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孟彪
摘要:小數數學課堂中的數學文化是指數學知識與數學精神的結合。隨著新課程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小學數學教學更要注重教學的文化滲透,讓數學文化與數學知識相結合,讓學生也可以在學習數學時感受數學文化的熏陶。所以,就數學教師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中將數學文化滲透,充分營造數學的文化氛圍,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進行闡述。
關鍵詞:數學;文化;教學
數學作為小學學習階段的基礎學科和啟蒙學科,學生需要在這個階段做好對數學文化的培養,對小學數學有一個基礎的認識,開闊學生的視野,能夠提高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力,提高數學成績。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把數學文化和數學知識相結合,這種方式能夠充分展現小學數學的教學風格,讓學生能夠將數學運用在生活中,可以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至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
一、從數學的歷史問題走進數學文化素養
小學數學文化的內在體現在數學知識架構中,還隱藏在歷史的長河之中。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中蘊藏了豐富的數學文化素養,中國歷代著名的數學家在很早以前就開始研究數學的實際應用,而后長期的生活實踐和方程演示,逐步完善了數學體系。中國古有用算籌計數以及運用四則運算計算生活中的需要計算的事物。而算籌計算從西周開始就為數學建立了良好的背景,其中十進位計數法就是中國在數學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而在秦漢時期就有了四則運算、比例運算、開方和立方等運算法則。其中我國著名數學家編寫的《九章算術》在我國數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這本著作很早就提出了孫子剩余定理和祖沖之圓周率的運算。所以,小學數學教師作為小學生剛接觸數學的引導者應該在教學過程中為學生教授關于數學文化的知識,通過對中國著名數學家以及其創舉的介紹,讓學生對數學文化有一個深刻的認識。通過對數學文化知識的了解,也可以讓學生了解歷史知識,增加民族自豪感,從而對數學學科產生興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要注重教材與數學文化的結合,用故事性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情景中,與學生交流其中趣味,在課堂數學教學中既要讓學生對本階段所要掌握的數學知識了如指掌,又要對數學文化和人文教育進行滲透。
二、聯系生活實際,滲透數學文化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可以以講故事的方式把歷代數學家的歷史故事滲透進教學中,這種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滲透數學文化,還可以提高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興趣。通過有效整合教材內容,把數學文化滲透進數學教學中,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數學理論知識和數學文化,也可以傳承數學文化內涵。教師可以自主設計情景教學,讓學生在數學文化意境中深刻理解數學文化。比如人教版小學數學“圓的認識”一課中,教師如何通過這一課的學習來讓學生感受數學文化。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先展示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圓形圖片,導入課堂內容;第二步利用視頻播放學生傳球的方式,是圍成圓形好還是圍成方形好?引導學生說出圓形方式更為合理,這時候教師可以進一步解釋圓形的意義。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把學生生活的實際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結合,讓學生深入感受圓形的實際用處,感受圓形的文化。
三、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現數學文化色彩
教師根據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和性格并結合教材內容,利用多媒體設備充實教材內容,采用多媒體的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感受數學文化,建立健全的數學價值觀和數學思維模式,采用學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在充滿文化情景的氛圍中感受數學的魅力,感受數學的文化底蘊,讓學生準確理解數學的內涵。例如人教版小學數學“比例”一課中,教師通過自主設計的多媒體課件中需要學生重點了解的內容是“黃金分割”比例的歷史文化背景,教師可以先通過講解“黃金比例”產生的時間、歷史背景,讓學生了解歷代數學家是如何發現這一定律的。再比如學生非常熟悉的《蒙娜麗莎》畫作中,畫家就運用了黃金比例這一數學定律,讓畫面看起來非常和諧。數學文化滲透是一項艱巨漫長的教學目標,這項工作既要求小學階段的學生能夠掌握數學知識,又要求他們能夠感受到數學文化,能夠在數學文化的熏陶下使其開闊視野。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發展,教師可以借助的教學手段也越來越多,借助多媒體等信息手段將數學知識與數學文化相結合,促進教學與文化的融合,豐富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為學生展現數學文化的魅力。
總之,數學文化在小學課堂中的滲透,可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和內涵,也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任務。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手段,不斷地在教學中總結經驗、摸索新的教學方法,進而構建小學數學教學體系,借用適合且有效的方法在數學課堂中滲透數學文化,提高教學質量,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