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君
摘 要:當下,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在注重經濟建設的同時更注重精神文明建設。文物建筑作為古代建筑的精髓所在,在我國建筑史甚至世界建筑史上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對研究我國古代建筑的發展可提供扎實可靠的依據。因此,需不斷提升對其的重視程度,加大保護的力度,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而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數字化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到文物建筑的保護中,相較于傳統人工保護,數字化保護的效率極高,且可實現無損保護,對開展文物建筑保護工作可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文物;建筑;數字化;保護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5.019
0 前言
文物建筑是歷史的一個重要見證,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大力開展文物建筑的保護工作也是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個重要內容。文物建筑由于自身特點,在開展保護工作時需遵循一定的原則,才能更好地提升保護效率。近年來,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數字化技術已經被廣泛地運用在文物建筑的保護中,極大地提升了文物建筑保護的效率。
文章分析了文物建筑保護需要遵循的相關原則,指出數字化技術在文物建筑保護中發揮的積極作用,分析當下文物建筑數字化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關應對策略,以期為今后開展文物建筑數字化保護提供參考,促使我國文物保護水平不斷提升。
1 文物建筑保護需遵循的原則
1.1 基于原狀
文物建筑的原狀即建筑在建成后呈現的整體狀況。在對文物建筑進行維修和保養時,應查閱相關歷史資料,明確原狀和現狀的區別,仔細鑒別現狀中原有零部件、仿制零部件及現代化建筑材料的使用情況。根據歷史資料與修繕記錄,基于文物建筑的原狀,對文物建筑進行維修和保養,使其最大限度地恢復原有風貌。①
1.2 保持現狀
在對近現代的文物建筑進行維修和保養時,因其歷史年代較近,能較好地保持建筑當年的風貌。但其經歲月風雨的洗禮,建筑的原有狀態也不可避免地會受損,會出現一定的問題,如木質材料腐朽、墻面脫落等。我們要用心養護這些文物建筑,盡量不使用現代材料,堅持使用原有傳統工藝和材料,保持現狀,避免再受損。
文物建筑在歷史上已經經歷過多次修繕,整體上已不復最初建造時的風貌,但由于其內涵和形象已經深入人心,成為當地標志,在維修和保養時,應盡量保持現狀。
1.3 修舊如舊
在進行文物建筑的維修和保養時,需仔細分析其修繕價值。對于有修繕價值的建筑,應盡量還原當年風貌,盡量選擇原有材料進行修繕。若原有材料尋找起來難度較大或者已經不存在了,可選用仿制材料進行修繕,恢復其原有韻味,做到修舊如舊。②
1.4 保證安全
文物建筑的歷史悠久,在經過幾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歲月洗禮后,不可避免地會出現結構或者材料上的問題。在對其進行維修和保養時,應重視人員安全和建筑安全。需在保證文物建筑的主體安全的前提下,進行維修和保養,避免人類活動給文物建筑帶來過大的壓力,使其出現安全隱患。
2 數字化技術在文物建筑保護中發揮的積極作用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互聯網技術已經被廣泛運用到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各個領域中,極大地改變了人們傳統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提升了工作效率,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促進了各行各業的變革與發展。而將數字化技術應用在文物建筑的保護中,開展各項工作,可積極改善傳統人工保護的局限性,提升保護效率。
2.1 保護效率高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發展,大數據技術、區塊鏈技術、云計算技術以及BIM技術已經不斷完善,并被廣泛運用到各行各業中,尤其是被應用在文物建筑的保護中。相較于傳統人工保護,數字化保護可利用其中的數字攝影和無人機等對文物建筑進行全面掃描和數據采集,并自動進行測繪,工作效率極高且準確度極高。以數據測繪為例,傳統人工測繪誤差較大,且耗費時間較長,而引入數字化技術,誤差降低的同時更提升測繪速度,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③
