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萍
摘要:本教學設計的課程內容為“二氧化硫性質”。在認真學習2017年版課標的基礎上,依據近年來對于素養為本的化學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研究,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理念形成生態文明主題,將二氧化硫性質的教學主要分為“從物質元素組成及物質分類的角度認識SO2的性質”和“從元素化合價升降的角度認識SO2的性質”兩大板塊,利用地方課程資源引入與結束課題,形成與SO2相遇、相識、相知和相伴五個教學環節,同時對應學生學習任務、素養定位、相關素養功能等教學內容,使教學內容與素養要求得以落實[1]。
關鍵詞:生態文明主題;素養導向;二氧化硫
1內容背景
2018年1月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正式出版。為更好的體現化學學科的育人價值,適應高中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要求,2017版課標在目標部分新增了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它包括“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科學態度與社會責任”五個方面。
“提高‘素養為本’化學課堂教學能力是新修訂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仞B為本’化學課堂教學要以發展學生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為主旨,將落腳點放在課堂教學設計和實施上。教學設計應注重學科主題整體設計,課堂教學板塊和學習任務的具體設計,教學實施應注重采取化學核心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形成化學認識視角和認識思路,發展學生高階思維?!?/p>
2教材版本
本節內容選自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一第四章第三節二氧化硫性質。
3教材分析
3.1課標要求
2017年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核心素養版)對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要求為:結合真實情境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認識這些物質在生產中的應用和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3.2內容分析
本章主要討論硅、氯、硫和氮等典型元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安排在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常見無機物及其性質等知識的繼續。這些內容既是學生今后繼續學習化學的基礎,也是在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需要了解和應用的化學知識。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獲取二氧化硫的結構化知識,培養具有化學特征的思維方式,在真實問題解決中認同和應用有關的化學學科觀念。為此,教學設計利用貴州“綠水青山”創造“金山銀山”設置情境,以如何保障種植都勻毛尖茶土壤酸堿平橫為切入口,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聯系關于大氣中二氧化硫的污染問題,涉及二氧化硫的性質和回收利用等,讓學生體會到知識的價值,讓學生體會化學是如何在其中發揮作用的,感受化學為人類造福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5][6]。
4學情分析
4.1認知方面
學生已知: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質,酸性氧化物通性,對性質與應用之間的關系有了一定的認識,具備了一定的實驗設計能力及操作能力和分析觀察能力。
學生未知:二氧化硫化學性質,可逆反應。
學生能知:從物質元素組成及物質類別、元素化合價升降的角度,知道二氧化硫的化學性質和變化,通過實驗現象,解釋、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
學生想知:在現實生活生產中,二氧化硫的應用和對環境的影響,能有意識的應用所學知識參與與二氧化硫的社會事件討論[2]。
4.2方法與能力
高中一年級,學生剛由初中升入高中,對新知識都充滿了好奇與期待,對于實驗型的知識更是具有強烈的動手動腦的盼望。
4.3情感方面
貴州省都勻毛尖茶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貴州以水稻為主要的經濟作物,貴州三都水族自治縣盛產葡萄,貴州山清水秀,等等,這些地方課程資源都是學生們熟悉的,也是學生們引以自豪的。如何保證貴州的綠水青山長存,使經濟穩步發展,創造“金山銀山”,這是同學們共同的愿望,也是學習的興趣與動力的源泉。
5設計亮點
5.1打造“板塊化”與“素養功能化”相結合課堂。
化學課堂采用知識結構板塊化,采用板塊與學習任務相結合,功能實現素養化設計,同時在素養的部分上,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明確每個板塊的素養功能定位,二是明確板塊連接的素養功能定位。
5.2“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形成生態文明主題。
利用地方化學課程資源,貴州山水美麗的景色。這其中如何穩定都勻毛尖茶土壤酸堿平衡,引發對二氧化硫性質的探究,同時讓學生意識到環境問題的現狀,樹立環境保護意識,感知化學與社會的緊密聯系。形成化學為人類造福,保護好綠水青山,創造出造福人類的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教學。
5.3利用當地化學課程資源—貴州都勻毛尖茶作為引課,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都勻毛尖茶作為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貴州重要的經濟作物,是學生都熟悉的。其中種植都勻毛尖茶的土壤要求為酸性土質,進而從當地宏觀現象到化學性質的微觀探析,調動學生聯系生活學習化學的積極性。
6基于素養的“板塊化”教學設計思路
“在以素養為導向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應注意教學‘板塊化’與學習任務相結合的具體設計”。本課程以習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主題,設計了“從物質元素組成及物質分類的角度認識SO2的性質”和“從元素化合價升降的角度認識SO2的性質”兩大主要板塊,由如何保障貴州都勻毛尖茶種植土壤酸堿性穩定引課,形成與SO2相遇、相識、相知和相伴五個教學環節,同時對應SO2與水反應,SO2氧化性、還原性、漂白性等學習任務,并與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變化觀念、實驗探究、宏觀辨識等化學核心素養相對應,與環境保護、辯證對待化學物質的使用等教學內容相關聯,通過多樣化的探究活動,類比等教學方法,落實“素養為本”的教學要求[3][4]
參考文獻:
[1]鄭長龍,孫佳林.“素養為本”的化學課堂教學的設計與實施[J].課程.教材.教法,2018,38(04):71-78.
[2]王森淼.《二氧化硫的性質和作用》教學設計[J].化學教學,2012,7:40-41.
[3]王霞坤.硫化氫和二氧化硫反應實驗改進[EB/OL].http://www.doc88.com/p-274339413787.html.2018-08-20.
[4]許志勤.滲透學科核心素質養育的元素化合物教學設計——以“二氧化硫”為例[J].化學教學,2016,(4):55–74
[5]丁愛華.《二氧化硫的性質和作用》教學設計[J].化學教與學,2011,04(4):52—53.
[6]徐慧紅.精心設計點亮課堂 促進學生全面發展—以復習課“二氧化硫的性質”教學為例[J].化學教與學,2015,(4):37-39.