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樂 陳燕 孫懿嫻 趙海靜


一、引言
普惠金融是指基于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面向社會所有階層,特別是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者、貧苦人群和殘疾人、老年人等社會中低層的群眾提供適當的有效的基礎金融服務。普惠金融注重的是對社會底層群眾或特殊群體的基本金融權力保護。通過普惠金融可以提高金融服務的覆蓋率以及人民滿意度,增強人民對金融服務端額獲得感,讓特殊群體及時獲得更便捷安全、價格合理的金融服務。
由于嘉興的城鎮率較高,代表農村中更多人口轉移到了城市,農村人口減少,進一步提高農村生產效率,使得農村的金融資源更多分配給了剩余的農村人口,有限的資源得到了最大化利用,使得嘉興市惠普金融水平提高,所以本文從普惠金融的內涵釋義出發,首先整理了國內外普惠金融指數構建和影響因素的研究結論;其次以嘉興市普惠金融發展為例,并基于國內外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研究經驗構建評價指標體系進行研究。
二、嘉興市金融發展現狀
截至目前,嘉興市已擁有銀行業金融機構39家,全市證券期貨機構56家,保險業金融機構52家。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進一步壯大,全市地方法人銀行業金融機構達到13家,其中城商行1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6家,村鎮銀行6家,嘉興銀行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278.93億元和213.6億元;6家農村合作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303.22億元和818.85億元;6家村鎮銀行存貸款余額分別達到47.42億元和54.53億元,合計占全市存貸款總量的27.4%和22.09%。
2020年,普惠金融發展平臺新增服務企業6940家,解決融資需求1.37萬筆,促成融資金額604.22億元;實現科技企業平臺入駐全覆蓋,圓滿完成全年工作目標任務;支持“首貸”企業1627家,解決融資需求59.54億元;發放信用貸款1634家,解決融資需求66.23億。
嘉興市通過一系列的開放融資資格、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提高融資服務等一系列的舉措來促進融資和小額貸款的發展,從而進一步激發普惠金融。此外嘉興市進一步增加銀行基礎網點的設立,以及保險服務的覆蓋和禾城農商銀行簡化小額貸款辦款流程、增加新品提升專業服務、聯動擴展營銷渠道,通過政府和銀行一起促進普惠金融的發展。從2017年開始嘉興市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重引領、深調研、強督導”三位一體,積極推動轄內銀行業機構深耕普惠金融,服務三農,服務縣域經濟發展。近年來,嘉興市通過不斷探索養老金融服務,提升養老金融服務品牌,助力全市養老事業發展。為了給中老年客戶提供更多樣化的金融需求,且自2018年開始嘉興銀行啟動首個針對定向客群專屬服務的養老金融項目,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服務。
雖然嘉興市在普惠金融發展中不斷向新領域,新切點探索,但仍有一些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從推動者的方面來看,嘉興市普惠金融各地的發展水平不盡相同且不能根據各縣區的優勢進行針對性的發展,使得各縣區普惠金融的發展狀況未能相輔相成;并且對“傳統+數字”的普惠金融服務的推廣力度不大,傳統的普惠金融工具的拉動力日益減弱,只有同時結合傳統普惠金融發展的金融服務才可讓普惠金融惠及普通民眾;
三、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測度
(一)國內外研究綜述
大量文獻研究表明,普惠金融是一個需要從多維度進行分析的概念,評價其發展水平需要建立科學的指標體系,國內外的學者已對此進行了廣泛探索。
針對這一問題Beck等(2007)選取了八個指標對金融服務水平現狀開展評價;Sarma、Pais (2011)參照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計算HDI (人類發展指數)的方法測算了45個國家的普惠金融發展指數,又引入產品接觸性、使用效用性和地理滲透性三大維度,并且認為這三大維度對普惠金融發展有具體影響,這三個維度也為后續學者研究提供了范式參考。
