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雯雯
一、引言
自2013年“互聯網金融元年”以來,中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一直以較快的速度發展壯大。互聯網金融是傳統金融業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在發展過程中展現了極大的上升潛力和市場空間。
互聯網金融拓展了傳統金融業的發展領域、服務方式、技術應用等方面,為傳統金融業的發展帶來了機遇和創新;但帶來機遇的同時也為其帶來了新的風險與挑戰,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移動互聯、區塊鏈等技術的運用帶來了信用、技術、平臺等各種風險,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產生了不確定性。金融的有序與穩定是國民經濟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在過去的幾年內,互聯網金融行業頻頻爆雷不利于金融的穩定與發展,因此,具體分析互聯網金融的風險源,并對其采取一定的監管措施促進金融業的平穩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特征進行了簡述;具體分析了互聯網金融所蘊藏的風險;并針對這些風險提出了五條防范策略。
二、互聯網金融簡述
互聯網金融(ITFIN)是指傳統金融機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實現資金融通、支付、投資和信息中介服務的新型金融業務模式。互聯網金融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它相較于傳統金融具有交易成本低的優勢,該產業主要依托于互聯網,資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流通,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資金流通成本;互聯網金融具有交易效率高的優勢。傳統金融業主要通過人工服務辦理業務,而在互聯網金融業態之下,客戶可以直接通過平臺申請,互聯網技術的應用也使得操作流程更加簡便,交易速度大幅提高;互聯網金融相對于傳統金融具有時間和空間上的優勢,傳統金融業進行金融服務時,在時間和空間上具有嚴格的要求,而互聯網金融打破了這些限制,為客戶帶來了更為高效便捷的服務。
三、互聯網金融的發展特征
(一)國家監管嚴格
自2016年起,我國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專項整治正式開始,監管文件密集出臺。該行業從一個快速發展的階段轉入到了規范發展的階段。監管的意義在于凈化行業環境,為中國經濟發展建立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墻。在過去的十年內,互聯網金融行業頻頻爆出負面消息,但不能掩蓋住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本身帶來的積極意義。監管環境日趨嚴格使行業發展環境得到了凈化,為其發展提供了健康的競爭環境和發展空間。
(二)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
在未來,科技將成為金融發展的核心引擎,也是全球金融業競爭的絕對制高點。金融與科技的融合改變了金融的內涵與邊界,實質上是現代先進技術為金融賦能。在過去的這幾年內,互聯網巨頭紛紛加入金融行業。互聯網巨頭的加入促進了科技的創新,也帶動了傳統金融機構在互聯網金融領域的發展與改革,為傳統金融機構的發展注入了活力。
(三)互聯網金融產品不斷豐富
由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準入門檻較低;且面向群體主要是中小投資者,這意味著這個市場上有著大量的潛在投資者。在這兩方面的推動之下,大量企業涌入互聯網金融行業,這也使互聯網金融產品可謂是日新月異。許多傳統金融機構也開設了互聯網金融業務,通過自身優勢占據了市場有利地位。互聯網金融產品目前主要涵蓋了支付、貸款、理財、網絡證券等模塊,傳統金融機構的加入也使互聯網金融產品更加豐富。
四、互聯網金融蘊含的風險
(一)信用風險
