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紅燕
引言
語文是小學時期一門充滿藝術的學科,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是一個奇妙探索的過程。語言作為小學生非常重要的交流方式之一總是影響著他們的生活。只有小學生具備一定的語言表達能力,才能自主表達所思所想,才能更好的獲得知識。因此,小學教育過程中語文教師的語言教學對提高學生整體能力和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一、開展語言教育實踐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語言教育實踐部分
學校過于注重入學率,把考試成績視為唯一的跟蹤目標。回顧實際教學活動,學生的漢語素養是否有所提高?是否開發了語言應用能力?這些問題經常被忽視。通過對漢語課堂的實際訪問發現,許多教師在將語言教學付諸實踐方面遇到不同困難。
(二)語言教育實踐脫離實際
語言實踐的范圍和目標不明確,語文教師對語言教學實踐沒有具體明確的目標。這使得一些小學課堂語言教學的實際內容與現實脫節。教育實踐的應用體系雜亂無章,導致學生缺乏認真致力于語言知識應用的具體實踐的意識。
二、在語文課堂中開展語言教育實踐的策略
(一)借助大量實踐活動,培養學科運用素養
對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其自身的認知水平相對較低。小學開設的作文寫作頻率普遍較少,實際所涉及的內容具有寬泛性的特點。教師在通常情況下會依靠教材中的內容設置寫作練習,但對于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并未起到太大的作用。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對教材中所蘊含的信息進行挖掘,保障寫作素材的豐富性,為學生的寫作和實踐訓練提供充足的參考依據,保障學生語言建構實踐環節的有效落實。
例如,在學習《陶罐與鐵罐》一文時,教師可以借助PPT對文中的“罐”字進行理解,借助生活類素材引導學生進行舉例,使學生能在閱讀課文之后,對陶罐和鐵罐的結局進行討論,以分組的形式為學生提供充足的討論、學習以及展示空間,不僅能加強學生的合作意識,還可以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實施效率。不僅如此,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對文中人物的動作、語言以及神態等語句進行查找,借助此類基本信息對陶罐和鐵罐的性格特點進行體會,使學生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學會相互尊重,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發現能力,基于優勢互補的教學原則,及時彌補學生在學習方面的不足。
(二)在語文授課過程中給學生提供更多的表達機會
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有許多可供學生表達的機會。教師在講授語文課本知識時,可以引導學生提高表達自己想法的積極性。如果學生可以積極地在課堂上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僅可以提高其對課堂的參與度,而且可以增加課堂的生機和活力,進而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表達能力。
例如,《將相和》是小學語文課本中流傳較為深遠的一篇文章。教師在講解這篇文章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先自主閱讀,在學生閱讀后,讓學生輪流概括該文章。此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一步步深入文章,理解文章作者的意圖,最終達到培養語言表達能力的目的。在順利學完該篇文章后,教師可以尋找班級里性格開朗并對文章理解比較充分的學生還原文章內容,讓學生相互合作共同詮釋課文內容,引導學生掌握語言表達的技巧。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給學生提供更多表現自己的機會,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課堂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重要場所。因此,教師要充分把握語文課堂學習時間,給每個學生足夠的表達機會。
(三)通過讓學生進行表演,創設表達氛圍
通過調查發現,小學階段的學生的思維多為形象思維,對抽象難懂的事物難以理解。而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對于學生來說就是抽象的,所以課堂教學的效果并不是很如意。那么怎么才能解決這個問題呢?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表演,使學生站在角色的角度上進行思考,從而在潛移默化中創設出表達氛圍,為學生進行表達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進行《小蝌蚪找媽媽》一文中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就需要知道,雖然這篇文章屬于童話故事,但是想要讓學生真正地感受到語言的美,就需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獲得獨特的學習體驗,就需要讓學生去表達。而想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就需要將表演這種方式利用起來。所以,在開展課堂教學之前,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解,然后基于教學內容進行改編,使文本變成一個劇本。開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先對相關知識進行教授,使學生對文章的發展情節進行一定的了解。在學生對其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教師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引導,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角色扮演。由于這樣的教學活動對于學生而言是新奇的,可以輕而易舉地將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起來,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為課堂教學的效率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具體而言,教師可以這么說:相信大家已經對這篇文章的故事有了一定的了解,接下來請讓我們一起去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扮演,以表演的形式呈現這篇文章吧!但是在表演的過程中,我們需要琢磨所有人物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活動,這樣才可以表演得更好。而表演得最好的那個小組,可以獲得一定的獎勵哦!由于小學生都是有著一定的好勝心理的,而且教師還說了有一定的獎勵,所以學生的獲勝欲望會輕而易舉地被調動起來。而在這種激勵下,學生會對文章中的語言、動作、表情、心理活動等因素進行品味,并通過一遍又一遍的排練加深對其理解。而在品讀咀嚼的過程中,優秀的語句已經成了學生腦海中的一部分,學生也形成了一定的表演能力,對知識進行了深入地了解。由此可見,將語文教學內容與表演結合在一起,可以使課堂教學變得新奇有趣,可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習內容產生一定的興趣,可以創設出一定的表達范圍,從而讓學生更加深入地感受漢字的魅力,可以讓學生形成一定的學習能力,從而為學生的成長與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結束語
語言是打開孩子們內心世界的第一把鑰匙。小學是孩子成長的黃金時期,因此,教師應承擔起教育的責任,在兒童成長過程中引導他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是每個中國教師都應該認真考慮的問題,鼓勵孩子們積極表現自己對生活的感受,展望未來。
參考文獻:
[1]董雪梅.淺談小學語文課堂中語言藝術的應用[J].學周刊,2020(33):95-96.
[2]肖建華.小學語文教學語言特點新探[J].文理導航(下旬),2019(11):35.
[3]慕鵬飛.小學語文教育中的語言[J].花炮科技與市場,2018(03):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