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初中是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重要的階段,而音樂能夠帶給學生全新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藝術創作的空間中自由想象并激發自己的創新能力,是當下新課改音樂課的重任。通過音樂課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不僅僅是培養學生藝術情操的需要,也是新課改教學創新的要求,同時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所有教學的終極目標。在傳統的音樂課堂課堂中,更多的是關注學生能不能唱、會不會唱,忽視了學生對于音樂中情感的體會,這不僅僅影響了課堂教學效果,而且不利于對學生藝術氣質的培養,因此轉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培養的學生創新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一、音樂課堂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意義
一個人的健康成長,需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但是學生的可塑性很強,如果能夠在初中時期就將創造性思維的概念灌輸給學生,并能夠使其形成固有的概念,那么對于學生提高今后乃至一生的學習和工作效率都有很大的助益。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對音樂教學進行創新,能促進教師更新教學理念,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傳統的初中音樂教育教學模式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因此創新音樂的教學模式對于轉變教育觀念、激發學生學音樂的興趣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二、音樂課堂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阻力
1、思想阻力。首先,在傳統意義上,初中音樂并非主科,容易被學生、家長甚至教師所忽視,認為抓好中考課程才是最關鍵的,從而將音樂、美術這些藝術課程當作輔助課程,覺得可有可無,以至于學校在課程設置上也偏重于中考課程;其次,教師的教育思想保守,習慣主控課堂,學生創新實踐機會極少,擔心過于放松且強調體驗的課堂將失控,無法如期完成音樂教學任務,從而使學生思想及行為受到束縛,影響其創新能力培育成效。
2、方法阻力。“模仿式教學”是音樂教學常用方法, 就是學生根據音頻或教師歌唱內容逐句模仿,在模仿演唱進程中學習音樂知識及技能,雖然該方法具有一定應用價值,但千篇一律的教學方法容易澆熄學生音樂自主學習熱情,而且很難突顯學生的主體地位,無法培育其興趣愛好,阻滯學生個性發展,有悖新課標要求。
3、教研阻力。音樂教師的教研活動較為被動, 時間和形式只能配合學生和學校的“主科”時間進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作品呈現的完整性,對于具體的樂理知識一帶而過,造成學生“樂理知識不重要”的錯覺,容易出現目標不明、方法不當、效果欠佳等現象,使音樂教學過程不夠完整,未能及時解決在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進程中遇到的問題,降低初中音樂教學綜合質量。
三、音樂課堂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原則
1、學生為主體原則。首先教師要轉變教育觀念,注重在音樂課堂中學生的主體地位,一直以來,教學方法沿襲“填鴨式”,教師一味地強化枯燥的訓練學生的技能,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創新的興趣在這種學習背景下,逐漸被消磨掉。抑制了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新實踐能力就成為無水之源。所以教師的教育觀念的及時更新勢在必行,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應同時給予高度重視的地位,使其同時得到充分的發揮,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以學生主動性和創新性的培養為核心,把對學生自覺學習能力的培養作為重中之重,營造民主、和平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開展各種審美活動,讓學生進行個性化體驗,充分的尊重學生的個性,鼓勵學生進行自由嘗試和自我表現。
2、融合滲透原則。教師需樹立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識,將該意識融入音樂教學活動,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始終較為活躍,能把音樂知識加工為創新實踐的素材。在欣賞音樂的的同時引導學生在腦海中想象,使音樂描繪的場景能浮現在學生的眼前,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分享感受,有能力的學生可寫一首現代詩。學生賞析樂曲、創想、表達、寫現代詩的過程,就是音樂教師有效培育學生創新能力的過程。在歌唱課的教學過程中,指引學生根據歌曲意境進行繪畫創作,將歌曲意境展現出來,能夠實現音樂課與其他課程的有效聯動,同時體現出學生的創新成果,為學生更好地詮釋音樂作品給予支持。
3、與時俱進原則。初中音樂教師應該積極應用網絡,引領學生欣賞創新性、藝術性、人文性兼顧的樂曲,在探究樂曲節奏、旋律、唱詞等方面的同時助學生樹立創新意識、迸發創新激情、掌握創新方法,擴寬音樂眼界,積累音樂知識, 提升藝術修養,為學生有效創新奠定基礎。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指引學生賞析現代音樂作品時要輸入文化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人文歷史等教育內容,使學生能高質量完成基于音樂元素的創新實踐任務,在創新實踐中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樹立正確“三觀”,自覺追求真善美,不受低級趣味影響,繼而通過培育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初中音樂素質教育水平,推動初中音樂教學活動與時俱進。
四、音樂課堂中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的途徑
1、端正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思想。首先從自身做起,內化自己,音樂教師首先認為音樂課程是與其他課程同等重要的;其次,培養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讓學生和家長認識到藝術教育是塑造學生健全身心重要的一環,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最后,解放思想,教師不再局限于主控課堂,將音樂課堂還給學生,為學生多多創設一些創新的情境,比如:教唱《青春舞曲》時,可以讓學生隨意使用現有的小樂器為這首歌曲伴奏,鼓勵學生課后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制作樂器,在以后的課程中使用。
2、樹立創新意識,豐富教學方法。突破原有的的教學方法,營建民主、高效、愉悅音樂教學氛圍,有效培育學生創新能力。例如,在欣賞《絲綢之路》、《雨林》這樣的音樂作品時,鼓勵學生突破課程壁壘,用繪畫、詩歌、英語、手工等來表現音樂內容,不局限于音樂這一門課程,貫徹新課標“關注學科綜合”基本理念。
3、學習先進經驗,提升教研能力。關注學生的創造性能力的學習時間情況,根據新課標的要求,結合學生具體音樂學習狀況,篩選出合適的教研課題,找準教研方向。在第一課堂中,既要重視表演作品的完整性又要重視樂理只是的講授,畢竟一切靈感的創新都要基于扎實的理論基礎,與此同時,鼓勵學生開展第二課堂,例如:社團活動,鼓勵學生編創自己的節目,激發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教師給予適當的建議,從而優化學生學習音樂的體驗,受興趣的指引創新更高效,有效發揮第二課堂營造音樂創新氛圍的育人作用。
五、結語
總而言之,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重視學生的主題地位,培養學生創造性能力,是每一位教師夙夜不怠的任務,本著以人為本、與時俱進的原則,通過端正教學態度,改變教學思想,樹立創新以是,豐富教學方法,學習先進經驗,提升教研能力的途徑來完成我們初中音樂課堂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