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振軍 牟德蕓 張卉芳
摘要:設施蔬菜能夠克服土壤條件、自然條件等不利因素,人為調控環境因素,改善蔬菜生長環境條件,實現優質蔬菜高產目標。文章以山東煙臺為例,從設施蔬菜栽培概述出發,分析設施蔬菜種植中易受到大棚薄膜及溫濕度差異影響,以此為基礎,提出蔬菜種植及病蟲害防治對策,從而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參考,擴大種植設施蔬菜效益。
關鍵詞:設施蔬菜種植;病蟲害防治;防治對策
山東煙臺作為環渤海地區港口城市,地處北緯36°16′~38°23′,東經119°34′~121°57′,為低山丘陵區,山坡平緩,海拔平均為200m,降水充沛,屬溫帶季風氣候,氣候溫和,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氣溫13.4℃,平均降水量為524.9mm,日照時數為2488.9h,適合蔬菜種植。為了進一步提高煙臺蔬菜產量及質量,可采取設施蔬菜方法,能夠改善局部范圍內氣象環境因素,為蔬菜提供優越生長環境,從而實現保護地栽培、反季節栽培。
1 設施蔬菜栽培概述
設施蔬菜是指在設施中以蔬菜健康成長為核心,實施對土壤營養供給、空氣濕度、溫度等栽培環境的有效控制,提高蔬菜自身抗病能力,減少使用農藥量,提高產品質量安全。該方法轉變了傳統種植蔬菜模式,蔬菜能夠在不適宜蔬菜成長季節,特別是春冬季節,能夠利用先進器械設備、管理技術,采取遮溫降溫設施、防寒保暖設施等,保證淡季蔬菜也能上市,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保護性耕作。設施蔬菜相比傳統蔬菜種植,能夠改變氣候環境,人為調控種植環境,攻克季節對蔬菜的負面影響,通過推廣設施蔬菜栽培技術,保證農民各個季節均有收入來源。但是,在設施蔬菜種植中,易受到以下兩方面因素的影響。
1.1 大棚薄膜
設施蔬菜多種植于溫室大棚,大棚外面覆蓋薄膜,其壽命長短、透光率及通風性均會影響溫室大棚效益。并且,在使用大棚中,受限于薄膜會阻礙光線的照射,光照條件差,不適宜種植喜光蔬菜,否則需額外安裝光源。
1.2 溫濕度差異
設施蔬菜種植中,通常選擇不適宜蔬菜生長季節,多為春冬季,如果外界溫度過低,溫差大,可能產生極端天氣,如果無法對內部濕度、溫度加以控制,必定會威脅蔬菜生長。并且,溫室為密閉種植環境,濕度大、溫度高,如果缺乏溫度、濕度的針對性調控,也必定會阻礙蔬菜生長發育。
2 設施蔬菜種植技術
2.1 蔬菜品種
設施蔬菜種植中,品種選擇非常重要,對于蔬菜生長質量、產量具有直接影響,應當綜合考慮當地土壤、溫度、天氣等條件選擇,以免大面積試種不恰當蔬菜品種,會損害農民經濟效益。還要根據市場出發,選擇市場效益良好的蔬菜品種,提高設施蔬菜價值與優勢,通過反季節蔬菜種植吸引人們購買。因此,種植者需要了解煙臺以往種植蔬菜品種,符合地方生長條件,明確大棚內蔬菜較為脆弱,需選擇抗寒、抗病能力強、耐旱的蔬菜品種,保障蔬菜產量。煙臺設施蔬菜多種植番茄(新農番1號、賽棚1號、超級粉19號、魁冠1號),辣椒(新農椒1號、新椒15號、天椒2號、洛椒98A、新椒16號),黃瓜(壽優279、18QH09、壽研69)。在選擇蔬菜種子后,為增加種子發芽率,選擇優質飽滿的種子,將蔬菜種子浸泡于有一定溫度的水內,根據以往種植蔬菜經驗,控制水溫為55℃即可,種植放入其中,人員需不斷攪拌,完成攪拌后浸泡種植5h。此過程中,可適當進行消毒處理,設施蔬菜抵抗病蟲害能力較低,通過加入恰當藥物,能夠減少蔬菜成長病蟲害發生幾率。
2.2 種植基地
設施蔬菜種植中,溫室大棚作為重要環節,也是易被忽視的環節,重要性不言自明,種植蔬菜中對基地要求較高。一方面選擇良好地塊,盡量建立在偏遠區域,以免附近工廠生產對蔬菜造成污染,提高種植蔬菜品質,還要考慮光照因素,要有充足光照,分析周圍是否擁有良好灌溉條件。另一方面,建設智慧大棚,設施溫室大棚已經成為現代化農業的標志,考慮蔬菜大棚種植易產生病蟲害,環境變化也較為頻繁,種植戶有條件下可建設智慧大棚,通過智能控制的方法,預測大棚環境,做好統籌管理,保證設備相互協調,能夠根據作物生長環境、狀態對環境參數自動調節。智能控制采取模糊控制方法,能夠將種植戶的知識與經驗轉化成計算機語言,模仿人的思維進行環境控制。同時,建設設施大棚中,還需考慮煙臺風力等級,低檔水淹、暴雨等問題,結構采取“空氣比熱”原理,確保溫室大棚溫度適宜。