國內關于普惠金融發展評價的研究起步較晚,大部分文獻以銀行業作為研究對象來建立各項指標,少部分文獻考慮了保險業,且集中于擴展評價維度和實證檢驗兩個方面。陳三毛、錢曉萍(2014)認為普惠金融發展測度研究可能與我國區域金融包容性指數有關;張國俊等 (2014) 則根據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現狀,改進了Sarma、Pais (2011) 的維度種類信息進行測度研究,在測算金融排斥指數時采用了滲透度、使用度、效用度和承受度四個維度信息,對區域性普惠金融現狀展開評價。張珩等人(2017)同樣從滲透度、使用度、效用度和承受度四個維度信息進行分析,采用改進的層次分析法 Cov- AHP 方法,通過14個具體指標構建評價體系,這一研究方向驗證了張國俊提出的適合評價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四個維度信息。焦瑾璞等人(2015)研究時,通過三個維度(金融服務的質量、使用情況和可獲得性),涵蓋19個指標,采用 AHP 法規定權重的測度進行研究,這是一種將定性問題轉化為定量問題的較合理的方法,是嘗試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測度的新思路。國內眾多學者對我國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測度進行了研究,并且許多學者基于Sarma、Pais (2011)的指標體系進行研究。基于覆蓋度、使用度、成本、便利性等維度信息的研究比較缺乏。因此本文將利用這四個維度信息,對嘉興市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及測度進行研究。
(二)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及測度
借鑒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基于評價指標的系統性、規范性、可比性、科學性的原則,設計普惠金融發展的評價指標體系。本評價指標體系基于傳統普惠金融和數字化普惠金融雙渠道,從信貸、支付、投資、保險、貨幣基金和信用服務等業態,面對嘉興市所有金融用戶,從普惠金融服務的覆蓋度,使用度,成本和便利性四個方面入手,構建一級評價指標體系。再將每個一級評價指標體系再細化為若干個二級量化指標,通過嘉興市近十年的數據的收集并利用因子分析法得出的綜合因子得分來反映嘉興市普惠金融發展的動態趨勢。這個研究主要是從宏觀角度研究普惠金融發展的“量”的變化。
1.評價指標體系構建。一級指標主要從覆蓋度,使用度,成本以及便利性四個方面進行,而二級指標體系主要是從傳統普惠金融和數字普惠金融雙重角度出發,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加全面的研究嘉興市的普惠金融發展,并且將數字普惠金融結合也是普惠金融未來的發展趨勢。
覆蓋度是因為調研普惠金融發展水平最直觀的數據范圍,主要通過每百萬人擁有ATM和POS機擁有量和借唄平均貸款利率來體現,同時從覆蓋度我們可以了解到嘉興市普惠金融發展的具體范圍,不同地區普惠金融發展的不同程度,并且可以得出綜合的各地區普惠金融發展側重程度,結合該地區的經濟水平得出相關結論。
使用度則是在覆蓋度作為基礎的前提下分析普惠金融的活躍性,主要通過銀行年均放貸比例,人均消費貸款金融量,貨幣基金業務人均購買筆數三個信息具體分析,使得此次的調查數據有足夠的及時性和準確性,可以更加貼合實際得出相應的數據分析。
成本方面,我們主要通過各種貸款利率來計算,成本是影響普惠金融發展的重要因素,并且它的影響力會隨著普惠金融進一步的發展而展現出更加重要的影響作用,因此研究普惠金融發展的成本是研究普惠金融發展的重中之重。
便利性從人均每年在銀行辦理業務的次數,每萬人使用互聯網購買保險比例,每萬支付寶用戶使用二維碼支付的筆數為切入點進行分析,從這些方面入手可以得出便利性對近十年來嘉興市普惠金融發展的程度,尤其從個人方面進行的數據調查更加具有民意性,也是從個體用戶反映嘉興市普惠金融發展的機會。
2.嘉興市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測度。通過收集嘉興市五縣兩區普惠金融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二級指標中近10年的相關數據,運用因子分析法使用SPSS軟件計算綜合因子得分值。
計算步驟分為四步:分析已建立因子的有效性→根據因子特征值得出代表因子→根據因子線性組合得到公因子函數→計算五縣兩區各綜合因子得分值進行比較。
經過軟件計算發現,嘉興市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各地區存在一定的差異,南湖區和海寧市發展水平與其他地市的測度值具有較大差別,主要是由于這兩個城市是嘉興市重點發展的區和縣,經濟發展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城市,金融機構為其提供金融服務積極性較高,使得這兩個地區的普惠金融發展水平高于其他縣區。而桐鄉市、秀洲區、嘉善縣處于中等水平,海鹽縣處于較低的水平,這足以證明嘉興市整體的普惠金融水平中等,從而說明金融服務的廣度和深度基本達標。