2.2 實現無損保護
文物建筑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價值,且很多文物建筑以木作或者瓦作為主。由于常年受到外界因素影響,相關維護和保養力度不足,使這些文物建筑十分脆弱。因此,在開展保護的過程中需提升注重程度,減少給文物建筑帶來的損害。而引入數字化,可利用其中的無人機或者激光掃描等技術,來最大限度地減少保護給文物建筑帶來的二次損傷,實現無損保護。④
2.3 實現預見性保護
文物建筑受建造年代技術水平的影響,其在結構上和建筑材料上有著極大的局限性,通常以木質結構為主,需要做好防火保護工作。而引入數字化到文物建筑的保護中,可利用其中的可視化設備來整體掃描文物建筑中的結構,分析出其較為容易發生火災的位置,并利用其中的滅火裝置以及自動報警裝置來實現對文物建筑的預見性保護。且數字化還可以全天候不間斷地對文物建筑實施監控,一旦出現問題,相關預警裝置會自動發出警報,提醒工作人員注意,可及時發現問題并處理問題,實現對文物建筑的預見性保護。⑤
3 文物建筑數字化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3.1 資金投入力度不足
保護文物建筑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需提升對文物建筑的重視程度,加大保護力度,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積極引入數字化來提升保護效率。
由于文物建筑體量通常較大,在開展保護中對資金需求較大,尤其是在引入數字化技術來開展文物建筑保護的過程中,需要更多資金以配備相關設備和設施。但在部分地區,由于受到經濟發展等多種因素制約,在開展文物建筑保護的過程中資金投入力度不足,相關數字化設備設施缺乏,不利于保護的順利進行。
山西代縣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交通樞紐,有眾多國家級和省級重要文物建筑遺址,其中不僅有古代歷史建筑,而且有近現代文物建筑,更應提升對其重視程度,加大保護力度,來最大限度地發揮其積極作用。但在代縣,由于受到經濟發展制約,在文物建筑保護上資金投入力度不足,且代縣的文物體量龐大,數量眾多,在開展保護的過程中對資金需求量極大,在引入數字化開展保護的過程中資金投入量不足,影響了保護效率的提升⑥。
在代縣文物開展數字化保護的過程中,還需完善數字化監管系統,實現文物安全監管可視化、信息化、標準化,全面提升預警防范效能。可積極搭建綜合系統平臺,將代縣文物信息全面納入系統平臺之中,推進文物保護、利用、管理、研究信息化整合共享。在開展文物建筑數字化保護的過程中,代縣需積極引入新一代信息網絡技術、數字化與智能化技術,完成智慧文博數據建設,建立“線上+線下”文物安全監管體系,提升文物建筑數字化監管水平。
3.2 缺乏專業人才隊伍
文物保護涉及的環節和流程較多,對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和道德素養要求極高,尤其是在開展文物建筑的數字化保護過程中,工作人員需要具備極高的文物保護水平和建筑類專業知識,更要具備較高的計算機專業水平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且文物建筑保護工作量較大,工作環境較為艱苦,相關薪酬福利待遇不高,使很多地區在開展文物建筑保護的過程中缺乏專業人員。在代縣,由于其文物建筑分布較廣,更需要有專業人員來開展保護。但在代縣,文物保護專業人員嚴重缺乏,給開展文物保護帶來了極大的困難,不利于當地文物保護水平的進一步提升⑦。
4 文物建筑數字化保護相關策略
4.1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文物建筑對研究過去一段時期內我國建筑發展史有著極為重要的積極作用,可提供真實可靠的依據,因此,需提升對其重視程度,加大保護力度,來促使文物建筑保護得以更好進行。由于文物建筑保護涉及的環節和流程較多,因此,需較多資金支持,來保證文物建筑保護的順利進行。
在代縣,由于其文物建筑體量極大,分布較廣,在開展保護的過程中難度較大,工作量較大,且很多文物有極為重要的價值,更應提升保護力度,可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提升保護效率。除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之外,當地政府更應提升對文物建筑數字化保護的重視程度,加大對文物建筑保護數字化的資金投入力度,可引入政府補貼和政策補貼,吸引社會資本來進行投資,對于投資到文物建筑保護的企業可給予一定程度上的補貼政策,如稅收補貼或者資源置換等,提升其投資積極性;還可與銀行或者金融機構等加大合作力度,成立文物建筑數字化保護基金,由政府出面作保,吸收社會資本投入,為開展文物建筑保護提供充足的資金保障,為文物建筑開展數字化保護配備完善的設備和設施。
