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摘要:玉米是我國的第二大糧食作物,玉米產量的高低不僅關乎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生計來源,同時對我國糧食安全于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提高玉米產量意義重大。而為了促進玉米產量的不斷提升,在玉米栽培過程當中應當充分重視高產栽培技術運用,進而為玉米高產穩產奠定堅實的基礎,推動玉米種植產業持續穩步發展。
關鍵詞: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
玉米又稱苞米、棒子、包谷,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糧食作物,同時也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經濟作物。玉米生長適應性非常強,耐旱、耐寒,營養價值較高,同時玉米也是畜牧養殖業的重要飼料來源,而且在食品加工、醫療衛生與化工業等領域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之一,市場需求量巨大,種植效益可觀。而為了實現玉米高產、穩產,在玉米栽培過程當中,必須要科學運用高產栽培技術,這樣才能實現玉米高產穩產,創造更大的種植效益。
1 氣候條件對米種植的影響
1.1 溫度
在玉米種植過程中,溫度對其生長、發育有著直接的影響。玉米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溫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其對溫度變化的反應較為敏感。玉米是喜溫作物,玉米生長最適溫度為25~28℃,低于3℃、高于40℃會抑制幼苗的生長。玉米生長時期,通常要求溫度不低于10℃;如果在玉米生長發育的過程中,空氣溫度超過35℃,濕度下降30%左右,生長環境會過于干燥,土壤缺水,造成干旱,這就會導致玉米水分蒸發過快,影響玉米的生長發育,造成減產。出苗階段,通常要求溫度最低不低于10℃,最高不超過25℃。而開花期最高溫度超過35℃時會導致花粉和花絲活力降低,并且花粉的存活時間明顯縮短,影響玉米的授粉質量,進而造成果穗禿尖、缺粒等畸形現象,嚴重的會影響玉米的產量。玉米顆粒長成階段,其最佳生長溫度為20~24℃,這一階段的溫度不宜過高或過低,否則也會對玉米的生長、產量造成不利影響。
1.2 光照
玉米是高光效的植物,光照條件充足,其豐產性高。也是短日照作物,要求光強、光質都較高,對日照時數也有比較嚴格的要求,特別在引種和資源更新繁殖時,對起源于不同生態區的玉米資源要特別注意,若溫帶品種引入熱帶,會使植株矮小,提早抽雄散粉,使產量降低或絕收;相反,若熱帶品種引入溫帶,則會使植株高大,莖葉繁茂,抽雄散粉推遲,甚至不能進入生殖生長階段,導致絕產。足夠的光照是保證其良好生長、發育的關鍵,同時也是確保其產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玉米種植過程中,要依據其各個生長階段的不同需求來給予一定量的光照。在玉米出苗時期,其每天需要8~12h的日照條件下,植株生育加快,可提早抽雄開花。若光照充足,玉米光合作用加強,有利于高產。玉米光補償點低,因此在其生長的各個階段都要保證充分的光照。
1.3 水分
玉米全生育期需水規律是,苗期植株幼小,以玉米地下根系生長為主,此時應控水促根蹲苗為主;拔節后植株生長迅速,需水量逐漸增大,此時要保證充足的水分。玉米植株高大,葉面積大,其生育周期又值每年的炎熱季節,所以玉米的蒸騰系數也高。玉米生產1g干物質所耗水分一般是250~320g,水分缺乏會造成減產,特別是在抽雄前10d左右時遭遇干旱,即“卡脖旱”,會造成抽雄和吐絲困難,嚴重影響產量。但水分過高同樣對玉米生長不利,特別是苗期受澇淹會對幼苗造成不可逆的損傷,花期和灌漿期若遇連陰雨天氣,極易錯過授粉期和造成籽粒霉爛等,均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通常500kg玉米的需水量為400m3,降水量為500~600mm,這些基礎的水量是保證玉米生長的關鍵。總體來說,玉米生長過程中所需要的水量較大,并且其在不斷生長的過程中,對水量的需求會逐漸加大,其產量和需水量是呈正比例增長的。所以,要確保玉米的產量,就必須保持水量充足,滿足其生長對水分的需求。
1.4 惡劣天氣對玉米生長的危害