除此之外,調查發現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明顯高于傳統普惠金融,隨著互聯網的普及率不斷提高,人們更加關注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其帶來的便利程度也是巨大的,數字普惠金融發展也成為一個地區金融發展現狀的重要研究內容。
并且經過數據調研,反映了嘉興市在普惠金融發展階段存在著幾個顯著的問題:普惠金融發展“一刀切”現象存在,沒有因地制宜,政策針對較多符合一般趨勢的縣區,有差異地區的經濟發展現狀和特征出現的問題無法解決;相關普惠金融業務所需資源短缺,金融機構對普惠金融業務投入的金融資源少;信息化普及程度較低,使得數字型普惠金融發展受限,無法降低金融成本;普惠金融概念普及度較低,不少居民對普惠金融所包含的一系列金融服務也未能及時了解;普惠金融產品中比較適合鄉村發展的金融創新產品種類較少,相關金融產品和服務針對性、靈活度和差異化有待提高,金融產品和服務受惠面不廣。
綜上所述,當前嘉興市普惠金融發展整體處于中等水平,但發展并不穩定。隨著嘉興市金融網點分布日益密集,金融產品逐步實現多樣化,嘉興市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穩定,但金融產品的設計仍存在缺陷,需要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的滿意度。
四、建議
(一)統籌城鄉發展
通過本文可知,嘉興市各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水平存在較大差異,面對這樣的情況,相關部門應當通過合理的政策優惠優化市場,并且引導適合各地區的金融機構為其提供金融服務,通過豐富農村金融服務組織體系的手段提高嘉興市普惠金融發展的平均水平。同時,銀行應嚴格監督貸款的用途,控制非生產性、消費性貸款額度,使得貸款資金助力農村生產力的發展。
(二)財政支持與制度環境優化
在財政方面相關部門要通過貸款貼息和稅收兩個方面對發展水平落后的地區進行引流,加大對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較低地區的貸款投放力度,適當放寬對小微企業和低收入人群放款貸款條件等;降低金融機構的引用標準使其符合部分地區的發展水平現狀,同時對一些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可實行免征營業稅等稅收優惠,這樣可以通過激勵金融市場的多元化競爭實現促進地區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提升。政府可以考慮在偏遠地區增設新型金融機構,解決區域間物理網點分布不均的問題。
(三)平衡區域發展
根據調研結果表明,嘉興市普惠金融發展需要實行差異化的普惠金融政策,對于普惠金融發展程度較高的南湖區和海寧市,應鼓勵金融創新,推動金融市場的多元化競爭,并帶動其他地區的金融發展;同時在政策和資金方面加大對普惠金融發展程度較低地區的金融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鼓勵普惠金融發展水平較低的地區與發展水平較高的地區相互交流,學習經驗,以縮小金融普惠差距。
(四)以信息化的普及推進普惠金融體系建設
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時代,信息技術不僅有利于解決人們融資難的問題,更是顯著提高了普惠金融在農村地區的普及率,從而做到普惠金融惠及每一個人,最終達到減少交易成本、提高金融密度。
(五)合理推動普惠金融宣傳
隨著普惠金融發展的趨勢,一些居民在了解了普惠金融的相關政策后產生了主動參與的想法,這樣的想法會對各地區的經濟造成不同影響,相關部門應當合理助推嘉興市普惠金融的普及程度,結合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宏觀調控作用,通過相關政策促進當地的綜合發展。
(六)推廣“傳統+數字”的普惠金融服務
在數字普惠金融飛速發展的今天,單靠傳統的普惠金融工具對普惠金融發展的影響不足以促進發展,因此只有加快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緊跟普惠金融技術創新動向,精準定位嘉興市普惠金融服務、發展方向。
基金項目:本項目來源于浙江省新苗計劃人才項目(普惠金融發展水平的測度、滿意度調查及提升策略研究—以嘉興市為例)項目編號:2021R417012。
作者單位:嘉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