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玉雙
摘要:小學數學教師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合理應用有效評價,可以使學生對自己具有正確的認識,進而保障學生在學習中能夠取長補短,提升學生整體素質,為現代教育的進一步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本文綜合探究數學教師進行有效教學評價的具體策略。
關鍵字:小學數學;教學評價;課堂教學
引言
在高年級階段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有效評價策略的合理應用具有重要的價值,小學數學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合理優化,確保能夠更為高效的實施有效評價,為了進一步明確數學教學如何對學生進行更為有效的教學評價,特此進行本次研究。
一、開展課前評價,掌握學生基礎信息
要上好每一堂課的備課自然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很多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深入地備教材、備知識點,在上課前將考題做一遍,抓住考試重點對學生進行講解,但是最后發現還是有很多學生沒有完成學習任務和目標,沒有激發學習興趣,所以課前對學生整體評價非常重要。課前評價是對學習的知識結構、興趣、性格等素養進行評價。
例如在講授四則混合運算時,講課前,教師要知道學生之前已經學習過: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但是學生掌握知識的深度和理解的方式,教師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可以通過檢查學生的作業,分析學生進行計算時的演算過程,看看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公式,計算時是否有粗心算錯的現象;或者可以通過一次摸底考試調查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還可以回顧之前上課學生的表現,思考學生上課過程中對什么感興趣,興趣點在哪里等等。通過課前評價,教師就能發現學生對除法計算法則還不熟悉[1]。
二、深化課中評價,助力課堂教學
在新課講授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對學生學習新課過程進行評價,對學生回答問題的正確與否、學習狀態、思考問題情況進行分析總結。課中評價要注意評價語言、評價內容、評價時間。
1.評價語言
教師在高年級開展數學教學時,需要根據學生特點對其進行科學評價,確保能夠對學生個性化發展進行有效的保障。在具體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對激勵性評語進行合理應用,確保能夠實現學生學習自信心,有效增強使其在教學活動中具有更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進一步提升。教師通過合理應用肢體語言和激勵性語言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激勵,可以對學生思維意識進行有效拓展,在觀察學生學習過程和成長過程之后,確保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認可與肯定,從而實現學生自信心的有效增強。但是教師在對激勵性語言進行具體應用時,需要和學生實際情況有效結合,強化教育引導,避免學生出現自負心理,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
例如在講授平行四邊形和梯形這一節知識時,當教師詢問學生:在生活中有哪些物體是平行四邊形呢?學生經過思考分析知道,窗戶防盜網的花紋、家里酒柜的格子等等,對于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應該要通過“回答的真精彩”“你真聰明”等一類話語進行點評;對于沒有回答正確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沒關系,認真聽老師分析”“加油相信你下次一定能回答正確等話語進行激勵”;而對于學習態度不端正沒有認真聽講的學生,教師應該通過“集中注意力”“控制自己”等一類警醒式語言提醒學生。評價語言應該客觀真實,不能夠因為這位學生是好生或者是差生,而對其進行摻入過多的主觀臆斷。
2.評價內容
在評價內容上應該充實有效,不能夠局限于語言這一方面,重點要對學生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評價,因此評價內容上可以包括問題情境、探究互動、課堂小測驗。在講授到某一重要知識點時,應該要停頓下來,對學生是否掌握知識點進行評價。
比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是本節課的核心內容,教師講授完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后,當學生熟記公式后,教師講解完例題,應該要展開課堂小測驗,在課件上穿插一些小題目,讓學生限時完成,檢驗本階段學生聽課情況和知識運用情況[2]。
3.評價時機
教師在高年級進行數學教學時,把握評價時機是其成功評價的重要前提,如果學生沒有正確把握評價時機,則會對其評價效果造成很大影響。教師需要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激勵作用,教師需要為學生預留充分的思考空間,適當延緩評價,小學教師在具體進行課堂教學,需要合理創設教學情境,對學生知識遷移進行科學引導。通常情況下,不同學生具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在思維過程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沖突,此時,教師需要對其進行科學評價,并對學生進行有效的鼓勵,引導學生實踐操作和辯論,確保學生能夠暢所欲言,最后,教師還需要對學生回答進行科學點播,在具體進行課程教學時,教師評價對其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影響,合理優化教學評價,能夠確保更為高效的開展數學教學,強化學生思維能力,提升整體教學效果。
三、重視課后評價 鞏固教學效果
為了讓學生課后主動學習,同時也為了讓教師能夠檢驗本堂課總體的教學效果,便很有必要在教學中設置課后評價。
例如在講授長方體和正方體這一節內容時,教師設置的課后評價可以給出多組長方體、正方體的長寬高長度,讓每一位學生選擇合適的一組數據制作一個長方體和正方體,并按照要求計算出他們的周長和面積,教師只需要檢查學生作品的完成情況,就能夠判斷學生是否真正的掌握了長方體的面、長寬高、長方體周長和面積計算公式。同時動手操作的練習,是以學生制作小物品的方式進行,小學生在生活中喜歡弄一些小發明符合學生的興趣點。考試仍然是當前最常用的課后評價方式,考試的次數不能夠太頻繁,一般是以月考、期中和期末考試為主。最關鍵的是要針對試卷進行點評,分析錯誤出現的原因,這樣才能夠真正實現課后評價的作用。
四、應用激勵評價
教師在高年級開展數學教學時,需要根據學生特點對其進行科學評價,確保能夠對學生個性化發展進行有效的保障。在具體進行教學活動時,教師需要對激勵性評語進行合理應用,確保能夠實現學生學習自信心得,有效增強使其在教學活動中具有更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進一步提升。教師通過合理應用肢體語言和激勵性語言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激勵,可以對學生思維意識進行有效拓展,在觀察學生學習過程和成長過程之后,確保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認可與肯定,從而實現學生自信心的有效增強。但是教師在對激勵性語言進行具體應用時,需要和學生實際情況有效結合,強化教育引導,避免學生出現自負心理,使學生能夠得到更大的發展。
五、結語
總之,小學教師在高年級進行數學課堂教學時,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合理教學評價,能夠確保更為高效的實施教學評價,對學生進行更為全面的評價,使學生對自己具有更為全面的認知,提升學生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崔波. 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實施有效評價[J]. 新課程(小學),2019(1):46-46.
[2]廖艷. 淺析小學數學教學中"解決問題"的教學評價策略[J]. 百科論壇電子雜志,2020,(002):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