2.3 土壤處理
蔬菜種子播種前,棚室內土壤接觸空氣較少,棚內溫濕度適合繁衍病菌,需做好土壤消毒處理,清除土壤會影響蔬菜品質的病菌,提高土壤肥力,增強蔬菜產量。此外,棚室土壤也易滋生害蟲,人員可利用恰當藥物對土壤進行處理,將細土與殺蟲劑混合撒在棚室內,能夠初步殺蟲,防治病蟲害,部分地下害蟲較為隱蔽,可利用辛硫磷處理土壤。例如,設施蔬菜黃瓜種植中,不同于其他蔬菜,黃瓜對土壤和水分要求較高,種植中需增強施肥規范性,起壟播種后還要噴灑殺菌劑至土壤內,保護幼苗蔬菜不受侵染。人員還要做好土壤深翻工作,深度超過1m,以提高棚室蔬菜透氣性。
2.4 栽培耕作
2.4.1 放苗技術
設施蔬菜放苗中,應根據土壤條件、種植時間、天氣情況加以調整,部分蔬菜放苗需在夏季實施,選擇下午陽光不強烈照射階段,放苗中開大通風口,便于控制棚室溫濕度,控制溫度在規定范圍,助力于蔬菜生長。
2.4.2 播種技術
播種設施蔬菜需根據土壤條件、蔬菜種植等因素,控制種植蔬菜的深淺、間距等,以免種植蔬菜由于設計間隔不合理,產生生長高度差異大、出苗率低的情況,種植深淺不同也會導致蔬菜發芽出土時間不同,均會增加種植戶時間成本,需投入更多精力,還影響蔬菜產量。
2.4.3 定量栽培
設施蔬菜采取定量精確栽培技術,可有效提高蔬菜生長整齊度,實現群體產量最大化。在蔬菜定植中,人員需根據幼苗長勢、大小差異科學分類,相同區域中職長勢、大小一致的幼苗,做到對定植方向、定植深度統一控制。并且,前期管理中,部分蔬菜苗長勢過往,需做好斷根摘葉工作,控制蔬菜苗生長勢頭;部分蔬菜則長勢較弱,需開展根外追肥,促進蔬菜盡快發育。同時,還要加強花果管理,花序過晚、過早均需除掉,使得花、果大小統一。
2.4.4 水肥管理
水肥一體化是將肥料、水分有機結合,保證蔬菜生長能夠高效吸收轉化,需根據不同作物種類需肥規律特點、土壤養分含量,調配可溶性固體肥料或液體肥料,通過壓力系統將水、肥料按照比例配置為肥液,灌溉至溫室大棚中,借助可控管道灌溉系統,定量、定時的為蔬菜根系提供水分與肥料。在具體實施中,種植人員應制定科學水肥管理方案,保證施肥、灌溉效果,選擇純凈度、溶解度高的肥料,肥料如果無法完全溶解,需過濾未溶解顆粒,倒入施肥罐內,保證肥料相溶性良好,以免產生沉淀物,遵循現用現配原則,以免影響肥效。開展施肥工序前,人員需放開滴灌管末端堵頭,用清水清洗滴灌系統,確保滴管系統運行正常,倒入肥液至其中,經過5次連續運行排污,及時清理廢料罐底部殘渣,完成施肥工序,還要進行25min左右的清水滴灌,進而將管道殘留肥液全部排出,達到良好施肥灌溉效果。
2.4.5 環境控制
(1)光照
設施蔬菜種植中,光照對棚室溫度具有影響,缺少光照多為連陰天或大霧天,棚室內將缺溫少光,導致蔬菜光合作用低,表現為落果、落花、裂果、畸形等。部分農戶黃瓜育苗遇到連陰天,為保證苗床溫度,白天棚室也不將草簾子揭開,整天苗床黑暗,幼苗無法光合作用積累光合物質,消耗較多營養,降低了抗旱能力,會增加受凍程度。因此,太陽白天升起1h后,拉起棉被等覆蓋物,利用白天光照增加棚室溫度,實現光合作用,下午太陽落下1h前放下棉被,壓實棉被,避免夜間散熱透風,發生低溫凍害。
(2)溫度
設施蔬菜生長期有相應適溫指標,過高溫度會影響授粉,導致落果落花,特別是夜溫偏高將導致徒長,溫度過低僅8℃左右,則會導致寒根,冬季育苗期缺乏合適溫度會對花芽分化造成影響,易生成畸形果。所以,需做好保溫工作,夜間可覆蓋草苫、保溫物等,或是生火爐提高棚室溫度,外界持續超過3d的20℃溫度,野菜最低溫度1~2℃,果菜最低溫度6℃,需及時添加火爐,加火增溫,注意預防煤煙氣體熏死蔬菜,預防火災發生,棚室禁止明火加溫,可設置火道,嚴封火道接口,以免有害氣體泄露至棚室,產生菜、人中毒情況。
(3)通風