氣候條件的適宜與否直接會影響玉米生長發育及產量 如干旱、澇災、霜凍等。在玉米的整個生育期,需水量從苗期到拔節期、孕穗期、灌漿期逐漸增大。特別是在玉米花期、孕穗期,若遇天氣干旱,水分供應不足,會造成玉米雄穗花粉失水干枯,花絲枯萎,導致授粉不良,造成缺粒、禿尖,導致玉米減產。但是水分過多,如遇連續降雨,會造成澇災,玉米根部長時期浸泡于雨水中,會導致其根部氧氣輸送受阻,造成缺氧,影響根部正常生理呼吸,嚴重時會出現漚根,造成玉米死秧。因此需要做好積水排放、防澇工作,以確保玉米的成活率和產量。在玉米種植中為避免霜凍的危害,應根據地區的有效積溫的長短來選擇種植生育期適宜的玉米品種,還要根據具體氣候條件來合理地把握播種的時間,確保霜凍來臨之前,玉米果穗充分成熟。
2 玉米栽培技術要點
2.1 優良品種的選擇
(1)充分考慮種植區域氣候特點和有效積溫的長短 選擇成熟期適宜的玉米品種。玉米成熟期過早,會引發土地資源與光熱資源的浪費。而成熟期太晚,極易由于低溫等不良因素造成減產,所以應當充分考慮耕種習慣和播種時期與方法,因地制宜的選擇成熟期合適的玉米品種。
(2)結合抗性選擇玉米品種,如充分考慮玉米抗旱、抗病蟲害、抗倒伏等各種抗性表現來進行玉米品種選擇。玉米生產實際,多抗品種是不存在的,生產過程當中應當與當地的氣候條件,病蟲害種類以及土壤性質,首選具有較強抗性的優質玉米品種。
(3)結合玉米種子特性,保證播種質量,提高出苗率。玉米種子自身受遺傳因素的限制,種性有所不同。選擇玉米種子時首先搞清品種的特性:芽鞘長短、芽勢強弱、種皮薄厚,粉質和角質,這些都會影響出苗。掌握適宜的播種時間、播種深度、播種地塊,以避免出苗不齊。一般粉質種子播淺些,角質種子播深些。
2.2 地塊選擇與整地
玉米屬于須根性作物,根系發達且量大,因此、土壤結構和理化性質對于玉米的出苗和后期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種植玉米的地塊,一般選擇地塊平整,土壤松碎,無大土塊,表土層上虛下實,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播種質量,保證播種的深度一致,并將種子播種在穩實而不再下沉的土層中。
整地:旱地土壤耕作的重要任務是蓄水保墑,提高降水保蓄率和水分利用率,保證玉米種子萌發及生長發育對水分的需求量。根據地區氣候特點,秋收后要及時整地翻地,滅茬保墑。秋后滅茬土壤含水量要大于刨茬,刨茬大于留茬。秋季整地十分重要。春季不提倡機耕翻地,對保墑不利。 未來得及耕翻的,視墑情情況,可串茬空播種。
秋季施入有機肥料,耕翻后及時耙耱,保蓄秋雨后的土壤水分。春季不再耕翻,而在開始化凍時,多次橫豎相間耙耱,破壞毛細管,使土壤上虛下實,耕層的水分不易散失,保蓄冬春土壤中的水分,以保證種子吸水發芽。
2.3 播前種子處理與播種技術
(1)玉米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主要包括選種、包衣、曬種、浸種等。通過精心挑選玉米品種之后,玉米播種前將種子播種前實行藥劑包衣,防止爛籽。包衣種子能夠大幅控制與減少苗期病蟲害的發生,控制減少黑穗病的發生。針對地老虎猖獗的土壤,要適當選擇克百威含量高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
提倡播前曬種技術:播前2~3d將種子放在陽光下晾曬,增強種子呼吸強度,能殺死附著在種子表皮的細菌、蟲卵。經過晾曬過的種子出苗率高,幼苗粗壯,能增產5%~10%。生產上效果十分好,要引起重視。光下晾曬兩日,有利于提高種子發芽率及增強種子的芽勢,保障出苗率。
補種前要進行浸種工作,更利于種子快速出苗,保證其出苗整齊均勻。
(2)玉米播種過程當中主要采用直播與育苗移栽方式,現在直播方式應用普遍。育苗移栽是通過營養缽(袋)開展育苗工作,將營養土首先配置好把水加入其中充分拌勻,用手將其捏成團,達到落地即散的效果。運用營養缽打缽器制成營養缽體,其上方有小孔深度1~2cm,之后在苗床上放置,播種之前認真的做好選種與曬種以及浸種催芽工作,播種過程當中將種子胚根向下放入缽體上部小孔當中,每孔將種子1~2粒放入其中,并覆蓋細土,設置塑料拱棚,其高度控制在17cm,一般7d之后便可出苗,對苗床溫度合理控制,確保其達到20~25℃,超過30℃將兩端先開進行通風,玉米生長至2~3片葉時進行煉苗,伴隨時間的不斷推移開展揭膜工作,移栽頭一日將清糞水澆足搶墑播種。直播過程當中應當確保種子處于一致的深淺度,均勻的進行覆土,播種過程當中考慮玉米品種,控制播種密度,根據2~3kg667m2控制播種量,并覆土,播后利用除草劑進行噴灑除草。
2.4 根據玉米品種特性,控制好種植密度
播種密度和玉米高產穩產有著非常緊密的關聯性,為了確保合理的播種密度,應當充分考慮玉米品種特性、播種地的土壤肥力條件與自然因素,科學合理地控制種植密度。積溫在2650~2800℃的中密度品種,保苗3500~4000株/667m2,積溫在2800~3000℃的稀植大穗品種,保苗3000~3300株/667m2 。