在代縣,隨著近年來我國不斷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代縣文物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出來,在過去,由于受到經濟發展等因素影響,代縣在開展文物建筑保護中資金較為短缺,保護水平不高。而隨著文物建筑的重要性不斷凸顯出來,代縣在開展文物建筑的保護中,不斷爭取上級文物保護專項資金,開展當地文物建筑的保護和修繕工作;更加大縣級財政的資金投入,對當地邊靖樓、文廟、阿育王塔、雁門關長城等重點文物進行日常維護,對代縣文物建筑的保護效率提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在代縣文物保護的過程中,代縣積極舉辦各類文化旅游活動,如楊忠武祠文化旅游節,來提升代縣文物的影響力,引發社會關注,更好地開展相關保護工作。⑧
文物有著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在保護的同時,更要注重對其進行合理開發利用,來提升文物的經濟效益,更可借此來提升文物的社會關注度,來更好地提升保護水平。在當下,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經成為人們休閑活動之一。針對于此,文物部門和博物館可與當地政府聯手,合理對文物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來更好地為文物建筑保護籌集資金。在代縣,其境內含有較多的文物資源,但在過去,由于對其重視程度不足,相關開發利用較少,沒有最大限度地發揮文物的積極作用。近年來,代縣不斷提升對文物的開發和利用,在基于國家相關管理制度的基礎之上,代縣積極實施兩權分離制度,完善了代州古城活化運營體系,豐富當地旅游業態,推進了文物保護利用與旅游開發融合發展。
在代縣文物建筑開展數字化保護的過程中,不斷研究和制定文物數字化保護標準體系,保障代縣文物建筑得以更好實現數字化保護。
并且針對代縣流失到海外的文物,代縣不斷加強數據采集與整理工作,采用3D掃描與3D打印技術,將流失文物轉換成數字模型進行保存,進而構建起流失文物信息庫。3D掃描和打印技術能夠高精度地將代縣流失海外的文物打印成型;也可用來科學修復殘缺文物,還原代縣流失海外文物的真跡,有利于中華傳統文化的研究和傳承;還可應用在文創紀念品的開發中,帶動代縣文創產業發展。
4.2 打造專業人才隊伍
在文物建筑的保護過程中,工作人員的專業水平可對保護效率的提升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文物建筑數字化保護上,工作人員除文物知識之外,還需具備較高的計算機知識才能更好地開展工作。
在代縣,為提升當地文物建筑保護水平,更要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提升薪酬福利待遇,吸引專業人才的加入。對現有的工作人員,更要加大培訓力度,除對文物相關知識進行培訓之外,更要進行建筑知識以及數字化應用相關知識的培訓,提升文物工作者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水平,促進當地文物建筑數字化保護的順利進行。
5 結語
文物建筑可反映當地在一個時期內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水平,為當地開展研究以及開發旅游資源等提供可靠的保障。因此,需加大對其保護力度,引入數字化技術,提升文物建筑保護效率。
注釋
①黃貴強.文化觸媒導向下的文物建筑活化利用—以松陽縣工商業聯合會舊址改造利用為例[J].中外建筑,2020(12):147-150.
②王慧.淺談基層文物保護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以汶上縣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20(20):234-235.
③李瑞華.北京20世紀建筑遺產保護利用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學,2020.
④黃鶴權.古建筑保護與開發策略探析—以福州市長樂區為例[J].海峽教育研究,2020(2):45-49.
⑤劉蓓蓓.基于GIS的近代歷史建筑現狀調查與保護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20.
⑥姚東升.同一性視角下建筑遺產保護策略研究[D].大連:大連理工大學,2020.
⑦廖博.文物建筑木構件典型殘損問題及修繕保護探討—以國保單位馬曉軍別墅為例[J].文物天地,2020(3):17-19.
⑧覃華.近代磚木文物建筑病害因素分析及修繕要點研究—以北海德國領事館舊址維修工程為例[J].文物天地,2020(3):20-22.
⑨李穎科.中西方文化遺產保護理念辨析—兼論中國特色文化遺產保護發展理念的理論建構[J].中國文化遺產,2020(1):5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