信用是現代金融體系的一個重要核心,是互聯網金融發展必不可少的驅動因素,如果沒有了信用,互聯網金融的良性發展將受到極大制約。信用水平是互聯網企業評價客戶的一個重要標準。但目前還有很多其他以互聯網為依托的金融企業,如中小型網貸平臺,一方面由于信息的不對稱性導致對借款人的評估不專業;另一方面我國也未形成完善全面的征信體系,難以對借款人進行準確的信用評估。那么借款人可以在不完全披露的情況下進入互聯網融資平臺,這為日后借款人的債務償還埋下了隱患;互聯網交易信息的傳遞、交易支付都在線上進行,這使得互聯網金融交易具有極大的虛擬性,驗證借款人信息真實性的難度也大大提高。
(二)法律風險
2013年被稱為互聯網金融的元年,一時大量企業涌入互聯網金融領域,但在互聯網金融企業數量井噴式增長的背后卻是行業門檻低、缺乏有效監管的現狀,隨之而來的是極大的法律風險。互聯網金融尚且處于在發展階段,相應的法律法規制度尚不完善。在尚未完善的金融監管體系之下,該領域的風險事件頻頻發生。我國互聯網金融行業仍處于不斷發展完善的階段,法律法規仍需完善,互聯網金融企業經營的灰色地帶仍然存在,這使得一些互聯網金融企業利用法律的漏洞,對投資者的資產造成損失。
(三)技術風險
互聯網金融最大的特征是依托于網絡,核心是互聯網技術。互聯網金融企業目前面臨的一大困境是該行業的創新速度快,但在高創新速度之下卻沒有相應的技術作為支撐。技術開發水平跟不上行業發展速度,不利于長遠發展;除此之外,該行業面臨的另外一大難題是網絡安全問題,這也是互聯網企業的共性的問題,病毒入侵的問題仍未得到有效的解決,一旦出現大規模的惡意黑客入侵事件,后果將不堪設想;大數據技術提高了平臺數據收集、挖掘的效率與能力,但由于在大數據方面的法治缺乏也增加了用戶信息泄漏的概率。
(四)操作風險
新巴塞爾協議明確提出,操作風險是由于內部程序、人員、系統的不完善、失誤或外部事件可能造成直接或間接損失的風險。操作風險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由于從業人員的操作失誤帶來的風險,互聯網金融的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很多員工在從業之前并未受過規范的職業培訓,在實際服務客戶中很容易出現操作失誤從而對客戶財產造成損失;二是客戶不熟悉操作流程造成的操作風險。互聯網金融活動主要以網絡平臺為依托,但很多客戶并不能熟練地操作互聯網金融業務,可能會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五)平臺風險
伴隨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大量互聯網金融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但事實上一部分企業自身并不具備成熟經營的能力,這樣的平臺會使客戶的投資行為暴露在極大的風險中,一旦平臺出現問題,投資者將承受巨大的經濟損失;還有一部分互聯網金融企業在經營中存在著違法違規行為,比如為自身或變相為自身融資、向資金出借人保證償本付息以及形成資金池涉嫌非法集資等,這樣的行為極大地提高了平臺風險。
五、互聯網金融風險的特性
(一)風險擴散速度快
互聯網金融最重要的特征就是依托于互聯網的技術支持。網絡是虛擬、開放的高速傳輸空間。在這個空間內,信息可以無障礙傳播。互聯網金融的信息傳播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也使得互聯網金融行業的信息處理速度相較于傳統金融業有了大幅提高;與此同時,信息處理速度的加快也提高了該行業的風險擴散速度,一旦發生較大范圍的風險可能會迅速傳播至整個領域。
(二)風險影響范圍廣
第一,互聯網金融主要面向廣大中小投資者,它被形象地比喻為“草根金融”,它也串聯著社會風險抵御能力相對較弱的社會群體,加大了系統性風險。第二,互聯網金融是互聯網和傳統金融業的深度融合。互聯網金融與傳統金融業在業務范圍上有一定程度的重合,很多傳統金融機構也從事經營互聯網金融領域的業務;在風險上二者也有密切的關聯,一旦互聯網金融領域發生風險,也會傳播到傳統金融領域,引發動蕩和危機。
(三)風險結構復雜
互聯網金融作為一種金融創新,相應的金融風險是相伴而生的。互聯網金融由于其創新性、綜合性、復雜性等特征更為明顯,其風險比傳統金融更加復雜。相較于傳統金融業,互聯網金融不僅要面對傳統金融領域的風險,同時也要防御由于互聯網的融入所帶來的技術風險等,這使得該領域的風險結構更加復雜;互聯網金融在產品模式和技術應用上有著較快的創新速度,新的產品和技術也會為該行業帶來新的未知風險。
(四)風險監管難度高