2.5 玉米施肥灌水技術
玉米作為一種生長速度非常快的作物,對養分需求較高,因此施肥對玉米產量形成非常關鍵。生長過程當中對于氮、磷、鉀肥有著較大的需求量,應當科學合理的補充這些肥料品種。結合土壤實際狀況與玉米生育周期內的需肥特點,底肥宜施入玉米整個生育期所需的全部的磷鉀肥和1/3的氮肥,之后,將根據土壤情況把氮肥分次作為種肥和追肥施用。尤其是拔節期與孕穗期是玉米水肥需求較大的重要階段,應當與實際充分結合,科學追肥。也可葉面噴施1-2次1%~3%磷酸二氫鉀,葉面補充鉀肥,促進玉米的早熟及莖稈堅硬。
可以運用根據玉米不同生長期科學合理的開展澆水工作。也可結合降雨或者灌水,根據施用尿素20~30kg/667m2。
在澆水施肥的同時,全面詳細的進行除草,大量雜草生長會導致營養搶奪,對玉米高產穩產造成不利影響,可以選擇化學除草劑進行除草,除草劑應用過程當中應當根據雜草種類進行施藥,同時科學合理的控制用藥量。
2.6 人工輔助技術
為了實現玉米高產穩產,在玉米種植過程當中也應當采用一些輔助技術。在風大的地區,噴施玉米健壯素,提高玉米的抗倒性;玉米授粉期為保證玉米的結實率進行人工輔助授粉。
(1)應用玉米健壯素,就是針對拔節期的玉米,選擇健壯素30ml/667m2、20kg/667m2水均勻勾兌進行植株全面噴施,不但可以控制和減少玉米倒伏情況,而且對于玉米根系發育增加結實率也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2)人工授粉就是在玉米散粉階段,將花粉在遲抽的花絲上進行授粉,進而有效提高玉米穗行粒數,避免出現禿尖現象。操作過程當中方法非常的簡便,即玉米散粉階段,在上午沒有露水之后,10點左右,運用木棒對植株進行輕輕敲打,便于花粉輔助性的進行授粉。
3 病蟲害防治技術
玉米的病蟲害是造成玉米產量損失的主要原因。提倡以預防為主,防治為輔。
玉米的病害有絲黑穗病、紋枯病、銹病、大小斑病等;蟲害有地老虎、螻蛄等地下害蟲及玉米螟、黏蟲等。
玉米絲黑穗病的防治:選擇抗病品種、適時播種,嚴格保證土壤10cm地溫穩定通過5~8℃以上、嚴格執行種子包衣,防止病菌侵入。玉米紋枯病的防治:可以葉面噴施井岡霉素;防治銹病可葉面噴施1500倍液,25%的三唑酮進行防治;防治玉米大小斑病,可以葉面噴施500倍液多菌靈進行防治,還可選擇800倍液50%的退菌特進行噴施防治,每7d噴施一次,連續應用2~3次便能起到較好的防治效果。
地老虎防治:可在玉米播種前運用40%甲基乙硫磷處理土壤拌種,也可當幼苗長出之后,運用2.5%的溴氰菊脂乳油開展灌根工作,每畝應用量為10ml。為了防治玉米黏蟲帶來的危害,可以根據選擇20~30ml/667m220%的菊酯乳油進行噴施防治。玉米螟危害時,可以運用1000倍液,50%辛硫磷撒藥防治。
4 結語
近年來,在經濟社會高速發展背景下,各方面建設導致大量耕地資源被占用,同時工業以及畜牧業的高速發展在玉米需求量方面快速增長,提高玉米產量成為重中之重,而為了實現玉米高產、穩產,在玉米栽培實際,重視運用高產栽培技術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不僅可以提高玉米產量,而且還能給人們帶來豐厚的經濟效益,所以今后在玉米栽培過程當中,還應當加強推廣應用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參考文獻
[1] 劉新宇,武桂賢,朱慶,等.皖西北豫南地區玉米模式化栽培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9(1):2235-2236.
[2] 揚引福,謝恩魁,氮明珠.玉米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建議[J].農業科技通訊,2016(11):9-11.
[3] 李少昆,劉永紅.南方地區甜、糯玉米田間種植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9(9):102.
[4] 敕建文.“甜香”美國超甜玉米栽培技術要點[J].西南園藝,2018,30(1):26.
[5] 王紅燕.玉米種植的氣候條件及技術要點分析[J].中國農業信息(上半月),2015(8):101-102.
[6] 劉巖.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要點及推廣方式研究[J].科技與企業,2016(7):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