設布局跨境產業鏈,開展跨境農業合作區域化管理試點,穩步解決跨境農業合作返銷農產品檢驗檢疫準入,為創新開放賦能。努力把瓊滇自貿港區建設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交匯點。兩省可依托中老、中越、中緬經濟走廊,云南與周邊國家跨合區、邊合區建設,中老鐵路、云南直達印度洋海公鐵聯運、兩省國際航空樞紐等基礎設施,推動區域農業科技交流,擴大面向南亞東南亞國家的出口。
(四)主動對接周邊“區域經濟增長極”,共建新發展格局,推進產業優化升級
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使瓊滇自貿港區形成向南參與中越、中老、中緬經濟走廊建設和瀾湄經濟合作,向東開展與粵港澳大灣區合作,向西參與中巴、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建設,向北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的全方位開放格局,對于兩省融入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意義。主動對接周邊“區域經濟增長極”,發揮“港區”“雙區”聯動創新優勢,推動要素在境內外的自由流動,助推兩省農業產業鏈優化升級,提升農業一二三產業現代化水平。
(五)加強農業國際合作與交流,構建農業科技、管理人才保障體系
利用自貿港區人才開放的優惠政策,吸引國內外農業科技、農業企業管理人才,為兩省開放性特色農業發展提供人才保障。依托海南、云南農業相關高校、科研院所,聯合國外農業科研團隊,開展科研攻關、項目合作和人才培養。加強農業信息交流,把握國際農業科技前沿動態。加強瓊滇及海外農業企業家合作,創新農業發展模式,做大做強本土農業企業,助推優秀中資農業企業走出去。
注釋:
①雙大壟雙行:又稱“兩壟一平臺”,使用寬窄行種植,以兩行為一壟,壟內行距小,壟間行距大。
②保護性免耕:將耕作次數減少到不影響糧食產量的程度,解決黑土地“用養脫節”的問題。
③四權分置:土地所有權歸集體、土地承包權歸農戶、土地經營權歸合作社、農產品處置權歸公司。四個統一:統一生產方案、統一生產資料、統一機械化作業、統一收獲處置。
參考文獻:
[1] 中共海南省委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N]. 海南日報,2020-12-08(A01).
[2] 中共云南省委關于制定云南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N]. 云南日報,2020-12-18(001).
[3] 海南省“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海南省人民政府.2021年7月29日.
[4] 朱福林.中國自由貿易試驗區發展脈絡、主要成效及高質量發展對策[J].北京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6(03):14-22+49.
[5] 海南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做大做強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意見(瓊府〔2015〕109號).海南省人民政府. 2015年12月14日.
[6] 林麗娟等.自由貿易區(港)建設背景下海南省鄉村振興的路徑探析[J].農村經濟管理.2021(07).
[7] 云南省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具體實施方案. 云南省農業農村廳. 2021年9月13日.
[8] 張治禮.自貿試驗區和中國特色自貿港建設背景下海南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發展的若干思考[J].今日海南,2019(01):27-29.
作者單位:韓越,云南師范大學泛亞商學院教授,博士;何先琴,云南師范大學泛亞商學院碩士研究生;李國慶,云南師范大學泛亞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