互聯網金融作為新興行業,相對應的法律監管制度仍不夠完善,對于該領域的風險管理缺乏有效手段,仍有部分企業游走于灰色地帶;互聯網金融的網絡技術應用對風險控制和金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互聯網金融交易中的交易者身份難以認定,交易過程信息不透明,加大了對風險的監測難度;互聯網金融市場主體與相關監管部門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金融監管部門不能實時監控市場主體行為,金融監管部門難以對實際出現的風險進行有效監管和控制;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迅速且多樣化,市場中層出不窮的金融活動要求監管者逐一分析并做出判斷,這不僅要求著監管者具備極高的職業素養,同時也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為風險監管增加了難度。
六、互聯網金融風險防范策略
(一)加強信用管理,完善征信體系
互聯網金融行業雖然是憑借著互聯網科技優勢發展壯大,但不僅要注重科技方面的進步,還要注重行業的發展規律,作為金融行業,最核心的問題就在于風險控制,一個完善的征信體系可以很大程度地降低互聯網金融風險。一方面要建立功能強大的征信機構、構建強大的信用信息數據庫以及打造公開共享的信息發布平臺;另一方面,在企業層面,互聯網金融公司應該健全信息認證和監管機制,全面評估風險。也可參考外國的已建立有效信用體系的公司,建立一個獨立的企業信用管理部門,不斷完善自身的評估方法和評估水平。
(二)夯實法律基礎,推動行業法制建設
我國的互聯網金融行業目前還處于發展階段,由于該行業的興起時間較短,我國的金融監管體系主要是以傳統金融業為對象而建立的,而互聯網金融行業作為新型行業,與傳統法律監管制度匹配性較低,因此目前的法律體系對互聯網金融行業的風險管控較弱;同時互聯網金融體系發展迅速,而法律法規制度建設速度較為緩慢,一定程度上的法律制度缺失也制約了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發展。因此,需要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法規建設,要進一步提高對互聯網金融法治體系建設,推動形成良好的金融法律秩序,要針對當前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情況制定管理條例、法律法規,及時對各種制約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因素進行調整;要打擊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灰色產業,通過設立相關法律法規遏制灰色地帶的產業發展;同時也要加強互聯網金融行業的法律人才培養,該行業的法律人才需求仍有較大空缺,需要大批法律行業的精英隊伍以有效抵御風險。
(三)促進金融科技健康發展
技術風險是金融行業在互聯網環境之下的新風險。面對技術風險,要大力培養金融科技人才,可以通過開設互聯網金融學科、從業人員培訓、促進人員流動、從國外引進等多種方式,造就一支高素質的互聯網金融人才隊伍;在技術進步的基礎上,也要加強技術創新成果的開發和利用,提高科技成果的利用率,促進科技成果的產業化。
(四)提高互聯網金融市場準入門檻
目前,互聯網金融市場還未建立起統一的秩序,需提高進入市場的企業審查標準。一方面,互聯網金融企業應該加強對內部員工的培訓,規范從業人員的服務行為,應建立起規范有序的服務體系,避免出現操作風險;另一方面,要建立起對于互聯網金融企業的審查制度,與此相對應要建立獎懲分明的激勵機制,對于建設完善且信用良好的企業要加以寬松友好的政策鼓勵,而對于發展混亂信用較差的企業要加以一定的懲罰措施。
(五)提高投資者的防范意識和風險意識
除了有關政府部門的監管之外,作為市場的主體之一,投資者也要提高辨別風險的能力。投資者在進行投資行為之前,需要具備基礎的投資知識,并且要對所投資的產品和其背后的企業有一定的了解,最大化降低信息不對稱對投資行為的不利影響;同時,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時要充分地認識到風險和收益并存,并提高風險管理水平。
七、結語
科技的進步促使互聯網金融行業快速發展。隨著監管水平的提高,該行業也正朝著規范發展的方向前進。但在發展的過程中也蘊含著信用風險、法律風險、平臺風險等。如何抵御不同的風險、建立有效的風險防范體系以及如何采取高效的監管措施是互聯網金融行業發展的重要命題。這需要互聯網金融企業、有關部門以及該市場上的投資者共同為創建一個良好的市場發展環境而努力:互聯網金融企業應加強自律管理;規范行業的發展需要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投資者要提高防范水平和風險意識,這樣才能使互聯網金融行業朝著健康、穩定、活躍的方向發展。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