棚室封閉性強,通透性較差,為避免高濕、高溫對蔬菜生長造成影響,人員需制定通風計劃,調控溫濕度,改善空氣狀況。蔬菜栽培管理時,施加一定農藥與肥料,會降低棚室含二氧化碳量,有害氣體量增加。所以,種植者需做好通風換氣,加強棚室空氣流通性,排除有害氣體,白天根據28℃標準控制溫度,超出30℃需開展排濕放風;晴天中午溫度高,可適當延長放風時間,加大防風口,維持棚室30℃內,相對濕度在60%以下,夜間保持棚室溫度16℃。并且,蔬菜灌溉后悔明顯增加棚室溫度,人員要及時通風處理,以免產生病害。
3 設施蔬菜病蟲害防治對策
3.1 農業防治
在設施蔬菜種植中,需采取科學輪作的方式,推廣先進栽培模式,相同地塊避免連續種植種類相同的蔬菜,種植地實施3年輪做制度,能夠減少土壤病害流行幾率,控制田間病蟲數量。設施蔬菜播種前,需做好翻耕處理,采取寬窄行栽培模式,相比傳統模式不僅不會改變蔬菜種植數量,還能為其營造良好環境,有助于溫室大棚通風換氣,提高溫室大棚透光、通風能力,避免田間積水,促進根系生長,減少發生病蟲害。同時,種植人員還可積極使用地膜覆蓋技術,有效增強土壤墑情,降低溫室大棚濕度,減少土壤水分蒸發,抑制雜草生長,提高蔬菜品質產量。
3.2 物理防治
設施蔬菜物理防治中,主要是通過物理性方式誘殺害蟲,抑制或消除害蟲啃食蔬菜。具體如下:
(1)高溫堆肥殺蟲。設施蔬菜施肥需堅持化肥為輔、有機肥為主的原則,有機肥品質對于發生病蟲害流行態勢據歐直接影響,部分養殖戶選擇有機肥攜帶諸多致病源,未能完全將害蟲蟲卵殺死,難以釋放有機肥營養物質。因此,種植戶應用有機肥前,為減少發生病蟲害幾率,前1-2個月可適當將有機肥堆積發酵處理,利用堆積發酵將糞便致病原微生物及蟲卵,施肥后不會產生少根情況,避免揮發有害物質。
(2)高溫悶棚處理。外界溫度較高,較大光照強度下,深翻處理整平地面,鋪上地膜,將通風口密閉,保證社室內溫度高達65℃,表層土壤溫度為45℃,即可滅殺土壤的害蟲與病原。人員通常夏秋季節扦插,蔬菜收獲后翻耕土壤30cm,暴曬5d后,密閉悶棚7d左右,保證室內溫度提升至70℃,達到滅殺目的。
(3)設置防蟲設備。設施大棚可安裝物理殺蟲燈、色板等,清除部分小型害蟲與飛蟲;利用性引劑吸引雄性害蟲,促使害蟲無法交配繁衍,降低蟲害;設置防曬網與防蟲網,防曬網保證不影響蔬菜生長通風、光照需求下,避免蔬菜遭受過度光照產生日灼病,誘發蔬菜產生害蟲,也能避免喜光害蟲生長,無充足日照供害蟲繁衍。防蟲網則能夠避免外界害蟲侵害蔬菜。
4 結語
綜上所述,山東煙臺市農業農村部提出將設施蔬菜作為滿足消費升級、環節資源壓力的重點,促進生產設施蔬菜不僅要滿足“量”需求,也要注重“質”的要求。因此,煙臺市為加快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步伐,提高民眾栽培水平,需采取科學設施蔬菜種植、病蟲害防治的方式,貫徹無公害理念,保證種質質量,以免威脅蔬菜品質安全。
參考文獻
[1] 劉任源,閻蒙,董曉萌,等.設施蔬菜種植戶節水灌溉技術采納行為探討[J].新農業,2021(6):35.
[2] 謝政璇,穆月英.設施蔬菜種植戶節水灌溉技術采用的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21,37(17):151-156.
[3] 羅蘭,陳德軍,陳家秀.貴陽市小青瓜-夏秋菜豆-芹菜周年高效種植模式技術要點[J].農技服務,2021,38(11):49-51.
[4] 常慶濤,何松銀,陸海兵,等.泰州地區大棚芋頭、鮮食花生、西蘭花、莧菜一年四熟優質高效種植模式及配套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21(11):290-292.
[5] 程劍鵬.延長產業鏈條提升種植技術——記鐘祥市荊沙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J].中國農民合作社,2021(11):27-28.
[6] 何作鵬,吳楊煥,陳芳,等.日光溫室蔬菜種植嫁接技術應用及效益分析[J].新疆農墾科技,2021,44(5):17-19.
[7] 趙中亭,樊海潮,張志恒,等.菏澤市棉花綠色高效間套模式及蒜套棉輕簡化栽培技術[J].棉花科學,2021,43(5):46-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