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實又稱“雞頭米”,含有淀粉、蛋白、礦物質及維生素,對人體有較好的營養作用。《神農本草經》稱其:“主治濕痹腰脊膝痛,補中,除暴疾,益精氣,強志,令耳目聰明。久服,輕身不饑,耐老神仙。”
芡實為睡蓮科植物芡的干燥成熟種仁,主產于江蘇、山東、湖南、湖北、四川。傳統醫學認為,芡實藥性甘、澀、平,歸脾、腎經,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濕止帶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療遺精滑精、遺尿尿頻、脾虛久瀉、白濁、帶下。
益腎固精 芡實甘補澀收,入腎經,能益腎固精,可用于治療腎氣不固導致的腰膝酸軟、遺精滑精;又能固腎縮尿,用于治療腎元不固導致的小便不禁、小兒遺尿。
補脾止瀉 芡實澀能收斂,有健脾除濕、澀腸止瀉的作用,可用于治療脾虛導致的面色萎黃、脘悶納少、腸鳴便溏、濕盛下注、久瀉久痢。
除濕止帶 芡實能益腎固攝、補脾助運、除濕泄濁、止帶,可用于治療腎氣不足、水濕不化導致的小便渾濁如米泔汁,以及脾虛濕熱下注導致的帶下色黃、質稠腥臭,或脾腎兩虛、下元虛冷、帶脈失約導致的帶下清稀如注。
【驗方】
1.中老年人身體虛弱。癥狀:腰膝酸軟無力,遺精滑泄,白帶過多。方藥:芡實50克,枸杞子20克,金櫻子10克,鴨子1只,調料少許。將鴨子去毛及內臟,洗凈切小塊,加諸藥及調料燉煮1~2小時,食肉喝湯。功效:健脾養胃,益腎固精。
2.老年人脾虛便溏或大便溏泄不止。芡實30克,蓮子20克,薏米10克,大棗10枚,大米100克。將諸藥洗凈與大米同煮成粥食用,有健脾止瀉的功效。
【注意】
1.便秘者不宜服用。
2.本品易蟲蛀,應密封保存,放置于干燥通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